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秀的革命:皇族、谶纬与柔道

 奥卡姆剃历史 2022-05-26 发布于北京


摘要

作为一代开国君主,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历史存在感很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没啥话题流量,不光比不上他的老祖宗刘邦,就是后面的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等等,哪一个都比他自带流量,话题一抓一大把。

这是为啥呢?

作为一代开国君主,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历史存在感很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没啥话题流量,不光比不上他的老祖宗刘邦,就是后面的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等等,哪一个都比他自带流量,话题一抓一大把。

这是为啥呢?

是刘秀的功业不足吗?并非。

东汉是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而且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传八世十四帝,很正经很正统的一代大王朝。

或许是刘秀的皇族身份和他建立的“汉”朝,混淆了人们的目光。

刘秀确实是皇族身份,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属于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不过经汉武帝的推恩令后,身份、地位代代递降,王莽篡汉,刘氏封国尽除,到了刘秀的父亲刘钦,也只是一个济阳县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

官虽小,但毕竟还是官,不幸的是,公元三年,刘钦在南顿(今天的河南项城县)县令任上去世,年仅9岁的刘秀还有几个兄妹成了孤儿,于是被在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的叔父刘良所抚养,这样刘秀一家就成了普通的平民,以务农为业。

所以说刘秀这个皇族身份,也仅是个象征意义,皇族的特权,他并未享受到一丝一毫。

公元25年,刘秀称帝于鄗城(今天河北省柏乡县固城店镇),后定都于洛阳,为了表明他皇族的身份,他延续了“汉”的国号,他建立的王朝在历史上由此被称为东汉或后汉,而刘邦的王朝则被称为西汉或前汉。

由于这两层关系,使人们很容易认为西汉东汉接续而来,是一个王朝的两个阶段而已,就如同后面的北宋南宋、东晋西晋一样。

其实完全不同,北宋南宋、东晋西晋,完全是一脉相承,只是国土分裂,而西汉东汉,则是在西汉完全覆亡、由王莽建立的新朝全盘接手,在统治15年之后被起义军推翻,汉王朝的又一皇族子弟刘玄建立玄汉王朝,定都长安,之后刘秀与刘玄决裂,这才建立起东汉王朝。

东汉与西汉并没有任何的传承关系,其开创者刘秀,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以地方豪强的身份卷入王莽新朝末年的起义浪潮之中,白手起家而建立起了一个崭新的东汉王朝,他与西汉的刘姓皇族的关系,比刘备非要自认“皇叔”也差不太多。

所以说,刘秀是实打实地一代王朝的开创者,他的东汉王朝,也是经过自己的一番革命风雨而打下来的。

另外,刘秀和他开创王朝历史存在感低,可能还在于刘秀在人格上太过完美,当皇上的,特别是开国皇上,杀功臣、搞女人、手足相残,是必须要干的三件大事,而普通人对这些又是特别感兴趣的,但恰恰刘秀在这几件大事上竟然“没湿鞋”,这还有啥好说的?没故事啊。

再说他开创的东汉王朝,可以说是高开低走,光武中兴后继之以明章之治、永元之隆,而后盛世局面戛然而止,代之以外戚专权、宦官乱政,一番胡搞之后到了汉献帝,随之而来就是中国人民最熟悉、最喜闻乐见的三国时代。

东汉王朝仿佛是一个过渡,在历史中被湮没了。

但是,刘秀作为一个底层人士而能开创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他的革命之路,还是很有可观之处的,最集中的表现在他的皇族身份、痴迷于谶纬之学与柔道之治。

01
我带大哥闹革命

在人们的印象中,刘秀初起事,是受了大哥刘縯的裹挟。

其实并非如此,起兵之事,刘秀是主角。

刘秀的大哥名刘縯,二哥叫刘仲,刘秀是老三,字文叔,还有几个姐妹。

兄妹几个自父亲刘钦去世后,被叔叔刘良收养于南阳。

刘縯的皇族身份意识浓厚,《资治通鉴》中说他“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

听起来是不是很像他们的老祖宗刘邦?刘邦居家时,有没有考虑社稷之事不知道,但他也是不着四六、不干正事,整天游街串巷,让他的老父亲刘太公很是恼火。

刘縯也正是自比刘邦,一心想着干出一番大事业。

咱们先说说刘家此时的境况。

从刘縯“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来看,虽说他们已是无名爵无官职,但也并非一般的普通农民家庭,家底、名望在当地还是数一数二的,毕竟,饿死的骆驼比马肥嘛。

