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鸦片战争爆发前夜,看看大清和大英这两大帝国的动向

 奥卡姆剃历史 2022-05-26 发布于北京

酝酿已久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终于爆发,以后直至清王朝覆亡,我们看到的历史,可以以屈辱二字为概要了。

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一个老大帝国由此坠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下滑通道。

其实早在雍正年间,就有西方传教士活动,乾隆、嘉庆期间更是有英国官方的访问团正式来访,他们期望与这个远东上幅员辽阔的大清帝国建立贸易关系,但他们失望地发现,这个大清帝国的思维与他们完全不在同一频道上,经过争取,好不容易答应只给他们开放广州口岸,还说是可怜他们这些海外小国才这么做的。

进入道光年间,英帝国按捺不住了。

01
01阿美士德号事件

道光十二年(1832年),英籍船只“阿美土德”号奉东印度公司之命,在东南沿海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侦查活动。

阿美士德号最初目的是促进贸易往来,获取沿海各地何处能够辟为通商口岸的情报。另外,他们还要了解当地人民和官府对英帝国的态度和意图。

东印度公司伦敦董事会指出,获取中国的军事情报也是该船这次航行的一个重要使命。

由于清朝政府严格禁止英国人进入广州以外的任何港口,因此该船不敢暴露真实身份和目标,假装是从印度孟加拉开出前往日本进行贸易的。

该船船长名叫礼士,船上还有东印度公司广州商馆的职员林德赛,翻译兼医生郭士立。

道光十二年(1832年)一月二十五日,满载纺织品、钟表、望远镜的“阿美土德”号从澳门出发,途经南澳岛、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和威海卫等地后,又返回到朝鲜、琉球,并于同年八月初十返回澳门。

礼士在航行途中专管测量沿海与海道的水深,绘制了航海地图。

主持侦察活动的叫胡夏米,每到一处,就四处散发名为《英吉利人品国事略说》的小册子。

郭土立则以替人治病为名,沿途调査、获取各种情报并且传教。

清政府获悉阿美士德号的行为后非常震怒,接连下令各省官员,对英船要严加防范,不许停泊,不许英人上岸。

但这些命令也仅仅只是命令,当地官员不敢阻拦英人,阿美士德号仍照常入港停泊,登陆察访,并在当地和百姓做一些生意,为了试探官府的态度,英国人还向所到之地的府投递禀帖,他们倒是大大方方地告诉当地官员,我们来了。可官员们却不敢遵从朝廷命令予以阻止。

英方通过这次航行获得了中国大量的军事、经济情报。

阿美士德号经过这次侦察后,极为蔑视中国的军事力量,并向东印度公司正式建议,一要强迫清朝开放福州。他们认为只需要四只印度商船和一艘战船即可开战,而且有必胜把握。一旦开战,就可以直接通知清政府,让他考虑敌与友、贸易与战争孰轻孰重。那么用不着流血和浪费金钱,英国在福州的贸易就可以永久建立起来了。

阿美士德号的这些建议,基本上成为了英国与清政府打交道的原则。

阿美士德号还认为,只要英国政府继续施压,中国东北部也是可以向英国开放的,但只能靠打压,与这个衰弱老朽的清朝政府商议是商议不通的。

通过这次间谍航行,英国下决心要拿下中国这个大市场,同时也摸清了腐朽的清政府的底,这就为英国政府确立对华炮舰政策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02
02英国制定炮舰政策

道光十四年(1834年),广州中英贸易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东印度公司也不再垄断对华贸易,大批“自由商人”加入了进来。

英国商人迫切向中国推销英国产品,为英国工业品打开中国市场。但是英国商行从道光十三年(183年)的6家增加到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156家,英商把大量的茶叶丝绸和其他中国货运出去,以致收购价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英商的大量出口物品却降了价。

