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击秦帝国(七)胡亥的人事布局

 奥卡姆剃历史 2022-05-26 发布于北京

摘要

胡亥上位,最先做的,当然是人事安排,毕竟一代新人换旧人,总得有自己信得过的人来操持这一个既大又已经开始料下来的摊子。但是胡亥心中有数,始皇遗威,老臣持重,自己眼下还得靠着这两点才能支撑。至于赵高,虽然是胡亥最亲近的人,但,胡亥也仅仅是把他从中车府令提升为了郞中令,相当于自己的办公室主任,还是很克制的。

大秦帝国的江湖风波已恶,而庙堂之上,新君乍临,更是局面微妙。

胡亥突兀上位,并无任何自己的班底,始皇帝可能也没想到自己会盛年而死,压根就没思考过帝国交接班的问题。

要说在继承人中谁有班底的话,那也只有扶苏了。扶苏素有宽容、仁厚之名,门下多儒士;又监军蒙恬,与蒙氏家族已成利益共同体,但始皇并未明确指定扶苏为接班人,始皇死时,扶苏又未在身边,胡亥上位,断然清除了扶苏、蒙恬这一对自己皇位最大的威胁,扶苏自杀,蒙恬囚于阳周。

注意,这时蒙恬只是被囚,并未处死,而且胡亥“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

这说明胡亥矛头所指,只是扶苏,而蒙氏家族数辈为秦征战,深孚人望,蒙恬在外掌兵权,蒙恬之弟蒙毅朝内为内史,深得始皇信任,扶苏已死,皇位威胁解除,胡亥要做的,还是笼络蒙氏,以为己用。

胡亥其实是在为人事安排作打算。仅从这一点来看,胡亥哪里有丝毫的昏庸、白痴的样子?更像是一个深谋远虑,掌控全局之人。

但是,对于胡亥的这一想法,赵高无法接受了。

赵高与蒙氏素有怨仇,更担心蒙氏若得用,势必对自己不利,他深知胡亥的软肋所在,所以上言蒙毅曾力阻始皇立胡亥为太子,暗示胡亥,蒙氏兄弟一直看你不顺眼,若放了二人,必成后患。

这一下子扎到了胡亥的肺管子上了,我再看好你,你对我不忠,又有何用,杀了吧。

毕竟,保住位子,永远是第一位的问题。

然后,就是要保证政治稳定了。

政治稳定,首先来自于官僚集团的稳定;而官僚集团的稳定,既来自于他们对新皇帝的认可度,更来自于新皇帝对他们的认可度。

换言之,人事布局,就是政治稳定的来源。

胡亥命王离接收了蒙恬在北地的驻军,也就是所谓的“长城兵团”。

王离是王翦的孙子,王贲的儿子。王氏与蒙氏一样,世代事秦,为秦一扫六合立下了赦赦战功。团结大族、笼络旧勋、稳定大局,胡亥这一手牌打得颇为高明!

冯去疾依然为右丞相,李斯为左丞相,冯劫为御史。按秦时制,右为上,所以冯去疾在李斯之上。

冯氏是上党地区大族,“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其先冯亭,为韩上党守。秦攻上党,绝太行道,韩不能守,冯亭乃入上党城守于赵。赵封冯亭为华阳君,与赵将括距秦,战死于长平。宗族由是分散,或留潞,或在赵。在赵者为官帅将,官帅将子为代相。及秦灭六国,而冯亭之后冯毋择、冯去疾、冯劫皆为秦将相焉。汉兴,文帝时冯唐显名,即代相子也。”《汉书.冯奉世传》中清晰地交待了冯氏家族的渊源。

赵高升任郎中令,职位大约相当于办公厅主任,前朝禁宫,全凭赵高沟通联络。

赵高的中车府令职位,由赵高之弟赵成接任;首都咸阳自是重中之重,咸阳令由赵高女婿阎乐担任。

赵高一家,成为胡亥登位的最大利益获得者。

胡亥为什么这么信任赵高?