而“雄俊”二字,则已点出了当时的社会状态。

雄俊即英雄、豪强的意思。在那时英雄、豪强这类词汇并不像今天有明显的褒贬之义。英即聪明,雄即胆大。秦晖教授曾讲,英雄豪强是什么?就是“体制外的精英”,也就是与官场对立的一群杰出人士。

英雄泛滥的时代,往往是王朝末期、反叛四起的时代。

刘縯他们就处于这样一个时代。

王莽篡汉之后,就因处处崇古、泥古不化的治理举措,既动了上层官僚阶级的利益,也保护不了老百姓的利益,再加上天灾不断,没几年各地农民起义就席卷而来,赤眉军威震山东,绿林军纵横中原。

刘縯也跃跃欲试,与各地英雄豪强往来愈密。

而刘秀呢?

刘秀正好与大哥刘縯相反,性情温和,从不招三惹四,但他长得一表人才,“隆准日角,性勤稼穑”,身材高大,鼻梁高耸,额角隆起,性格勤勉,爱好种田。

“刘秀”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普通,但其实也有一番来历。

所谓“秀”,本意是指植物抽穗开花,引早为聪明、优异。

话说刘秀出生,即公元前5年1月15日,出生时有红色光焰笼罩了整个房间。刘钦感到奇怪,就派人去占卜,占卜的人只是说“这是件吉利的事情,不用多说了”,这年,在刘钦房前长出三株谷子,每株一根茎九个穗,比一般的谷穗要长出一二尺,刘刘钦因此给这个孩子取名为“秀”。

这是刘秀生命中第一次与谶纬之学发生联系。

所谓谶纬之学,就是谶书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

可以简单理解为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的不知出处的预言、预告。

出生即如此神奇的刘秀,长大后却是老好人一个。

他曾去长安太学留学,学习《尚书》,也没学出个子丑寅卯来,但他看到同学家穷,就自己拿了些钱买了几头驴,让随身的仆人去赶着驴搞运输,挣几个钱供同学们花销。邓禹朱佑等人就是刘秀此时在长安相识,这二人后来皆列入“云台二十八将”,是刘秀创业的班底。

他在长安时,曾看到出执金吾出行声势很大的场面,执金吾即负责长安地区治安的官员;后来他到新野,听说当地阴氏家中有个女子名阴丽华,长得非常漂亮。

这两年事,使刘秀大为感慨,发出豪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

看看,后来的光武大帝当初也不过就是这样的志向。

刘秀的这种性格,使大哥刘縯很看不上,常常取笑他,刘縯把他们俩比作刘邦兄弟,刘縯自然是刘邦,刘秀不过是个老实种田的刘喜罢了。

事情当然并非如此简单,刘秀性情沉着,性格宽厚,并不代表他没有想法。

刘秀的姐姐刘元嫁到新野,有一年南阳大旱,刘縯养的宾客中有一个趄乱抢劫,遭官府缉拿,刘秀为了避免麻烦,就到姐姐家中暂居。

有一次他和姐夫邓晨去见当地知名人士蔡少公,这个人平时就喜欢占卜问卦、谶纬之学,三人坐着聊天,蔡少公突然说了一句,“刘秀当为天子”。

当时的王莽新朝国师也叫刘秀,邓晨说,“是国师公刘秀乎?

而刘秀当时就回了一句,“何用之非仆邪!”就是说,你怎么知道不是我这个刘秀呢?

可见在这乱世之中,刘秀并非没有想法之人,他只是深藏于内罢了。

刘秀说完这话之后,就去宛城(南阳郡治之地)卖谷子去了。可见刘秀心机之沉厚!

机会很快来了。

宛城有一个叫李守的人,这个人也是好星历、谶纬之学,当时在王莽朝中做宗卿师,这是王莽专门设置的一个职位,职责就是监督刘氏年皇族后裔们的动向。

在这个职位上,李守自然对刘氏皇族的后人非常了解,有一天,他对他的儿子李通说,我通过观察了解,并占星问卦,“刘氏当兴,李氏当辅”。也就是说刘邦的后人又要成为天下之主了,而我们姓李的就是帮助刘氏夺取天下的贵人。

