分享

太太、天命和周朝兴盛八百载的原因

 弘德新国学 2022-05-26 发布于河北

编者按:《<三字经>讲记》是李向东老师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弘德义塾所讲,日前己整理成书,并交付印制。现将部分内容予以分享。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今天是母亲节,所以从“母亲”这个话题开始。

以前讲过一些跟母亲有关的内容,像孔母、孟母,两个人都非常不容易,孤儿寡母,最后却培养出孔子、孟子这样的人物,可以说是中国最伟大的母亲。但是,今天不讲她们,说说周朝的母亲!

母亲,是儿女对妈妈的称呼。平时,我们怎么称呼年长女性?太太!这是典型的中国称呼。“太太”两个字怎么来的?周朝传下来的。周朝有著名的“三太”:第一“太”,是古公亶父的妻子叫太姜;第二“太”,是太王季历的妻子叫太任;第三“太”,是周文王的妻子叫太姒。

周朝享国八百载,历史上最长。为什么能这么长久?和整个家族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分不开。这当中,当然也有女性,最重要就是“三太”——太姜、太任、太姒。可以说,周朝的建立有她们一半功劳,因为周朝最重要的三个王——太王(季历)、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还有周公(姬旦)都是她们培养的。她们是中国最杰出的女性代表,所以后来称呼已婚尊贵女性为“太太”。

当然,她们跟孔母、孟母不太一样。孔母、孟母是在比较艰辛的条件中把孩子养大,而“三太”的生活条件要好得多。我们刚才讲《论语》说过,优越的生活环境往往容易出败家子,“饱暖思淫欲”嘛!这种情况下,怎么避免这种弊端呢?主要靠谁?或者说第一责任人是谁?当然是母亲!因为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接触最多的是母亲。

当然,周朝兴盛不仅仅是靠“家里的”。那个年代,天下是“打”出来的!上一次讲过,周灭商、武王伐纣的时候,周还是陕西关外的一个小邦,他们管商朝叫“大邑商“——一个庞然大物,根本没想到他们能把商朝灭掉。那么,周朝怎么做到的呢?

我们读《诗经》——《风》、《雅》、《颂》当中的《颂》,有一部分就是讲周人的祖先怎么创业。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大致知道,周人经过四、五代人持续不断地努力,最后取得成功。《诗经》里能看到这些人的名字,早一点的有公刘、古公亶父、季历,后面是周文王、周武王。四、五代人一直保持这样一种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家风的传承,最后终于从一个农业小邦起而灭商,把庞然大物推倒,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奇怪。这一点我们现在读《诗经》还能感受到。

那种远古时代,人们普遍都很迷信。上次我们讲过,商人非常重视鬼神、祭祀,他们相信天命,认为“天命在我”,不会轻易丢掉。但是到周朝,人们有了这样一种观念,用《诗经》的话说,叫“天命无常,唯德是辅”。天命,不是你说在你家就在你家,如果我们几代人能“唯德是辅”,天命就转移到我们这里。

“天命无常,唯德是辅”,经常被人看做是蒙人、诳人的话,有点类似于成王败寇,不是经常说“历史是胜利者写就的”。但是,如果我们认真想一想,周人在四、五代人之间,每一代人都那么勤勉。用现代人的话说,都那么勤政爱民。连续几代人持续不断地积累,到最后强大到有机会推翻“大邑商”。这当中当然有偶然因素,但就他们本身来说,几代人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举动。要完成这种举动靠什么?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一个家庭几代人有这种坚持,这种坚持就会变成家风传承下去。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孔氏家族、孟氏家族、范仲淹家族等等,正是这种传承的体现。以前我们说过,富足的环境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关键是能不能让有利的一面充分发挥作用,不利的一面尽量不发挥作用。一代人也许相对容易做到,但是二代人、三代人呢?如果能像周人那样,坚持四、五代人,或者更长时间,环境不好也能保证不出败家子,总有一天会有机会出现,家族也必然能兴旺起来。这种情况下,周人说得对,这就是天命。

同样,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天下?也是一代又一代人都在坚持做同一件事,很多代人的坚持为秦国累积了足够的力量,最后统一中国。

