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皇帝看到蝗虫,一个王朝的兴衰就注定了

 奥卡姆剃历史 2022-05-26 发布于北京

由一只蝗虫而观之,太宗开创大唐之盛世,嘉庆却使清王朝堕入下滑之势,这一切,并非天定,而在人为。

史上有论,凡一王朝,经开国君主创业,二世固业,三世守业,至四世则其势渐颓,后世则更是维持而已,或有少数君主可以中兴,但也是强弩之末,直至国祚享尽,再重新开始。

唐贞观二年,时逢大旱,京城长安竟也蝗虫四起。

唐太宗深知农为国本,大旱本已天灾,又添蝗灾,势必颗粒无收,唐太宗深为焦虑。

一日唐太宗巡查农地,只见禾苗干枯,还有几只蝗虫正在叶子上啃食,就伸手捉了几只,嘴中还念念有词:“老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你们这些虫儿还要啃食庄稼,这让老百姓还怎么活。此虽是天灾,但老百姓有什么罪过呢,如果有罪,也是我这个当皇帝的有罪。老天降罪,应该我来承担,我宁肯让你们吃我的心,也不要再伤害老百姓了。”

唐太宗说着,就把手中的蝗虫扔到了嘴里,旁边大臣一看,赶忙劝道:“皇上不能吃啊,吃了恐怕要生病的。”

唐太宗正色道:“如果真能把百姓的灾难转嫁到我一人身上,即使有病,又有什么怕的呢?”

唐太宗口中嘎吱嘎吱嚼了几只蝗虫,真得就吞了下去。

这是唐太宗面对蝗灾时的态度。

而在清朝的皇帝中,也有一位曾直面一只蝗虫,不过,这位皇帝面对这只虫子,竟不知是何物。

这位皇帝,就是嘉庆。

嘉庆九年六月,嘉庆帝太庙祭祖,斋戒三日。当时也是大旱,京城附近蝗虫飞集。

嘉庆听闻蝗灾之事,即下令直隶总督颜检査明此事,并核实具奏。

颜检敷衍塞责,谎称已经全部扑灭蝗虫,还居然大胆地欺骗嘉庆,说什么蝗虫飞集并不为灾,因为蝗虫不吃庄稼,只食青草,皇上不要过虑。

此时的嘉庆帝早已过不惑之年,但是他从未见过蝗虫,更不知道蝗虫长什么模样,以什么为食,竟相信了颜检的鬼话,不再追究此事。

但不料老天有眼,一只蝗虫竟然飞进斋宫,堂而皇之地停留在御案上,嘉庆正在批阅奏章,看到这只虫子,不辨何物,便命人捕住,然后叫过几位大臣来辨认,这些大臣一番推敲辨认,一致认定这就是传说中的蝗虫。

嘉庆得知这就是蝗虫,竟然大发感慨,认为是老天恩赐,才让自己有幸一睹此虫!

阅史至此,对比唐太宗与嘉庆两位皇帝对待蝗灾的态度,真是让人大生感慨。

太宗文治武功,有贞观之治之盛世;而嘉庆,虽有中兴之志,却无改革之才,终其一朝,也是无所作为。

由一只蝗虫而观之,太宗开创大唐之盛世,嘉庆却使清王朝堕入下滑之势,这一切,并非天定,而在人为。

史上有论,凡一王朝,经开国君主创业,二世固业,三世守业,至四世则其势渐颓,后世则更是维持而已,或有少数君主可以中兴,但也是强弩之末,直至国祚享尽,再重新开始。

唐太宗虽不是开国之君,但他随父亲征战天下,本身又雄才武略,深知天下大事,帝业来之不易,故而能常怀天下万民,期冀平安。

当看到蝗虫损害百姓粮食,自然知道这是在伤害国之根本,对待蝗虫,也是咬牙切齿了。

而嘉庆,已是清王朝第七代君主、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他所处的时代已经是盛极而衰,道德败坏,纲纪废弃,吏治腐败,内乱蜂起,犹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如此险象环生,非有大才之皇上才能力挽狂澜。

嘉庆显然并非这样的皇帝,他一直在深宫中成长,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社会阅历的缺乏使得他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极不完善,甚至极过于褊狭,这才导致了他连连蝗虫也不认识。

其实嘉庆并不乏聪明才智,也很勤政,并且禁止在内城演戏,提倡节俭,当了二十五年的皇帝,只举行过十次秋狝大典。

嘉庆也深知当朝最大的弊端在于官吏不思进取,“因循怠玩”。嘉庆十八年(1813年),京师发生禁门之变,嘉庆痛心疾首,痛定思痛,进行了深刻反省,决定发动一场整饬吏治的运动。这时就暴露出了嘉庆有识而无力的弱点,他想变革,但决心又不够坚强,又没有驾驭群臣的铁腕,只是求全责备有胆有识敢于变革的大臣,这样使得大臣的优点无从发挥,更坐失了彻底整顿吏治的良机。

翰林院编修洪亮吉曾上书军机大臣,针贬时弊,但嘉庆反而认为其书有讥讽之言,反以“洪亮吉平日耽酒狂纵,放荡礼法之外”相责难。

嘉庆的这种做法,犹豫不决,欲进不能,欲罢不忍,让改革的机会一次又一次从身边逝去,大清王朝的命运,也就此注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