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旦适合搞事情?但这一天称帝的人,少有好下场

 奥卡姆剃历史 2022-05-26 发布于北京

元月元日,一年之始,万物朝阳,本是大好时节,但这一天搞大事,多是不成功,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就是这一天亡国的;而近代的孙中山,也是这一天就位大总统的;袁世凯,这一天复辟称帝……

今日元月元日,万象为之一新,祝福朋友们心安体健,岁月静好。

历史上元旦这一天,发生过诸多大事,最大的事儿,无非是改朝换代,但这一天称帝的人,却是少有好下场,比如东晋权臣桓玄,篡晋称帝,却不到半年时间就被追杀。

01

桓玄(369—404)字敬道,一名灵宝,是东晋大司马桓温最小的儿子。

要说这恒温也是一代权臣,看着小皇帝不顺眼,就能废一个立一个,到最后他自己给小皇帝拟了个禅位诏书,然后让谢安为他誊写。这谢家也是世家大族,导演淝水之战、逼退苻坚大帝的就是这位谢安,谢安当然不愿帮着桓温篡位,就一拖再拖,竟然活活把桓温拖死了。

要不是谢安,这桓温早就称帝了,也用不着他儿子桓玄日后费劲扒拉地为这个帝位拼命了。

桓温临终,让桓玄继承了自己的南郡公的爵位,桓玄那时才五岁。过了几年桓玄成人,是一表的人才,容貌不凡,风神疏朗,门第高贵,才华出众,常常以英雄豪杰自居,令人望而生畏。

二十三岁时,桓玄才被拜为太子洗马,其实就是一个闲散的小官,因为大家都知道桓温晚年有不臣之心,但桓氏家族树大根深,朝廷无力铲除,只能给他们一些无权的闲散官职做做。

桓玄郁郁不得志,曾登高远望,愤懑叹息说:“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

这桓玄也是有性格的人,不甘就这么屈居人下,直接就弃官回家了,还给当时的晋孝武帝上了一道书,发了一通牢骚,大意是说:我们家对于你们皇帝一家世代都有大功,现在你却听信谗言,以为我们桓氏兄弟都是朝廷的罪人,如果你以为这是真的,并且忘了桓氏家族对于东晋的大功,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你们干脆把我杀了吧……

朝廷当然不敢杀他,只是听他发发牢骚就算了。

02

桓玄就此闲居荆州江陵,荆州是桓氏发迹之地,桓温、桓豁桓冲等兄弟子侄先后任荆州刺史数十年,故吏宾客遍布荆楚各地,根深叶茂,人多势众。

桓玄在荆州虽为闲居,但其势力渐大,当时的荆州刺史是殷仲堪,对桓玄也很敬畏。

有一次桓玄兴起,竟然直接到刺史厅前玩起了跑马游戏,他手持马矟在殷仲堪面前比比划划,摆出一副要刺杀的架势。殷中堪的中兵参军刘迈看不下去,讥刺说:“你的马矟之技有余,只是精通义理则不足。”桓玄满脸不高兴,殷仲堪见势不妙,大惊失色。

桓玄离去,殷仲堪指责刘迈说:“你真是个狂妄无知的人!桓玄晚上肯定会派人刺杀你。”他让刘迈赶紧回建康躲避。桓玄果然派人来追杀,刘迈勉强逃脱。

太元二十一年(396)九月,晋孝武帝醉卧内殿,被张贵人杀死,太子司马德宗即位,是为安帝。

安帝不辨寒暑饥饱,是个著名的白痴皇帝。太傅、琅邪王司马道子专制朝政。司马道子嗜酒如命,一天到晚喝得昏头昏脑,不问政事,尚书左仆射王国宝与从弟王绪专权用事,威震内外。

当时,青、兖二州刺史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士马强盛,王国宝、王绪劝司马道子削弱方镇兵权,加强中央实力。消息传出,内外骚动。

桓玄备受朝廷排抑,早已心怀不满,见有机可乘,就去游说殷仲堪,挑唆说:“王国宝一向与你们作对,现在他们掌握了大权,与王绪互为表里,他们想撤谁换谁,王恭是皇上太舅,他们一时不敢轻动,只有先拿你开刀。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殷仲堪说:“这件事我也担心很久了,不知你有何高见?”

