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布“三姓家奴”,刘备“十易其主”,但二人为何不可同日而语?

 奥卡姆剃历史 2022-05-26 发布于北京
摘要

这就是吕布和刘备最大的差距——刘备始终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并将当下所做的一切都视为通向理想的手段而已;吕布则既无大志更无大智,一生纵横无敌,却终未成就什么事业,反被曹操所杀。



很少有人拿吕布和刘备来比较,很明显,吕布虽勇冠天下,但终是三姓家奴,最后被曹操杀死,一生数易其主,最终也没打下自己的一块地盘,是那个时代最悲催的失败者。

刘备则不然,从一无所有到建立蜀汉政权,三分天下有其一,可谓是功成名就,青名留史。

这样的两个人,怎能拿来相比呢?

其实,看刘备早年的创业经历,和吕布,还是有诸多相似之处的。

比如吕布最为人诟病的“三姓家奴”、数易其主,这事儿,刘备其实也没少干,只不过刘备还多少有点廉耻之心,没拜过干爹而已。

都知道刘备出身微末,织席贩履之辈,但史书上记载的刘备,却是“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看看,这样出身的人,玩儿的却是“富二代”的那套。

这说明什么?说明刘备是一个物质欲极强、非常想冲破自己阶层的那种有野心的人。

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一辈子安于“织席贩履”,在那个东汉末世,政局动荡,豪强四起,给了刘备这种人崛起的极好的机会。

于是刘备开始寻找机会,他最初依附军阀公孙瓒,帮着公孙瓒一起打袁绍。

后来认识了徐州牧陶谦,陶谦给了刘备四千兵马,刘备就又依附陶谦。

陶谦死,刘备无力独自支撑,又遭到多次攻击,无奈之下又投了曹操。

不久之后又背叛曹操归顺了袁绍,却又密遣赵云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私人力量。

看看刘备的这些行径,可以说这是他创业之初的无奈之举,但毕竟是投一个叛一个,这和我们认知中的刘备“大仁大义”的形象,是不是有点反差呢?

再看他投靠的这些人,公孙瓒、陶谦也好,曹操、袁绍也罢,虽实力不同,但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方霸主,都有自己的政治诉求,也就是都有自己的立场,甚至他们的立场是针锋相对的,但刘备呢?我才不管你什么立场,能接收我给点好处就行。

这就是吕布和刘备相比的差距所在。

吕布也是投一个叛一个,投一个就认义父,叛一个就手刃干爹,为高官厚禄所诱杀了丁原,为貂蝉美色干死了董卓,后又投袁术袁绍,也是屡投屡叛。

看吕布早年的这些行径,和刘备不是如出一辙吗?

所以也有史家说刘备“反覆难养”,这个评价,是不是跟我们平常对吕布的评价差不多啊?

其实表面看差不多,内里却大不一样。

刘备自出道开始,就是打定主意自己要做自己的主的,要在这乱世之中打下自己的基业,后来经历多了,懂得了政治宣传舆论战的厉害,又利用自己刘姓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号,为自己争得了一个有利的政治地位。

刘备投靠谁,决定于他当时的处境,都是他主动投靠于谁,而不是受什么诱惑,他投靠的目的很明确,先在你这里养养再说,“反正爷在你这里,也就是个休养生息而已,爷才不管你是什么立场,爷自己是有立场的。”

换句话说,刘备,始终是一个人格独立的人。

而吕布则不然,投一个就想着一辈子就这样了,享受荣华富贵了,却又受不了另一个递上来的更大的诱惑。

吕布,才是真正的“反覆难养”,因为他真的是想“养”在某个主子门下,但又养不住。

在人格上,吕布始终是不健全的。

这就是吕布和刘备最大的差距——刘备始终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并将当下所做的一切都视为通向理想的手段而已;吕布则既无大志更无大智,一生纵横无敌,却终未成就什么事业,反被曹操所杀。

刘备怀揣理想,屡败屡战,经赤壁一役,成为此战的最大受益人,与孙权瓜分了荆州,四处流浪的刘备,终于有一块根据地,凭此,日后三分天下,建立蜀汉政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