当然,周朝推翻商朝也有一定机遇成分。有人研究说,周灭商很大一个原因是,纣王对东夷多次用兵,消耗了国力。但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在这之前,周朝必须积攒足够的力量。

这是讲周朝兴盛的原因。他们享国八百载,除了这种传承,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周人太自信了。原来我们对这一点不太了解,因为原来的认识都来自史书,是那种歌功颂德的内容。最近这些年,我们有了不同视角,看到了原来看不到的东西,也有了新的发现。

刚才讲《论语》,我们提到瑚琏,孔子形容子贡是瑚琏。瑚琏,是古代的礼器,现在叫青铜器。最近这些年,地下出土了很多青铜器,什么鼎、簋之类。通过研究这些青铜器,人们发现,周朝建立以后,最上层核心人物当然是周王族或者同盟者(像姜太公),那些给他们服务的二、三流人物有很多是商族人。也就是说,周朝建国以后起用了很多原来的敌人。大家想一想,后世改朝换代,对前朝是要斩草除根的,个别人可能会留用,但是不可能大批使用前朝的人。

当然,古人有一种理念,可以灭人之国,但是不能灭人之族,一个族打了败仗也要保留承担祭祀的人。如果某一族的祖先没人祭祀,这些祖先就成了野鬼,会不断找你的麻烦。

武王伐纣以后,一开始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到安阳。后来武庚跟着管叔、蔡叔叛乱,周公又把他灭掉。周朝又找到纣王的庶子微子启,封在宋国,让他继承商族的祭祀。这以后,周朝才真正站稳脚跟。

这时候,周朝面临一个问题,这么大的国家怎么统治?前面我们讲过,相对于商朝,周算是小邦。那么多新征服的地区,怎么控制呢?分封诸侯!我们经常讲“封建”,这个词就是从这里来的。周朝建立以后,大封同姓诸侯,周公的儿子被封到鲁国,其他同姓也被封到卫国、郑国、晋国、燕国。当然,也有异姓诸侯,像刚才提到的姜太公,他的后代被封到齐国。这些分封国,同样也有周天子,如果只用自己的人,肯定不够用。怎么办?他们起用了相当多的商族人。出土的青铜器证实了这一点。

这是一种多么大的自信!什么叫自信?周朝给后人做了表率:我需要用人,不管你是我的人还是原来的敌人,只要你能干,我就敢把你放在该放的位置上,因为我能把你控制在我设定的范围内,保证你捣不了乱,更不能危害到我。

当然,这是周朝开国。任何一个朝代往下延续,都会出问题。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就是讲在一个优越的环境中呆时间长了,就会生出不利因素,原来的良好传统就会中断。周朝也不例外。西周末期,就出了周厉王、周幽王。周厉王,有名的事是“止谤”,不让大家批评,结果人们只能“道路以目”——街上碰到,只能用眼神交流,最后周厉王被赶跑、流亡。周幽王,最有名的事是“峰火戏诸侯”,最后导致西周灭亡。

其实,无论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家庭也好,好的传统、好的家风如果能坚持传下去,或许某一代人不会有机遇,但是几代人总会有遇到机遇的时候,这时候这个家族就能发达起来。发达以后,如果能“饱暖”不“思淫逸”,不出败家子,不让优越环境的负面影响发挥作用,这个家族就能长久传承下去。

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反复强调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最早的来源就是西周。可以说,西周奠定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础,它把商朝那种祭祀鬼神或者说迷信的色彩降低了很多,使我们的文化更富于人文色彩。

今天简单介绍了西周历史,比较侧重文化方面,就到这里。

更多《<三字经>讲记》:

《<三字经>讲记》代序及后记

人之初,性本善?

禀性与教养,先天与后天?

没有不教育,只有成功与不成功的教育

教之道,贵以专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黄香暖席,孔融让梨(让孩子知道爱别人、懂得分享!)

孝悌与见闻,孰先孰后?

“才”、“纲”、五行、七情、十义杂论

孔子与《论语》(上)

孔子与《论语》(中)

孔子与《论语》(下)

孟子与《孟子》

《大学》、《中庸》要义

“孝”之原理和“六经”要义(上)

“六经”要义(下)

“五子”要义

中国人的历史观念及三皇五帝的“真相”

三代——传统文化的特色及偏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