桓玄说:“王国宝奸诈凶狠,天下所知;王恭嫉恶如仇,有过人之处。你赶紧秘密派人游说王恭起兵,以匡正朝廷,我也会奋起追随他,这样天下莫不响应。此事若能实现,就是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勋业啊!”

殷仲堪有点犹豫不决,没几天,王恭就派使者送信到江陵,邀殷仲堪与桓玄共同匡正朝廷,殷仲堪这时才表示应允。

可想而知,这几天,桓玄也在作王恭的工作,而且做通了。

只是他们都不知道,桓玄这时已开始下一盘很大的棋了,殷仲堪、王恭等人,不过是他的几颗棋子罢了。

03

安帝隆安元年(397)四月,王恭以诛王国宝为名,起兵京口。司马道子惊慌失措,杀王国宝、王绪以释众怒,王恭遂罢兵回到京口。殷仲堪直到得知朝廷诛王国宝后才派兵进据巴陵,旋亦退兵。

桓玄这时候就提出自己要作广州刺史,司马道子深知王恭等人起兵,背后就是桓玄,因此很是惧怕,也知道荆楚是他的根据地,不想让他久在此地,就任命他为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督交广二州诸军事,兼广州刺史。

桓玄有了名义上的官职,有了身份,但他并不赴任,仍然留居江陵,他知道时机快成熟了。

随后几年中,桓玄处心积虑,先是与殷仲堪、南郡相杨佺期结盟,那时桓玄由于兵力有限,羽毛未丰,需要殷仲堪相助;殷仲堪被朝廷罢免了荆州刺史,也需依仗桓玄的声望。三人在寻阳结盟后,桓玄被推为盟主,共同约定,不接受朝廷诏命;又集结重兵,上书朝廷,要求处死司马道子等人。

司马道子被迫让步,宣布恢复殷仲堪的荆州刺史,而桓玄则取得江州,得到最大的实惠。他被推为盟主后,更加骄矜。

殷仲堪担心桓玄跋扈,遂与杨佺期结为婚姻,相互支援;而桓玄早想除掉二人。当矛盾激化后,桓玄上书朝廷,要求扩大都督区,壮大实力。司马道子、司马元显也想借机挑起矛盾,让他们互相残杀,以达到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遂下令分杨佺期所督长沙、衡阳、湘东、零陵四郡归桓玄管辖,又以桓玄的哥哥桓伟取代杨佺期之兄杨广南蛮校尉

杨佺期火冒三丈,即刻调集人马,声称援救洛阳,暗中联合殷仲堪共击桓玄。殷仲堪顾虑重重,既畏惧杨佺期兄弟骁勇,难以对付;又担心桓玄一旦被击灭,杨氏兄弟得势,自己反而受害,故极力予以阻止。杨佺期孤掌难鸣,只好忍气吞声,偃旗息鼓。

隆安三年(399),荆州发大水,平地水深三尺,殷仲堪赈恤饥民,仓库空竭。桓玄早想火并殷、杨,见时机已到,率军乘机西上。首先袭取了屯积粮草的巴陵,继而进兵杨口,败殷仲堪之侄殷道护,随后占领距江陵二十里的零口。殷仲堪见大势不妙,急召杨佺期相救,终因粮草奇缺而惨败,双双为桓玄所杀。

桓玄此时已是羽翼丰满,隆安四年(400)三月,他又一举夺得荆、雍二州,随即上表朝廷,求领荆、江二州刺史,朝廷授以都督荆、司、雍、秦、梁、益、宁七州,后将军,荆州刺史,以桓修为江州刺史。

桓玄还是不满意,上疏坚持领江州,朝廷不得已,加桓玄都督江州及扬豫八郡,并领江州刺史。桓玄得寸进尺,又提出以桓伟为雍州刺史,以侄子桓振为淮南太守,朝廷不敢不从。

这时,浙东一带的农民起义正风起云涌,势不可挡,朝廷忙于派兵镇压,无暇西顾。司马元显代父执掌朝政后,继续用佞臣,树亲党,聚敛无度,朝纲紊乱。加之桓氏子弟布列朝野,势力强大,故桓玄的种种非分之求,朝廷都有求必应。

