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击秦帝国(二十四)大秦亡了

 奥卡姆剃历史 2022-05-26 发布于北京


摘要

秦帝国虽仅仅维持了十五年,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秦帝国奠定了中华二千余年的历史走向,重塑了中国,包括中国人的国民性。

所谓“百代都行秦政法”,了解了秦制,也就了解了中国。

上次说项梁利用楚怀王以正视听,而楚怀王渐渐有了自己的意志,这一点,在项梁定陶之战身死之后,就已公开化了。

定陶之战有几个反复,最后的结果是章邯杀项梁。

最初是刘邦、项羽这哥俩(其实岁数相差挺大,刘邦应该和项梁年龄差不多)合伙打下城阳,“屠之”,所以有人说不光是项羽暴虐,你看刘邦打下一座城池不也“屠之”吗?其实这里的“屠之”,并非屠城之意,只是消灭了抵抗的士兵的意思。

打下城阳后,又向西在濮阳西面打败了秦军,秦军入濮阳城,刘邦项羽这才掉头打定陶,但没打下,于是又向西攻城掠地到达雍丘,大败秦军,还杀了李由,也就是李斯的儿子。

刘邦项羽接着攻打外黄,

项梁这时也到了定陶,他这一路杀来,少有败仗,很是得意,此时又听说杀了李由,觉得秦帝国就是个纸老虎,三下两下就能给打趴下了。

项梁军中有个人叫宋义,是楚国的一个老官员,楚怀王派他到项梁军中,自然也有监督项梁的意味。

宋义这时就提醒项梁,将军大意不得啊,骄军必败的。

项梁本来就看宋义不顺眼,就让他出使齐国去了。

这时秦二世听说了楚军又来了,秦军接连失利,就把王离率领的长城军团给调了回来,又凑了些兵马给章邯。

缓过口气的章邯就围住了定陶,骄傲的项梁为自己的骄傲付出了代价,战死了。

项梁死,这才有了刘邦、项羽出来当主角的机会。

章邯打死了项梁,以为楚军不足为虑了,楚地已无领头羊,就带兵渡过黄河,北上攻打赵国去了。

楚怀王听说项梁战死了,开始动起了心思。

这个放羊小娃,骨子里可能真的是流的楚王族的血,对权谋之术有点无师自通的意思。

他立刻从盱台赶到了彭城,把刘邦、项羽、吕臣都叫了回来,自己亲自统率。

楚怀王在项梁刚死之时,就能把军权拿到自己手里,肯定也是得到了军中大佬的支持,如刘邦、陈婴、吕臣、英布等。

楚怀王封刘邦为砀郡太守、武安侯;项羽为长安侯,吕臣担任司徒,吕臣的父亲吕青任楚国令尹,从而使项氏在楚军中的地位由领头羊而沦为了一般将领。

章邯北上攻打赵国,赵王歇、张耳陈余不能抵抗,就向楚怀王和各国发出求援的请求。

楚怀王这时正在规划灭秦的战略,他激励众将说,“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众将有些畏缩,直攻秦帝国的老家,可不是说着玩的,只有项羽怨恨秦兵杀死了项梁,举手要去关中。

楚怀王偏不让项羽去,而是点了刘邦的名。

史书上说是因为项羽嗜杀,而刘邦是忠厚长者,更易降服秦国人心。

其实这也是扯,楚怀王压根就不可能让项羽去,我是你家扶持起来当的楚王,你再立这么大功,我不是情等着你废我嘛。

所以他点了刘邦的名,但项羽也不能让他闲着啊,正好,赵国危急,北上救赵国去吧。

即使北上,也不能让项羽出头,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出兵去救赵国。

刘邦则向西进攻。

从这时起,就已注定刘邦要先入咸阳了。

以后的历史大家都熟悉了,这段历史对项羽是无比神化。

项羽先是杀宋义,强抢了军队指挥权,然后就是破釜沉舟,巨鹿大战,杀苏角、虏王离,逼得秦军大将涉间自焚,而“作壁上观”的各诸侯国,被项羽勇猛吓得“膝行拜见”,项羽从此崛起。

巨鹿之战后,章邯败守棘原,项羽驻军漳南,两相对持。

胡亥听说章邯战败,有点恼火了,这几年要粮给粮要人给人,怎么越打越不行了呢?就要问责章邯,其实也就是责备几句。

章邯有点慌了,朝中局势他也清楚,李斯已被杀,赵高“居中用事”,就让司马欣回朝中打探打探,向二世胡亥说明一下情况。

司马欣早年就和项氏有交往,救过项梁项羽,如今看这局势,就出去转了一圈,回来跟章邯说,二世不问事,赵高专权,咱们再怎么打,也逃不过赵高的手心啊。

史书上说司马欣到了朝中,但见不到胡亥,很害怕,就赶紧跑了回来。其实,他回没回咸阳,谁知道呢。

反正章邯就么降了项羽,大秦帝国的精锐兵力也被项羽坑杀了。

项羽这时才向咸阳进发。

他没想到的是,他九死一生奋力作战之时,刘邦已从武关进入了咸阳。

其实刘邦这一路上也挺艰难,咱这后来的汉高祖独自带兵打仗,还真没打赢过几次,一路上败多胜少,但幸好有张良,后来又遇上郦食其给他出谋划策,又用财利引诱秦将,偷袭了武关,在蓝田北面彻底打败了秦军。

这时赵高先杀了胡亥,秦王子婴又杀了赵高,刘邦大军来到霸上,子婴投降,刘邦进入了咸阳。

大秦帝国就此灭亡,统治共计15年。

从这一年起,即公元前206年,史书便以汉元年开始纪事。

项羽听说刘邦先进了咸阳,很是气愤,摆下鸿门宴,刘邦示弱,捡回一条命,项羽入咸阳,一把大火烧了秦帝国的老巢,自称霸王,分封各路诸侯,楚怀王迁为义帝,再被追杀。

此后便是刘邦项羽楚汉争霸,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秦帝国虽仅仅维持了十五年,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秦帝国奠定了中华二千余年的历史走向,重塑了中国,包括中国人的国民性。

所谓“百代都行秦政法”,了解了秦制,也就了解了中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