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女儿长大后都跟爸爸不亲了?三个重要阶段错过后悔一生

 你在我在观自在 2022-05-26 发布于江苏

文 | 薛定谔的猫

前几天,朋友遇到一件烦心事。

一向乖巧听话的女儿,突然变了个人似的,跟她说话爱理不理,老是摆着一副臭脸。

就连平时关系亲密的爸爸,也被她拒之门外,谢绝进一步交谈。

朋友对此十分意外。

因为自己工作忙,大部分时候都是老公照顾女儿,操办各种事务。

有时候看到女儿和爸爸相处其乐融融,心里还甚是安慰,不觉得会出现什么关系危机。

然而女儿刚上初二,说不亲就不亲,令人猝不及防。

“该怎么办呢?”朋友追问。

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父爱的深度决定女孩的高度。

都说孩子任何一种表现,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父母教育的水准。

如果正常情况下,女儿和父母关系变得疏远,特别是和爸爸。

极有可能是在教育上出现了问题。

具有30多年儿童临床治疗与青少年咨询经验的梅格·米克博士提出一个观点:

“父亲比其他任何人对奠定女儿的人生轨迹都重要得多,是女儿一生中真正的'靠山’。”

建立好满足女孩成长需求的亲密关系,离不开幼年期、少年期和青春期这三个“关键期”。

唯有在不同阶段尽心尽职尽责,父亲才能真正塑造女孩的未来,搭建更亲密的沟通桥梁。

守护女孩和妈妈的脐带关系

是实现父爱的基础

《金牌调解》来过一对调解夫妻。

妻子场上大吐苦水,作为全职太太的她,几乎操办了家里一切事务。

包括两个女儿的照顾和抚养,全靠她一人,而丈夫常以工作为由,对女儿们不管不顾。

结果,小女儿胆子很小,特别不自信,直言和爸爸不熟。

其实丈夫并非全年不在家,除却平时上班的周一到周六,基本星期天都会陪在家人身边。

只是在妻子看来,丈夫对自己的支持完全不够,很多需要丈夫在场的事也未能如愿以偿。

久而久之,她内心满满的埋怨和苦楚,潜移默化影响了女儿对爸爸的看法。

心理学博士罗静说:“爸爸的缺席,极易造成妈妈负面情绪的积压。”

特别是女人刚成为妈妈的前几年,承担着极重要的养育职责。

她不仅要快速调整好状态,以更好地照顾宝宝,又要忍受着初为人母情绪的极大落差。

这时她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丈夫的参与和支持。

然而,大部分爸爸却觉得自己没什么用处,毕竟自己没办法提供乳汁和母爱。

他们恰恰忽略了,爸爸的参与、陪伴,对妻子的支持和理解,有助于建立孩子和妈妈的关系。

这间接成就父亲和孩子间的亲密感。

有位妈妈曾幸福地分享道:

刚生孩子前几年,老公每天争取回家做饭给她和女儿吃。

虽然女儿那时还小,不怎么找爸爸,但她每天有老公的帮忙和支持,心里充满感恩,常常在女儿面前表扬老公:

“爸爸真棒!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渐渐地,女儿也乐意亲近爸爸,问她最喜欢谁,她总会说:“爸爸妈妈都爱”。

所以,不要以为女孩年幼更需要妈妈的抚养,就没爸爸什么事。

爸爸的在场,不仅是对妈妈的爱,更是建立和女儿关系的起点。

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缓解妈妈的照顾压力,更容易和孩子发展一段健康、有爱的互动关系。

认可和肯定

是促进父女走向和谐的助燃剂

看《我家那闺女》时,被傅园慧爸爸圈了粉。

别人总说傅园慧是天才少女,殊不知成就她的,离不开爸爸的关怀和肯定。

自从傅园慧开始学习游泳,爸爸基本就把时间花在她身上。。

每天早上起来给她做早饭,然后送往训练基地,训练完再把她接回来……

悉心的照料和陪伴,让她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自始至终都能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