李守李通父子一合计,这刘氏,当落在刘秀身上。

于上李通找到正在卖谷子的刘秀,劝他起兵夺取天下。

刘秀将事情来龙去脉问清楚之后,又加上此时新市兵、平林兵崛起,南阳郡人心浮动,刘秀认为起事的时机到了,就与李通订好了起事计划,并告知了刘縯。

刘縯自然大力支持,公元22年十月,按照计划,刘縯在舂陵(今湖北枣阳市吴店镇)起兵,并联合了新市、平林等绿林军,正式打出了“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口号,还通知邓晨在新野起义。

搞革命,是诛九族的事情。

刘良听说后,这个辛辛苦苦抚养刘秀兄弟的叔叔怒不可遏,把刘秀训斥了一顿:“你是个老实人啊,和你哥哥不一样,没想到带头造反的是你,家产都快造完了,你们不治理家业,反而去干这种事儿。”

但说归说,这种事儿一旦干了,就只能干到底,刘良也是毫无办法,只能顺从。

就这样,刘秀带着大哥,还有自己的全家,起兵了。

02
成大事者永远善于低下头颅

但是,兵是还未起,刘秀李通商定的计划就泄露了出去。

他们原本打算在立秋那天,趁着郡里一年一度检阅士兵的时机,劫持军官,然后发号施令,聚众起兵,但消息泄露,李通派往长安通知父亲李守的人也在中途死去,李通逃亡,在长安的李守一家和在南阳的家属共64人被王莽新朝诛杀。

还未出师,便遭挫败。

刘秀与李轶只好带着起事人员赶到舂陵与刘縯会合。

事情已经闹起来了,断无可退之路。刘縯与其族人、新市兵平林兵,再加上刘秀李轶的人马,共有七八千人,开始向宛城方向进兵。

这支队伍可以说是乌合之众,各有各的想法,并不能统一于刘秀刘縯的领导之下。

在进兵途中,打了几次小胜仗,抢夺了一些财物,有些士兵开始因财物分配不均而起了内讧,纷闹不已。

刘秀看着势头不对,就把自己本部人马应得的财物全部拿了出来,让大家均分,这才把事情平息下去。

军队在攻下棘阳之后,与官兵相遇于小长安聚(聚邓聚落,是比乡小一级的基层行政区划),结果大败,只好退守棘阳。

小长安一战,刘氏宗族死了数十人,包括刘秀的二哥、二姐,还有刘良的妻子和两个儿子。

闹革命,真的不是请客吃饭,是要死人的,特别是自己的亲人。

刘秀的二姐刘元死得颇为壮烈。

刘秀单人骑马逃跑,途中遇上三姐伯姬,把她拉到了马上,再跑,又遇到刘元,刘秀让二姐也上马快逃,刘元知道一匹马载不了三个人,而追兵就在后面,就挥手说“你们快跑,不能都死在这里”,追兵赶到,刘元和她的三个女儿惨死刀下。

小长安大败,军心浮动,新市兵、平林兵想离开,刘縯很伤脑筋。

此时恰好王常、成丹为首的下江义军5000余人到达宜秋(河南省唐河县),两军相去不过百里。

刘縯、刘秀的皇族身份再一次挽救了他们。

这些农民起义军,只是因为贫困无着而起义,本没有太大的政治目标,打到哪抢到哪,这一次刘縯刘秀跟他们谈判联合作战,告诉他们如今王莽苛刻残酷,人心思汉,刘氏当兴,如能兵联一处,也算是归入正途。

王常于是跟刘縯刘秀订立了盟约,联合作战,于次年正月击败官兵,进逼宛城,军队也越来越壮大,发展到了十余万人。

军队人多,到底谁说了算?这是革命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皇族身份、血统观念还是很强的。

农民起义军打打杀杀还可以,但政治素养、目标战略却差了许多。

但随着势力的扩大,在刘縯刘秀的影响下,反新复汉的政治目标也越来越明确,军队由刘氏皇族来统领,立一个刘姓的人为皇帝,也形成了共识。

但是,在军队当中,刘氏宗亲并非只有刘縯刘秀。

还有一个人,叫刘玄。

刘玄是舂陵戴侯刘熊渠的曾孙,此人很是平庸,毫无雄才大略和帝王资质,年轻时为了避祸,从舂陵逃到平林(今湖北随县东北),公元22年七月,平林人陈牧率千余人起义,响应绿林军,号称“平林兵”。正在这里避难的刘玄被裹挟着加入了平林兵,因他皇族的身份,在平林兵中称更始将军。

