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板桥的一生,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稻香居人 2022-05-26 发布于河南

郑板桥是家喻户晓的清代才子,他少年时在家里受父亲郑之本的启蒙教育,18岁时离开兴化老家,到真州(仪征)的毛家桥去读书,结交了许多诗朋画友。

扬州有一位文士李啸村,曾经送给郑板桥一副对联,写的是:“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寥寥十字,概括了郑板桥的一生。

为了谋生,板桥在26岁时,开始在真州的江村设塾授课,招收生徒。他在入仕后,追忆教书生活时写道:

教馆本来是下流,傍人门户渡春秋。

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

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子弟结冤仇。

而今幸得青云步,遮却当年一半羞。

板桥家境困难,自幼丧母,30岁丧父,继而又失去叔父、妻子,所以他于教书之外,常以写字作画谋生。他起初并不以其为雅事,更不愿以字画为安身立命之业。他的前半生十分落拓寂寥,板桥不愿意一辈子做一个锦绣才子,年轻时曾多次赴考,均名落孙山。他一度心灰意冷,形迹散漫。

四十岁那年,板桥又赴南京乡试,中了举人。后来他在镇江的焦山上借宿苦读,四年后中了进士,他非常得意,就画了一幅《秋葵石笋图》,还即兴题诗道:

牡丹富贵号花王,芍药调和宰相祥。

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

然而,由于板桥生性不愿趋炎附势,所以一拖四、五年,也未得到什么官职。直到49岁时オ被选为七品县令,去山东范县就任。范县地处黄河北岸,他初来乍到,衙门颇为清静。

他无所事事,作画看花,饮酒解闷,不免引吭高歌。传到门外,引起衙役议论,被呼作“狂官”。年长日久,板桥对范县浙渐有了感情。他关心民间疾苦,痛恨贪官污吏,往往形之诗歌。

板桥已54岁时离开范县,调到潍县当县令,连任七年。他刚上任,就赶上全县大旱,民不聊生,四出逃荒。于是当机立断开仓救济灾民。同时又大兴工役,修城凿池,招收远近饥民做工就食,并令城内大户开厂煮粥,救活不少难民。

没想到因为这事得罪了上峰大吏和豪商富贾,朝廷到底以贪污中饱之嫌,罢去板桥的官职。板桥与潍县父老已结下深厚的情谊,一旦要离去,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画像以祀。板桥的心情也十分沉重,他分别画了竹、菊,同潍县的官绅士民告别。在画竹的题词中,他写道: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作者61岁时与官场告别,归回兴化,重操旧业,靠画竹卖文谋生。数十年前,板桥就在屋前栽竹,爱竹如命,不仅自己赏竹,还挥毫画竹。当时他穷愁潦倒,无路可走,只好靠卖画糊口。板桥在官场的激流中抽身退步,重返扬州卖画,名气已经很大了。远近官绅士民,都向板桥索画,使得他应接不暇。

为了谋生,板桥不能不收酬金,而且毫不含糊,不让那些想占便宜者得逞。晚年,板桥年老体倦,更不愿在卖画酬金上与人纠缠,干脆标定价格。他赋诗一首,以诗谢客:

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但是,板桥却不是见钱眼开,有求必应的。有不少豪门富商,为了卖弄风雅,点缀厅堂,求画于板桥,板桥却置之不理。板桥所画多为兰、竹,因为兰、竹不怕暴风骤雨、天寒地冻,这样的本性最适合表现板桥那种不为俗屈的凌云豪气。

他画竹,有时寥寥数笔,只画一枝竹十五片叶;有时却是密密一丛,满幅皆竹。有时立竿于山坡崖壁,傲然挺拔;有时画竹于狂风暴雨之中,不肯低头。有时以兰、竹置中心,或以石为背景,或以石为前景,相互烘托,前后呼应,变化多端,各尽其妙。

板桥的书法,在清代也自成一家,不落窠臼,别有风格。他以真、草、隶、篆四体相参,创造出一种新体。板桥自谦,把它称为“六分半书”,意即此体比古代的八分书体,尚欠一分半。他的书法,雄浑清劲,书法中还渗入画法,因而生气勃发,甚得气韵生动之致。

板桥的诗歌,取道性情,有感而发,言之有物,意境深远。他讨厌拾古人之余唾,力主直抒血性为文章,笔墨之外有主张,不做奴才文章,只做主子文章。

晚年,板桥和扬州八怪中的两位画家李第、李方唐过从甚密。他们以书画诗文会友,相互协作、鼓励、琢磨。在板桥回扬州的第三年,三人一起作了《岁寒三友图》,板桥题诗道:

复堂奇笔画老松,晴江干墨插梅兄。

板桥学写风来竹,图成三友祝何翁。

乾隆三十年,73岁的板桥老人已经体倦力弱,但还往来郡城。在客中,他画竹并题诗

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

还愁口说无凭据,暗里赃私遍鲁东。

在诗的后面,他还特地写上:“板桥老人自赞又自嘲也。”就在这年冬天,板桥与世长辞,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后人称道郑板桥说:“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