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才的养成,我们能做什么?

 弘德新国学 2022-05-26 发布于河北

编者按:《<千字文>讲记》是李向东老师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弘德义塾所讲,日前己整理成书,现正在校对、印制中。现将部分内容予以分享。

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义密勿,多士实宁。

暑假之前,我们讲到了“桓公匡合,济弱扶倾”,下面是“绮回汉惠,说感武丁”。这两句话呢,实际上是两个故事,简单给大家讲一讲。

”,是指秦末的四个老头,分别叫绮里季、东园公、夏黄公、甪(lù)里先生。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这四个人认为世道不好,就隐居在商山,所以人们管他们叫“商山四皓”。皓,就是白头发,就像电视剧里演的老仙翁。后来,刘邦跟项羽争天下,曾经想请这四个老头出山,但老头们不出来。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取得天下,立了一个太子,叫刘,是吕后的儿子。刘这个人性格比较柔弱,既不像他爹,也不像他娘。刘邦是开国皇帝不用说,吕后也是一个能干的主儿,但是生了这么个儿子,他们也没办法。后来,刘邦有一个特别喜欢的妃子——戚夫人,大家在电视剧里可能看过。戚夫人的孩子叫如意,刘邦特别喜欢,就想废了刘盈,立如意为太子。吕后肯定不愿意,张良给吕后、刘盈出主意,去请商山四皓,要是他们愿意出山的话,刘盈的太子地位就稳固了,毕竟这四个人是名人,而且刘邦都没请到。后来,刘盈和吕后听从张良的建议,想办法把四个人请出来,做刘盈的老师,保住了太子地位。刘邦去世,刘盈即位,也就是汉惠帝。“绮回汉惠”,就是讲这么一个故事。

多说两句。吕雉是个心狠手辣的人,刘邦死后,戚夫人和如意的下场非常惨,《史记》是这么写的:戚夫人被砍掉手、脚,眼也给弄瞎了,耳朵里注铜,也弄聋了,舌头给割掉,最后扔到猪圈,叫人彘。彘,就是猪的意思。这是皇朝权力更迭中失败者的代价。所以大家不要总认为皇帝好,皇帝家经常出这种事。物有两极,事情往往是这样!

下一句“感武丁”,也是讲一个故事。

”,也是一个人,就是傅说。大家记不记得《孟子》里有一句话,叫“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说的就是傅说。“版筑”是什么?古代修城墙用夯土,考古学家叫“干打垒”,就是用粘土夯筑城墙,叫“版筑”。古人讲,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祖师爷。所以有人把傅说说成版筑的祖师爷。这当中肯定有附会,但说明一个问题:傅说像伊尹一样,出身低贱,要不怎么干这种活!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会发达起来?前面我们讲过,商朝是部族社会,凭借的是部族实力,要有一个很大的族,族里有足够的兵马,才能有权力和地位。没有这些,仅仅说一个人多么聪明,不会被人瞧得起。所以,傅说其人其事很有传奇色彩,这也是《史记》里讲的故事。

“武丁”,是那会儿的商王。他听说傅说这个人有才能,估计也见过傅说,就想任用他。但是,那个时代就是那样,所以武丁不敢直接把傅说提拔到很高的位置。这样,武丁就想了个办法。一天早上,武丁对手下大臣说: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我要做一件大事,但是这个事需要一个人辅佐才能成功,这个人长的什么、什么样,说得有鼻子、有眼,大致在什么方向,你们去找找。手下人就按武丁说的去找。找来一个,武丁看看说,不是。再找一个,还不是。其实,他心里早有目标了。直到把傅说找来,武丁这才说:就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商人尊神重鬼,梦就是神的旨意。这就是“说感武丁”——通过梦的感应把傅说弄到身边。按史书记载,后来傅说帮助丁实现了商朝的中兴。

再下面是“俊义密勿,多士实宁”。

“俊”,是人才的意思。中国古代对于人才有很多种说法,古书里有很多。比如:《春秋繁露》里讲,“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万人者曰英。”也就是十里挑一是“豪”,百里挑一是“杰”,千里挑一是“俊”,万里挑一是“英”。还有一本《素书》(实际上就几页纸、一千多字),据说是黄石公传给张良的(从内容上看,明显是后来的书),里面也讲什么是俊、什么是豪,是这样讲的:“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这都是古人对人才的看法。