在这种情况下,南阳郡的豪杰与下江兵王常等,都主张立刘縯。

新市兵、平林兵的将领们则惯于放纵享乐,而刘縯治军颇严,害怕立了刘縯他们不得自由,就主张立懦弱的刘玄。

在两相博弈之下,绿林兵势大,最终还是立了刘玄为帝,称更始帝。

公元23年正月,平林军与绿林军合并,并在淯水(今河南南阳白河城南淯水之滨)上简单堆了一个沙台,把刘玄推了上去,刘玄知道自己并没有什么功劳,更没有才略,立自己为帝,也只不过是绿林军的一个政治手段而已。

刘玄在沙堆上战战兢兢、双手发抖,紧张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刘玄即位后,任命刘良当国三老,绿林军首领王匡当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大司马,刘縯大司徒,只封了刘秀一个太常偏将军,很多义军对此很是不服。

刘秀深知当下形势,自己势力不足,不能出头。

一个月后,刘秀带一些将领,离开主营,四处攻城掠地,很快拿下昆阳、郾县、定陵等地。

刘縯则被滞留于刘玄军中。

到了五月,刘玄才艰苦地攻下宛城,做了临时皇都。

后面的事情就很简单了,王莽对于刘玄称帝很是愤怒,调兵遣将,集结了43万部队,号称百万,命司空王邑、司徒王寻率兵镇压。

他们从洛阳出发,在昆阳与刘秀相遇,这就爆发了著名的“昆阳之战”。

在刘秀的主持下,制定了里外攻击的战略,刘秀带人冲出城门,到堰县、定陵一带如集支援部队然后率三千敢死队,直冲敌军中军地带。

王邑、王寻轻敌,结果大败,王邑被杀,时值狂风暴雨,沙河水暴涨,城内城外合力攻击,王莽军队互践踏,伏尸百里,王寻只带几千人马逃回洛阳。

昆阳一战,歼灭了王莽的主力部队,王莽面对四处烽烟的义军,已无力抵抗。

但刘秀威名大起,使得在更始帝刘玄旗号下的起义军产生了分裂。

新市军、平林军看到刘縯刘秀兄弟威望日重,心中不安,劝更始帝除掉他们。

而刘縯刘秀手下的将领也是不平,舂陵起兵,本是刘縯刘秀兄弟主事,怎么现在就得听一个叫刘玄的人呢?

双方緾斗之下,刘玄终于找了个机会,把刘縯杀掉了。

而此时的刘秀,虽说昆阳之战打出了声威,但手中的实力并不强,自忖还是没办法和刘玄为首的军队作战,况且刘玄已为皇帝,名正言顺,自己在身份上先输了他一截。

刘秀打掉牙往肚里咽,听说大哥刘縯被杀后,自己赶回宛城,到刘玄面前表示请罪。

刘秀面对刘玄,根本不表昆阳之功,还说自己的兄长犯上,自己也有过错。

刘秀甚至不为刘縯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

这一切当然都是在做戏,刘秀独居时,不碰酒肉,以示怀念刘縯,他的枕席间也常常留下泪痕。

刘玄本来以为自己杀了刘縯,刘秀会造反,但刘秀不但未反,还专门过来赔罪。刘玄见刘秀如此谦恭,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觉得自己做的太过了,所以又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

刘秀受封武信侯后不久,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门千金——阴丽华,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心愿。

但此时的刘秀,经过革命斗争的锤炼,早已不是那个“仕宦当做执金吾”的刘秀了,他的目光,早已放眼天下。

公元23年九月,刘玄的军队相继攻下长安、洛阳,王莽新朝覆灭。

篡汉的王莽已死,而坐上“汉”王朝的皇帝宝座的却不是自己。

刘秀的心中,五味杂陈,可想而知。

此时的他,只能围着刘玄,困坐愁城。

03
柔软者,最刚强

但老天不会辜负任何一个有心者。

机会很快来了。

新莽王朝虽然覆灭,但黄河以北各州郡很多并未归附更始政权,赤眉军在山东发展迅速、声势日益壮大,还有“河北三王”、铜马、尤来、隗嚣公孙述等等割据势力。

但是大司马朱鲔这些出身绿林军的将领强烈反对刘秀出巡河北。

当初刘玄杀刘縯,就是他们的建议,不放刘秀出去,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他的能力太强了,有可能就是放虎归山。

刘秀也没闲着,他看出了形势的变化,他及时与玄汉王朝的左丞相曹竟及其子尚书曹诩结交,,“厚结纳之”,在他们的协助下,刘秀最终得以出巡河北。

公元23年十月,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

最柔软的身段,才会获得最刚强的力量。

刘秀用自己命运多舛的革命之路,为我们深刻地揭示了这个道理。

当然,刘秀此去,并非一帆风顺,又是历尽千难万险,才终获革命成功,甚至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促成和真定王刘杨的联盟,刘秀亲赴真定王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

以和亲的方式增加实力,这样的刘秀,还有谁能挡得住吗?