他们认为英国工业品不能进人中国市场,都应归咎于中国政府只开一口,并且设制了过分严格的要求。他们把对华贸易所遇到的种矛盾都归因于清政府的贸易限制政策,认为要想打开中国市场,必须摧毁这种政策。于是,包括鸦片贩子在内的各利益集团,纷纷上书吁请英国政府动用武力,把对华贸易的障碍彻底除掉。于是,这样就引发了英国炮舰政策的出台。

道光十四年(1834年)十一月,64名旅华英商上书英国国王,建议挑选一位合适的人选做全权大使,偕同一支相当规模的武装力量,封锁中国全部沿海贸易,再逼迫中国政府满足他们的要求。

道光十五年(1835年),从事过间谍航行的胡夏米把自己的侦探“成果”呈送外交大臣巴麦尊,建议“用武力来换回过去的损失,以保障将来贸易的进行”。胡夏米还进一步提出一整套武装进攻中国的作战方案:“依我看,恰当的策略加上有力的行动,只要一支小小的海军队、就完全可以达到目的。我觉得最好从英国派一个大使来,去和印度舰队的海军司令联合行动。武装力量可以包括一艘主力舰,两艘巡洋舰,6艘三等军舰,34艘武装轮船,并载600人登,其中以炮兵为主力,并辅之以必要的陆上活动就足够了……敌对行动开始时,只对沿海进行封,在广州、厦门、上海、天津四个主要港口附近,利用小型舰队来驻扎……这些行动的结果,肯定会使中国海军的颜面扫地,并把数千只当地商船置于我们的掌握之中。”

几年之后的鸦片战争,这套方案被当做了大英帝国侵华的蓝本。

在与对华贸易有关的各利益集团的共同呼吁下,英国政府认为中英关系的格局只有用大炮和军舰才能改变。

英国政府对华的炮舰政策初步形成。

03
马他仑事件

道光十八年(1838年)六月初一,英印舰队司令马他仑按既定计划率军舰闯入中国海域,这立即引起清政府官员的警觉。

两广总督邓廷桢接到奏报后认为,英国已有领事在广东负责经营贸易,却为何又派马他仑来查办?这里头一定有文章。他当即催令马他仓等迅速回国。但是,英国方面并不理会中国政府的要求。

六月初九,义律派人在广州城外投递封面无“禀”字字样的公函给两广总督,通报当地政府关于马他仑来华的事宜,但邓廷桢拒收这封信。

正当双方僵持时,英国人借“孟买号”事件挑起了新的端,致使事态一触即发。六月初八,英船“孟买号”从香港驶往广州,并且不理睬清政府对它作出的要它升旗的信号。于是,中国方面开枪示警并对“孟买号”进行检查。

六月十五日,由“威里士厘号”“拉尼号”“阿吉林号”和义律的小艇“路易莎号”组成的英国舰队驶往虎门,非要清政府书面解释“孟买号”事件。

邓廷桢早就因为英国军舰的突然到来而感到不安,为了化解事态,广州当局派遣副将李贤、署守备卢大来到英国指挥舰上,作文书一封,声明“孟买号”事件并不是官方命令所为,实际上是当地人因言语不当而引起。日后如有类似的事发生,必定加以查办。

马他仑借此机会正式通知广州当局,照看英国臣民是他来华的目的,由于东印度公司不再控制广州贸易,所以英国有必要派出军舰经常到中国海域巡。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清朝官员马上让马他仑阻止广州英人做不法之事。自称来维持秩序的马他仑却回答说,他是个海军司令,管辖商船不是他自己的事,而是商务监督的事。

六月十七日,英国舰队离开虎门,回到铜鼓湾停泊。直到八月十七日,马他仑オ率舰队离开中国。

从此,大英帝国与大清帝国之间的关系紧张状况陷入白热化境地。第二年,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在广东展开,英国政府马上借口保护英国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向清政府宣战。

酝酿已久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终于爆发,以后直至清王朝覆亡,我们看到的历史,可以以屈辱二字为概要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