再多说两句,因为涉及到我们对社会上一些事的看法,比如怎么看待孩子的学习。从刚才讲的这些,我们会发现,古人认为优秀的人是少数,而且越优秀数量越少。这跟现代人的看法明显不一样,现代的父母都望子成龙,而且认为只要认真学习、只要努力,孩子一定会成才。是不是这样?看看那些火爆的课外班就能知道。实际上,一个人是不是优秀,第一要靠什么?有个好脑子!特别是现在的社会,有的孩子数理化天生就是好,根本不用怎么学,还经常考第一。这种孩子很多,我们也都见过。这是老天爷给的,不是后天能培养出来的。我们说,一个孩子的智商,再怎么努力培养,或许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能提高一些。但是,如果说都能培养成爱因斯坦,那是不可能的,天底下没有这样的事!如果能做到的话,国家早就做了,根本不需要我们个人去做。国家都做不到,我们就更做不到。这是成才的基本因素。当然,这样的孩子将来就肯定能成才吗?未必!这样的例子我们也见过。这就涉及另外的因素,也是我们人力可以做到的因素。我们可以做到什么?中国传统文化里讲的最多的一点,其实就是做人,这也是传统文化最根本的一点。而这一点,靠我们个人努力是能做到的。有人可能会说:人做好了,就能成才吗?不是这个意思!不能从这样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去看我们人生当中遇到的事,有些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想达到一个目的,仅靠努力就能达到吗?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很多事往往要有外在的机遇,而机遇出不出现我们并不能把握。这和刚才讲的老天爷给人一个好脑子是一个道理,都有一种偶然性在里面。你说,我一生下来就必定有个好脑子,谁能做到?爱因斯坦也不敢保证他的孩子都像他那样。所以不能指望这些,要把眼光放在我们能做到的事情上。很多人往往认为,你看我努力了半天,也没什么意义,为什么还要做,所以不愿意做这种努力。这就涉及到我们看事情的时候能看多长、看多远。成才这件事,无论对一个人也好,对一个家庭也好,关键是看有没有耐力、持续不断地做一件事。这种一点一滴的积累,时间长了以后,必然会有它的效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人因为看不到这一点,不愿意努力。当然,也有人努了半天力,确实没有机遇,这种事也在所难免。那怎么办?拉长我们的眼光,这一代没有机会,就再加上后一代。我们经常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就是一代人,一个人、一代人或许没有机遇,但是如果能把这种风气作为一种家风,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不相信不会遇到机遇。我们到南方江浙或者徽州一带,经常看到一些老宅子,都是两、三百年之间一直延续的家族留下来的。这些家族有的四百年间出了几十个状元、几百个进士。他们靠的是什么?你说靠运气、靠脑子好使?恐怕不是那么回事。中国人讲家风、讲传承的意义就在这里。

这是讲“俊”、讲人才怎么出,我们能把握什么、不能把握什么。其实,前面讲齐桓公、管仲,他们的成就也有很大的机遇成份。但是,齐桓公最后死得那么惨,六十七天没人给收尸。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幸运女神不偏向他了!能把握的事又没有去做。是不是这样?

下面是“俊义密勿”。

这里的“义”,我们现在用的这个版本实际上不对,应该是一撇一捺像打叉一样的那个“乂”。这个“乂”最早是一种割草的器具,也就是种庄稼的农具,后来意思慢慢引伸,就有了治理、才能、能人的意思,跟“俊”类似。

“密勿”,就是努力的意思。细讲起来时间太长,不讲了。

“多士”,就是大臣。《诗经》里有“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多士实宁”就是从这里来的。中国是个大国,无论什么时代,就算是周文王,也要靠手底下一帮人辅佐,才能成就事业。领导人能耐再大,一个人也管不了这个国家,没有手底下真正干事的人,什么都干不成,尤其是创业!

其实,“俊义密勿,多士实宁”就是讲这样一个道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