桓玄独霸荆楚,兵强马壮,桓玄踌躇满志,自以为东晋天下三分有其二,而司马氏气数已尽。

04

隆安五年(401)末,桓玄上疏指摘朝执政:“今日朝廷显贵心腹,谁是时流清望?岂能说没有佳胜者,只是不能信任罢了。因为住昔朝政的失误,才酿成今日之祸患。朝廷上的君子,怎能没有看法,但因有身家性命之虑,故不敢说话。我忝任在外,所以能揭露事实。”

司马元显读后大为恐慌,准备征讨桓玄。桓玄派人切断长江航运,致使建康漕运不佳,公私匮乏,官军士兵不得不以谷皮、橡子充饥,给司马元显造成严重困难。

元兴元年(402)一月,司马元显以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锋都督,以前将军谯王司马尚之为后部,称诏举兵伐玄。

官军将要出发,桓玄堂兄桓石生时为太傅长史,及时送来了紧急秘密报告。

桓玄原以为扬州一带闹饥荒,农民起义尚未剿灭,朝廷顾不上讨伐自己,正可待机积蓄力量,观衅而动,接到桓石生的报告,得知司马元显兴师问罪,打算固守江陵。

长史卞范之献计说:“司马元显乳臭未干,刘牢之不得人心,如果兵临京畿,恩威并施,则土崩瓦解之势可翘足而待,哪有延敌入境而自己削弱自己的道理?”

桓玄当即率师沿江东下,兵抵寻阳,发布檄文,列举司马元显的种种罪行。檄文传到京都,司马元显吓得不敢下令开船。

桓玄沿路如入无人之境,兵抵姑孰,击败谯王司马尚之,襄城太守司马休之弃城而逃,刘牢之也敛手归降。桓玄挥兵直驱建康城外的新亭,司马元显不战自溃,弃船逃回京城,与其父司马道子在相府相对而泣,终被桓玄所擒。

桓玄攻入建康后,矫诏自命为总百揆,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州刺史;又加假黄钺、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等,署置丞相府的大小僚属。奏请杀司马元显、谯王司马尚之、尚之之弟恢之、允之及庾楷父子等人;流放司马道子到安成郡,未发而毒杀之;解除刘牢之的兵权,用为会稽内史。

继而布置亲信占据要津,任命桓伟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堂兄桓谦为左仆射、加中军将军,典掌选举;桓修为右将军、徐兖二州刺史;桓石生为前将军、江州刺史;心腹卞范之为丹阳尹,王谧为中书令、领军将军。改年号为大亨。不久又辞去丞相,自署太尉,领平西将军、豫州刺史,并给自己加以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奏不名的殊礼。

桓玄就这样一步一步成为权臣,执掌了朝政。

05

同年四月,桓玄出镇姑孰,姑孰当长江重要渡口,既是豫州治所,又是建康的西南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镇姑孰既可以控制朝廷,又可以掌握军事上的主动权,可谓一举两得。桓玄虽出居外镇,但朝中大事都要向他请示报告,小事则由桓谦、卞范之处理。

桓玄当权之初,大力整肃朝纲,黜凡庸之辈,远奸佞之臣,选用贤才,时局有所好转,京城内一时欢欣鼓舞。针对晋末佛教开始盛行、伤政害民的弊端,桓玄还亲自下达了淘汰僧尼的命令,除了那些精通佛理、恪守戒律的佛教徒外,其他僧尼一律淘汰,还俗为民,“严为之制,速申下之”。

这时三吴发生大饥馑,饿殍遍地,户口减半,会稽郡人口只剩三、四成,临海、永嘉郡死亡殆尽,殷实人家也竟身穿罗纨,怀抱金玉,闭门相守而饿死。

在这种情况下,桓玄加紧了篡权的步伐,首先大杀北府旧将以绝后患。吴兴太守高素、将军竺谦之、竺朗之、刘袭刘季式、冠军将军孙无终等人皆无幸免。刘轨、刘敬宣、高雅之、袁虔之、刘寿、高长庆、郭恭等被迫北逃,分别投奔南燕和后秦。接着,他让朝廷以平元显之功,封自己为豫章公,又以平殷仲堪、杨佺期之功,封桂阳郡公,然后改赐子侄,又让发诏避其父桓温讳,有姓名同者一律更改。

