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事儿干一架?五十年晋国干了五仗,成了带头大哥

 奥卡姆剃历史 2022-05-26 发布于北京

故事挺俗套的。晋献公的小老婆骊姬生了儿子,就想废了大老婆生的嫡长子,晋献公也是个男人,过不了小老婆这关,就决定废长立幼了,恰在这时他死了。他一死,晋国乱了。

01

晋国称霸中原之有,霸主是齐国。

齐国大哥是齐桓公,晋国大哥是晋献公,但这俩大哥压根没见过面,也没办理个什么霸主交接手续啥的。

其实本有机会见面的,奈何一旦错过,从此就交之失臂。

齐桓公作为带头大哥办的最后一次大会,是在他在位第三十五年时开的葵丘大会。名义上的大哥大周天子发了贺词,还特派了全权代表宰孔出席,各小弟诸侯国纷纷赴会,盛况空前,齐桓公尝到了把事业干到顶峰的味道。

那时候的晋国还只是刚刚有了点生机的诸侯国,晋献公非常能干,不断开疆拓土, 这次借着齐桓公开大会的机会,晋献公也想去掺和掺和,以前的诸侯盟会晋国都没有参与过,国小力弱,没人看得上,现在晋献公觉得自己干出点成绩了,也该去露露脸了。

但因为有事耽搁,晋献公出发晚了,他走到半道,迎面碰上了周天子的代表宰孔,宰孔告诉他,别去了,已经完事儿了。

这宰孔可能是在大会上没吃好喝好,还没好气地告诉晋献公,这大会也没啥意思,就是大家围着齐桓公这个老大吹吹捧捧,齐桓公还骄傲得不要不要的,谁也看不上,我看啊,他这个大哥也快当到头了。

晋献公听宰孔这么一说,也就掉头回去了。

齐桓公和晋献公,从此也就再没见面的机会了。

02

晋国在晋献公的带领下,一日千里,飞速发展,谁还没个当大哥的心呢?但晋献公有这心,没这命,没过多长时间,呜呼哀哉了。他死了没关系,关键是晋国也乱了,怎么乱的?就是咱们前些日子这个号发过一篇“骊姬乱晋”的故事,说的就是这段。

故事挺俗套的。晋献公的小老婆骊姬生了儿子,就想废了大老婆生的嫡长子,晋献公也是个男人,过不了小老婆这关,就决定废长立幼了,恰在这时他死了。他一死,晋国乱了。

他好多儿子为了躲避骊姬的迫害,都流亡国外了,其中有一位叫重耳,对,就是后来的晋文公,他整整在外流亡了十九年,才回到国内执掌政权的。

晋文公流亡期间也到过齐国,那时候齐桓公还在世。齐桓公比晋献公晚死八年,要到公元前643年才去世,而晋文公回国执政是在636年,中间有六年空档期。这六年里,中原华夏诸国可以说是群龙无首。

03

简短截说,晋文公接收晋国以后,想的还是要继承老爹遗志,当个中原诸国的带头大哥,但这大哥怎么才能当上呢?大哥当然得有大哥的样子,得能给那些诸侯小国们提供保护,让大家按规矩行事;还得找一个不听话,胖揍一顿。这个不听话的是谁呢?就是楚国。

楚国那时在大家眼里是蛮夷之国,他们顽强地不断北上拓张势力范围。齐桓公去世后,中原很多中小级别的诸侯国,为了国家安全,纷纷倒向楚国寻求保护。

这晋文公带琢磨怎么办呢,恰巧周天子那边出事儿了,这事儿还挺恶心。

当时的周襄王有个弟弟叫带,带和周襄王的王后通奸,还勾结外敌把周襄王从洛阳赶到了郑国。

一位大臣就对晋文公说,你想做霸主的话,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啊!所谓霸主,就要尊王攘夷,现在周天子被逼到这个份上了,你能帮助他归位的话,就是一项尊王的大成绩。晋文公一听,太对了,马上行动起来。

于是晋文公三下五除二帮周天子灭了奸夫淫妇,又把周天子送回了家,这一下子晋文公不仅受到了周襄王的信任,也在诸多小弟中树立起了威望。

过了几年,楚国又冒出头了,他们讨伐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文公一看,我已经尊过王了,现在正好攘你楚国这个夷,于是就打起了大旗,开始救宋。

鲁国啥的一看中原又有了大旗,就纷纷加入,支持晋文公救宋。最后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和楚国在城濮摆开战场。

楚国的统帅子玉过于轻敌,晋文公说要“退避三舍”,晋文公当年在楚国流亡时,曾对楚王有过如日后两军相见当“退避三舍”的承诺,现在这时候晋文公说是要兑现诺言,其实哪有这么诚信的主公啊,这不过是诱敌深入之计。

