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对物理学的贡献—力学(一、二)

 gjke123 2022-05-26 发布于山西
 中国古代对物理学的贡献之——力学(一)

“您的阅读就是对我最好的赞赏”

     我们在初中、高中物理学习中看到的大多数是外国人名。难道中国人对物理学就没有贡献吗?古代中国人对物理学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且听我慢慢分解。

春秋战国时期墨翟(亦称墨子,约为前479年—381年)对于力学的研究。墨子一身兼具科学家、技术家、和工匠,其弟子也多为来自社会下层的手工业者。墨家学派和追随者都经常参加各种劳动,使得他们有条件对经验知识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和总结,总结出其中的规律,有意识地开展了一些科学观察和实验活动,并形成了自己的科技思想。这些思想和活动被记录在《墨经》中。墨翟是中国物理学史上第一个给“力”定义的学者墨经·经上》记录了墨子关于“力”的定义:“力,刑【形】之所以奋也。”意为,力是驱使物体运动的原因。不但比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他认为“认为物体的运动是靠外力支持的”正确,而且还要早几十年。他举例说,把重物由下向上举起,是由于有力的作用。

    他关于“动”与“止”的描述,认为“动”是由于力推的结果,而“止”则是物体经一定时间后自行达到的运动状态。不过墨子并没有明确引入阻力的概念。《墨经·经上》记载有墨子的学说:“止,以久也”(力可以让运动长久静止下来)、“止,无久之不止”(静止是没有时间的运动)“合与一,或复否,说在拒”(相反的力合而为一时会产生对抗)这些事实表明,墨子已经表达了后来牛顿运动学和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思想。而这一思想比牛顿早近两千年。

中国古代对物理学的贡献之——力学(二)

我们在初中、高中物理学习中看到的大多数是外国人名。难道中国人对物理学就没有贡献吗?古代中国人对物理学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且听我慢慢分解。

墨子同时指出物体在受力时会产生反作用力。比如中国古代发明的许多玩具,秦朝就有的蟠螭灯,灯燃鳞甲皆动,之后发展成 “走马灯”唐代出现的烟火类玩物、宋朝的“火箭”,利用燃料燃烧后再向后喷射出来产生的反作用力,以推动物体朝前发射而“上天”,当之无愧地成为近代航天技术的最原始“老祖宗”。

关于浮力原理的最早记述见于《墨经·经下》(“荆(形)之大,其沈(沉)浅也,说在具(衡)。”“沈(沉)、荆(形)之具(衡)也,则沈(沉)浅,非荆(形)浅也。)大意说:形体大的物体,在水中沉下的部分很浅,这是平衡的缘故。这一物体侵入水中的部分,即使浸人很浅,也是和这一物体平衡的。《墨经》的这段文字,对浮力原理表达不确切。它没有看到浮体沉浸水中的部分正是这一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所排开的液体重量恰好等于浮力;是浮力和浮体平衡,而不是沉浸水中的部分和整个浮体平衡。但是,纵观整段文字,表明墨家已懂得这种关系。他们是阿基米德之前约二百年表达这一原理的。浮力原理在我国古代得到广泛应用,三国时期有个早卒的神童叫曹冲(196—208),他是曹操的儿子。他曾经提出“以舟称象”。没有现代的衡器而要称量几吨重的大象是令人为难的。曹冲说:把大象赶到船上,记下船在河中下沉的位置。然后,把大象拉上岸,把石头陆续装人船中,直到装载石头的船下沉到刚才那个记号为止。再分别称出船中石头的重量,石头的总重就是大象的重。(《三国志》卷二十《魏书·邓哀王冲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