元兴二年(403)二月,桓玄为提高威望,上表请率领诸军扫平河、洛,然后指使朝廷下诏制止,便称“奉诏故止”。九月,使朝廷拜自己为楚王,封十郡,加相国,总百揆,备九锡,楚国置丞相以下官属,俨然已是一国之君。

为制造舆论,桓玄上表请求返回藩镇,然后自作诏挽留,再上表固请,逼天子出手诏坚留。他还暗中指使人献祯祥,呈符瑞,诡称钱塘江边的临平湖多年淤塞,现已湖开水清。又称江州百姓王成基家的竹子上降有甘露,命百官大加庆贺。  

桓玄专权,虽朝廷不敢言语,但殷仲堪的余党、新野人庾仄却看不下去了,他起兵襄阳,赶走了守将冯该;南蛮校尉庾彬等人谋为内应,江陵震动。桓玄的家里也出了点事儿,桓伟病死,桓玄的侄子桓亮以讨伐庾仄为名,乘乱起兵罗县,自称平南将军、湘州刺史。

这两次事件虽很快被平定下去,但却给桓玄以巨大的精神压力。与此同时,北府兵的中级将领刘裕何无忌等人又正在酝酿起兵。形势在逆转,如不赶快禅代,桓玄的皇帝梦难免成为泡影,桓玄有些急不可待了。

但北府兵的将士们是否答应?桓玄不放心。堂兄桓谦秉承桓玄旨意赶赴彭城,试探地问刘裕:“楚王功高德重,朝廷的意思是想禅让,你们以为如何?”刘裕诡谲地回答,“楚王,宣武之子,勋德盖世,晋王室衰微,早失民望,趁机禅代,有什么不可以!”桓谦乐滋滋地说:“你说可以就可以了。”

06

元兴三年(404)一月一日,桓玄正式称帝于姑孰,改年号为永始。迁晋安帝于寻阳,封为平固王;追尊其父桓温为宣武皇帝,庙号太祖;立其妻刘氏为皇后,大封桓氏兄弟子侄为王,文武加官进爵。随后迁居建康宫,修缮宫室,大兴土木,催促严急,上下疲于奔命,朝野不得安宁。

为显示自己的尊严,桓玄特命工匠制作一辆特号大车,车内可坐三十人,用二百人推着走;为炫耀自己的聪明,百官奏事或一字写得不合体,或语句有些毛病,都要挑出来指摘一番,甚至贬官降职。事必亲躬,或亲自安排值日官,或自选令史一类的小官,诏令一道接一道,主管官员应接不暇。而朝纲大事不抓,法度不立,奏案堆积如山。性喜游猎,常常夜以继日,性情又急躁,呼召严厉,刻不容缓,宫禁内一片喧哗,不成体统。百姓疲累,朝野劳瘁,怨怒思乱者十室有八九。

刘裕当时虽答应桓玄可以禅代,但看到他即位后如此作为,很是不满,次年二月,刘裕经过周密部署后,联络北府兵将领刘毅、何无忌、刘昶刘道规诸葛长民等人正式起兵。

桓玄一路奔逃,再次逃回江陵城,众人见大势已去,人心惶惶,虽令不行,城内一片混乱。桓玄走投无路,打算逃往汉中投奔梁州刺史桓希,哪知在路上被益州都护冯迁追杀,桓玄心惊肉跳地质问:“你是什么人?敢杀天子!”冯迁回答说:“我杀天子的贼罢了!”说完,手起刀落,桓玄人头坠地。

桓玄篡晋,是东晋门阀政治的尾声。这个短命政权终于被刘裕推翻。桓玄从称帝到兵败出逃,共八十天;从称帝到被杀,前后不到半年,死时年仅三十六。

这就是桓玄篡位称帝的故事。

07

元月元日,一年之始,万物朝阳,本是大好时节,但这一天搞大事,多是不成功,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就是这一天亡国的;而近代的孙中山,也是这一天就位大总统的;袁世凯,这一天复辟称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