《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是胡亥谈论自己与赵高的关系:“朕少失先人,无所识知,不习治民,而君又老,恐与天下绝矣。朕非属赵君,当谁任哉?”

胡亥说这段话的背景是,李斯觉察到赵高将对自己不利后,向胡亥上书揭露赵高阴谋,于是胡亥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朕少失先人”,这里的“先人”,应该指的是胡亥的母亲,在胡亥很小的时候他母亲就故去了。胡亥的母亲是谁,史书上并未记载,不但他的母亲未记载,就是秦始皇是否立过皇后,皇后是谁,有过多少嫔妃,史书一概未记载。这使得秦始皇朝内是否有外戚、外戚势力如何、对秦始皇施政是否有影响等等问题,都难以回答。

无所识知,不习治民”,胡亥说因为自己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故去了,无人教育,也就没什么知识,更不知道如何治理天下。

而君又老,恐与天下绝矣”,这句是说李斯,而您又上了年岁,我担心您与外面的世界消息隔绝。这就明显是胡亥的推托之辞了,贵为帝国首相,无论多大年纪,都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啊。

“朕非属赵君,当谁任哉?”所以胡亥给了李斯一个答复:我不用赵高,又能用谁呢?

从这些话中可以深深地感觉到,胡亥对赵高的信任和情感。是的,不仅仅是君与臣之间的信任,更是有一种依附与被依附的情感在里面。确实,赵高虽出身低微,但其人英武,又博学善书,精通秦律,被秦始皇安排给胡亥做老师,二人朝夕相处,感情自然百同一般。

但是李斯呢?无论是在史记中记载的沙丘之谋,还是赵正书中记载的秦始皇立胡亥,不管哪个是史实,胡亥上位,李斯都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但是胡亥上位后,李斯并未得到丝毫好处,官还是原来的官,左丞相,还是居于冯去疾之下。

这说明什么?也许,胡亥对李斯,不像是对赵高有感情的成分在里面吧。

但是,这里面也许有更深一层的意味。

李斯以其才干和聪慧,取得了秦始皇绝对的信任和宠爱,两家之间的关系,“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就是说李斯的儿子,娶的都是秦国的公主;而李斯的女儿,嫁的也都是秦国皇室的公子。

这里的公主、公子不见得都是秦始皇的女儿、儿子,但至少也会有一二,即使都是皇族公主公子,那也了不得,这说明李斯不仅仅是一位朝中栋梁,他的家族,也早和秦皇室牢牢绑在了一起。

而胡亥作为始皇帝最小的儿子登基,其心中忐忑的,就有皇室贵族、诸公子是否支持、认可他这一问题。所以他在登基前就已绞杀了扶苏,而皇室贵族和诸公子,就成了他的一块心病。这也导致了他在几个月后开始疯狂地杀戮秦室诸公子、公主。

在这种情况下,胡亥自然不会让与秦皇族绑定在一起的李斯获得更大的权力。

帝王心术,胡亥还是有的!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胡亥为首的新的领导班子,有老有新,架构平衡。

胡亥这一局打得不错,得分为优!

当然,对中下级官员队伍,胡亥肯定也是有所调整,通过提拔一批新人,稳定了自己的统治基础。

就比如我们前面说到的枉法放过项梁的那个小小的县监狱狱吏司马欣,大概率上就是在此时被提拔到中央政府来任职了。因为仅仅几个月后,当陈胜吴广起义军直攻咸阳时,率秦军出战的是章邯,而辅佐章邯作战的,就是司马欣,官职为长史,这意味着他已由一名小小的狱吏成为了胡亥幕僚团队的一员。

像这样被火箭提拔上来的官员,决非司马欣一人。

单看胡亥在人事布局上的安排,是不是很有章法?

虽然在人事上做出了布局,但是,胡亥心中还是隐隐有所不安,他以一个帝王的特有的政治敏感,觉察到无论是天下百姓还是朝中群臣,甚至是自己的兄弟,并非是那么的认可,他对赵高说,“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

正是出于这种担忧,接下来,胡亥连续出招,招招诛心而致命。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