子玉却上当了,惨遭晋军伏击,一败涂地。最终子玉在半道上上吊自尽了,实在是没脸回楚国了。

城濮之战,是晋文公在诸侯争霸舞台上的初试身手,大获全胜,奠定了霸业的基础。

04

就在晋文公凯旋的时候,周襄王要亲自劳军来了,于是晋文公就在践土(河南省境内)这个地方替周襄王造了行宫,召集了一次规模盛大的诸侯会盟。

这次会盟,距上次齐桓公召集的葵丘之会整整十九年了。而且这次会盟还有周天子亲自参加,可以说是盛况空前。就在这次盛会上,周襄王命人宣读策命,正式承认了晋文公诸侯霸主的地位。

晋文公算是圆了他老爹晋献公的一个大哥梦。

晋文公有作为,但寿命也不长,只在国君的位子上待了九年就去世了。

那时候的秦国在西边,总想东进,一看带头大哥死了,这秦国的国君秦穆公觉得有机可趁,想借机向东拓展势力范围。结果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穿着孝衣就把秦穆公给打了回去。

这一仗是在崤关(河南省西部,与函谷关相连),《左传》里写得很精彩,就叫《崤之战》。

这么一打,秦国的势力就被牢牢地锁在关中地区了,秦穆公遭受这次挫折之后,一怒之下就往西发展了,吞并了很多西部的戎狄部落,史书上说他“遂霸西戎”。

到了公元前613年,这时候楚国大名鼎鼎的楚庄王登场了,而晋国的国君已经是晋文公的孙子晋灵公了。

这晋灵公是个喜好声色,干啥啥不行的主儿,六个势力强大的卿大夫家族掌控了晋国的军队和政权。

这就形成了晋、楚两国争霸的局面。

05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在位的第十七年,因为郑国投靠晋国之故,楚国出兵伐郑。晋国还是名义上的大哥,当然有义务救郑国。于是晋楚两国在时隔三十五年之后又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碰撞。

双方在邲(河南荥阳)这个地方摆开战场,这一次由于晋国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凝聚力,将帅内部意见严重分歧,有说进有说退的,甚至有个别将领因不满于个人待遇,而挑事看主帅笑话的,假公济私到了极点。

这种情况下,晋军被楚军杀得大败,直到半夜还能听到晋军残兵败将争相渡过黄河逃跑的声音。

经这一战之后,中原很多小国一看晋国这个大哥不行啊,去投靠楚国吧,这样楚国的这个大哥地位虽然没有获得周天子的认可,但它事实上凭借着自身的实力控制住了中原这些二三流的国家,形成了一定秩序。

而当晋国在邲之战败北之后,低调了很久的齐国感觉重振雄风的机会到了,也找晋国打了一架,试图夺回中原领袖的地位。这次战争的直接起因,讲起来有点搞笑。晋国派了使者到齐国,试图重新召集中原诸侯的盟会。

派去的这位使者名叫郤克,他在晋国内部地位很高,是中军副元帅,等于是所有卿大夫当中的二号人物。但郤克有个生理缺陷,是个瘸子,上台阶的时候一颠一颠的。

当时齐国国君是齐顷公,接见郤克对时候很不正经,让他宫里的妇女躲在帷幕后面,看郤克走路的样子。结果妇女们看到堂堂大国的使者走路居然是这样子的,忍不住就在帷幕后面大笑了起来。

郤克回去后就说齐国羞辱了晋国的使者。晋国就派军队过去跟齐国干起来了,双方在鞌(今山东长清)这个地方打了一仗,战争的结果是晋国获胜,这是发生在公元前589年的事。

晋齐两国这次大战,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出于要争夺谁是中原诸侯老大。齐国认为晋国之前败给楚国,国力受损,自己的机会来了。而晋国则试图用实力来证明自己中原老大的地位不可动摇,最后晋国成功了。

06

到了公元前575年,晋国早已成邲之战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国力得到了恢复。而楚国方面楚庄王已经去世,在位的是他的儿子楚共王。双方又在鄢陵(河南许昌)这个地方发生了一次大战,主题仍然是争夺霸主地位。

这一战,晋军先是处于不利位置,但将领们善于把握时机,以退为进,反败为胜。而且楚成王在这一战中被射瞎了一只眼睛,损失惨重。鄢陵之战是春秋争霸过程中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了。晋国虽然获胜,但经此一役,晋国和楚国的国力也都消耗得差不多了,经不起大规模折腾了。

就这样五十多年的时间,晋国干了五架,赢了四次,晋国这个带头大哥,真不是盖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