随即刘秀招抚河北各郡,又灭邯郸王朗,声势再起。

刘玄意识到刘秀势力将坐大,又派使节赶到河北,封刘秀为萧王,让他回长安。

刘秀此时再不用伪装了,他直接以“河北未平”为由,拒绝了刘玄。

随即刘秀又击破并收编了铜马、高湖、重连等地的农民起义军,河北一带大致平定。

此时在河南东部活动的赤眉军,大举向长安刘玄进军。

刘秀看出刘玄已朝不保夕,正是争夺天下的好时机,于是派邓禹率兵向关中一带进发,一边何内郡作为夺取天下的立足点;又在孟津部署重兵,窥视洛阳。

安排妥当,刘秀自己带兵回到冀中冀北一带,进一步巩固后方。

不久,河内郡传来消息,洛阳已成一座孤城,刘秀于是带兵赶往洛阳。

此时天下形势已明了,刘秀崛起,赤眉军则扶持了一个叫刘盆子的15岁的小孩,也是刘氏宗亲为帝,正在向长安进发。

刘玄灭亡已成定局,但问题是刘盆子又将继承“汉”的国号,这对于刘秀来说,也是很尴尬的一件事。

所以刘秀此时的政治方略是赶紧称帝,以正名位。

将领们也纷纷劝刘秀称帝。

这时,刘秀又玩儿了一把谶纬之学。

刘秀早年在长安上学时有个叫强华的同学,此时他从关中出来找到刘秀来献《赤伏符,中有“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谶语

按阴阳五行,汉朝属火德。无非是说刘秀当立为皇帝,这是顺天应命的事儿。

刘秀这才答应下来,在鄗城千秋亭筑成坛台,祭告天地群神,刘秀正式登基,改年号为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东汉

虽然登基成了皇帝,但刘秀的革命尚未成功。

这年十月,刘秀拿下洛阳,住进了南宫,正式定都洛阳。

而刘玄最终投降赤眉军被杀死,刘秀开始部署攻击赤眉,于建武三年正月降伏赤眉,并获得了传国玉玺。

随后又收取关东,平复陇西,攻略川蜀,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36年),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平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至此,刘秀的革命终于成功。

04
结语

刘秀革命能成功,开创东汉王朝,并非完全依靠他的皇族身份和打打杀杀的战斗值,在这其中,我们反复说到的柔道之术和谶纬之学也起到了重大作用。

所谓柔道之术,当然不是我们那个邻国的运动项目,而是刘秀治军治国的手段。

刘秀这人性宽厚,能容人,对背叛自己的人,也不曾动过杀机,比如在攻打洛阳时,守洛阳城的,正是朱鲔,这个建议杀了刘縯的绿林军将领,朱鲔投降后,刘秀还任命他为平狄将军,并封扶沟侯;

在消灭王朗之后,发现了很多官吏勾结王朗毁谤刘秀的材料,刘秀一把火烧掉,让众人安心;

平定赤眉后,也是善待樊崇等赤眉将领,还安排刘盆子当了个郎中。

立国之后,刘秀也采取了以柔治国的策略,“退功臣,进文吏”。

就是所有的开国功臣,刘秀都给予极高的待遇,给高薪,给封地,给爵位,但是,要交出兵权,颐养天年。

所有的儒家大才,刘秀统统聘用到朝廷,给高薪,给高官,确立了一套以文官为中心的国家体制。

这使得东汉立国之后,局势很快稳定下来。

谶纬之学,实际上是刘秀的宣传舆论工具。

那时候的人们都很迷信,相信所谓的天示,讲究的是顺天应命。

刘秀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让天下归心,认为刘秀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子。

从发兵,到称帝,以至登基之后,刘多次利用图谶服务于他的革命乃至统治,甚至临死前的头一年,还做了两件与图谶高度相关之事:一是泰山封禅,二是"宣布图谶于天下"。作为东汉开国皇帝的光武帝,一方面对于应运而起的图谶进行编纂修定,另一方面又亲临泰山搞封禅活动,宣扬皇权神授,这些做法使得河图洛书日益正统化和神圣化,图谶之学大为盛行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