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击秦帝国(十二)胡亥是白痴还是耍弄心机?

 奥卡姆剃历史 2022-05-26 发布于北京

摘要

不管胡亥到底是不是白痴,很明显的,他毕竟是错过了消除叛乱的时机,给了陈胜大举进军的机会,深渊已挖好,他也只能往里跳了。

张耳陈余直奔赵地而去,要搅起一番怎样的风浪咱们暂且不提,后续再补。

咱们再看好久未提到的胡亥,这位大秦帝国的掌舵人在干什么。

胡亥出巡归来,杀宗室、诛大臣、治官吏,征发徭役复作阿房宫,尽征五千材士(专业军人)守卫咸阳,这一系列大的动作之后,胡亥便像消失了一般,等他再次在史书中露面,已是陈胜一路攻城掠地,帝国境内狼烟四起之时。

但再次露面的胡亥,忽然就失去了之前的智慧和力量,就连残暴都离他而去,只是像一个智障一般的存在,史书中关于这一段的记载,实在像是个神话故事,或者说是寓言故事吧。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这个“寓言故事”是这样的:

叛乱四起,烽火绵延,秦帝国的治理系统虽遭大规模破坏,但还是有尽职的官员将消息不断地传回咸阳——

信使风尘仆仆赶往咸阳,见到胡亥,告诉他叛军四起。(谒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

胡亥听说后的表现是什么?正常来说,作为一个皇帝,自己的帝国遭到叛乱,第一反应自然是弄清叛军底细,研究部署平叛事宜,这毕竟是涉及到自己的位子的大事啊。但胡亥的反应是:一听说有地方叛乱,勃然大怒,但他怒的不是叛乱,而是“叛乱”这个消息,你怎么能给我传递这种消息呢?推下去砍头!(二世怒,下吏。

这种反应当然不正常,这不就是掩耳盗铃吗?杀了传递坏消息的人,坏消息就不存在了吗?

胡亥这种反应让人匪夷所思。

但在历史上,胡亥的这种反应、举动并非孤例,古代的波斯和希腊也经常打仗,如果信使带来的是好消息,波斯国王不会奖赏信使;若信使带来的是坏消息,便直接将其杀掉。

或许,人性本就这样,谁都喜欢听好消息,不愿意听到坏消息,但人还有理智,理智会战胜人的本性。

作为一个国王,一个皇帝,本应有更为强大的理智支撑自己的事业,但也因为他们拥有无上的权力,而权力会侵蚀理智,当理智战胜不了人性时,这种权力便会泛滥而作孽。

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弱者心态,视而不见,就当没有了。

或许,这可以勉强解释胡亥为什么要这么做。

但这么做的结果是恶劣至极的,再没有人为你传递真实的消息,到处是揣测逢迎,直到死到临头。

胡亥就此一步一步滑向深渊。

当他杀死第一个使者后,后面来的使者马上意识到了自己所处的危险境地,进而做出了选择:他们告诉胡亥,只是一群盗贼而已,郡县里的官员已全部把他追捕到案了,您不要以此为忧。胡亥听了,很是高兴。(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

在《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中,这个寓言故事的另一个版本是这样的,它牵涉到了儒家学派的人物——

当使者告诉胡亥楚地叛乱的消息时,胡亥召开了博士这些儒生问询,征求他们的意见:“楚地戍卒攻下蕲县,进入陈郡,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啊?”(“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

这些博士纷纷作答:为人臣子、天下百姓是不能谋反的,谋逆反叛就是死罪啊。希望您赶紧发兵攻打这些叛乱者吧。(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

胡亥听了这话,脸上也勃然作色,怒气冲冲。(二世怒,作色。

这时有一个人赶紧站了出来,这人叫叔孙通,是待诏博士,他对胡亥说,这些人完全是在胡说八道,现在我们大秦帝国是天下一家,早就把战壕平了,兵器毁了,现在又有您这样圣明的皇帝,以法治国,人人安于自己的职业,四方都以您为中心围绕着您,哪里有敢反叛的啊。不过是一些鸡鸣狗盗的小贼而已,郡里就把这点事儿处理了,您丝毫不用担忧。(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轩之齿牙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

胡亥听了很是高兴,又问别的儒生,有的说是叛乱,有的说是盗贼。

问了一圈,胡亥开始放大招了,他让御史(监察官)审查每个儒生说的话,凡说造反的都治罪,因为他们不该说这种话(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而那些说是盗贼的呢,也都免掉了他们的职务(诸言盗者皆罢之)。

胡亥的这种操作又是很人费解,把说造反的治罪,这个逻辑很好理解,不听坏消息嘛,但把说是盗贼的也都免职了,这又是啥逻辑?这不是好消息吗?不是应该赏赐他们让他们升官发财吗?

胡亥是赏了,但只赏了叔孙通一人,“赐叔孙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

胡亥这是在干嘛?这种操作逻辑上讲不通啊。

胡亥或许是借此事件除去儒生?

在我们根深蒂固的印象中,秦国重用法家,以变法兴盛,进而扫平六国,秦始皇也是以法家治理天下,更是作出了“焚书坑儒”之举,其实呢,秦始皇坑的不过是几个方术之士,而他并非排斥儒家,儒生一直充斥着秦始皇的宫廷,博士一职,就是专门给儒生设的,作为皇帝的高级幕僚和智囊。

胡亥上位,自然也是有这些儒士围绕身边的。

但以胡亥的品性,和这些儒士自然尿不到一个壶里。那时的儒士大多是腐儒,要的是崇古复礼,什么都看不惯,自然会时不时在胡亥耳边叨唠几句,胡亥能不烦吗?

于是胡亥抓住这个机会,试探众儒生,那些食古不化的,说是造反的,自然办了他们。

胡亥事实上一开始就为这件事定了调,楚地造反这么大的事儿,从胡亥嘴里说出,只是轻飘飘的几个字“楚戍卒攻蕲入陈”,几个小卒子闹事儿而已,胡亥说得都这么明显了,你们还听不出来,非得说是什么“造反”,这不跟我皇帝大人唱反调吗?当然办你。

而那些说是盗贼的呢?你们不过是一群没有自己主见、见风使舵的人而已,都跟着人家叔孙通学,为什么人家说了之后你们才这么说呢?没用的东西,留着你们干嘛,回家去吧。

如果胡亥是抱着这个目的,那不管怎么说,他还是有点脑子,不像在《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得那么白痴。

或许此时他还是觉得自己能握住形势,几个小卒子掀不起什么风浪,那么趁此机会,把这些烦人的儒生打发了吧!

可他千算万算也没想到,他所看中的能讨自己欢心的叔孙通,并没有看中他,叔孙通接受了赏赐,连夜逃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薛城,他看透了胡亥并非振兴之主,自己弘扬儒学的理想在这里不可能实现,还是跑吧。

叔孙通后来辗转归到了刘邦那里,最终还是作出了一番功业,为以儒治国开辟了一条金光大道。

不管胡亥到底是不是白痴,很明显的,他毕竟是错过了消除叛乱的时机,给了陈胜大举进军的机会,深渊已挖好,他也只能往里跳了。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