更重要的是,爸爸常常夸奖她,不管她做得好还是不好,总夸她“天才”,告诉她“你很棒”、“你最厉害”。

听多了,傅园慧的自信一点点被建立,真心觉得自己还不赖。

就算难免遭遇失败,没办法取得很好的成绩,她始终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好的”。

父女间的关系,也在一声声肯定和认可中,愈发牢固和不可取代。

心理专家林文采博士表示:

孩子经过了3岁后和妈妈的分离及独自自主后,会开始找爸爸。

非常希望和爸爸互动,特别是得到爸爸的肯定、赞美和认同。

特别是女孩,更会觉得意义非凡。

因为爸爸是她生命里最早出现的异性,某种程度上,是她和外界最重要的链接。

从爸爸那里感受到被爱、被接纳,她更容易拥有价值感。

与之相反,那些少年期不被爸爸重视,得不到认可或鼓励的女孩,长大后很难跟爸爸走到一块。

就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从小享受不到父爱,更听不到爸爸一句肯定的话。

到头来,她不仅不懂得如何跟爸爸沟通,还把爱的需求投放到“坏”男人身上。

她明明不愿自甘堕落,践踏自己,却因为没有爸爸的认可,始终看不起自己,郁郁寡欢。

所以,女孩开始懂事,有自我意识,爸爸要多表达对她的肯定、鼓励和认可。

当她的行为得到爸爸的夸奖,内心自然会长出自信,不仅性格越来越好,对爸爸也会越来越信任。

放手但不疏离

是保持父爱温度的秘籍

美国育儿专家里克·约翰逊在书中分享和女儿的故事后,由衷感慨:

“随着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成熟,女孩会进入一个和父亲关系的疏离期。

表面上看父女间冲突不断,会有冷战,女孩似乎不需要爸爸了。

可实际上,她比任何时候更需要爸爸的关怀和爱。”

女儿16岁时,经历了一段艰难时光,叛逆,不受控,自己也不知道要怎么处理。

身为父亲的他,知道再像小时候那样要求女儿、提出自己的设想已经没什么教育的作用。

于是选择真心陪伴,什么道理也不说,便舍下工作跟女儿去参加了父女峰会。

正是这段特殊经历,女儿渐渐明白他的牺牲和付出,变得更加尊敬他,关系恢复如初。

正值青春期的女孩,究竟需要什么?

无非两个:尊重和放手。

青春期的她,正一脚踩在成人世界的领地上,虽然思想还不够成熟,做法还不够理智。

但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她希望父母能尊重自己,理解她,不再将过去的期待硬塞给她。

而是考虑到她的兴趣、爱好,学会放开管控的手,允许她自由探索自己的人生。

爸爸作为家中最有权威的代表,如果能支持她,对她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让她知道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她想要的事。

只不过,孩子毕竟未成年,总有迷茫,需要父母指点迷津的时候。

随时在她身边守望着,在她主动求助时及时伸出援手,这是为人父母最大的自觉,也是爸爸最能表达爱的做法。

重庆大学张小强教授面对青春期女儿的教育,曾有过束手无策的时候。

经历无数次“教育的滑铁卢”,他决定:不再过问女儿的成绩,只给女儿做饭陪伴。

结果以往听到他讲道理就不耐烦的女儿,反倒在他这种“特别”方式下,变得愿意主动和他聊天,关系变得更好。

在这里衷心劝诫各位青春期女孩的爸爸们:

别总觉得女儿变得难管又叛逆,身为爸爸,总要调整自己的模式,转变自己的思想。

她长大了,不喜欢听啰嗦的话,也不喜欢别人对她指手画脚。

请好好关注她要什么,确保她三餐有饭,四季有衫,最岁月静好的爱,无非就是这样。

《养育女孩》中作者史蒂夫·比达尔夫写过这样一段话:

“女孩的成长是一次求索之旅,只有在途中积累智慧,才能成长为女人。我们(爸爸)就是女儿在这次旅行中的向导。”

女孩的不同成长阶段,父爱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教育和培养好她,光靠妈妈一己之力几乎不可能做到。

要知道,无论遇到什么挑战,

既然女孩选中了某个男人当爸爸,他就是养育女儿的最佳人选。

为了女儿,也为了父女间那份此生难得的情分,爸爸们总要当一回学生,不断学习、提升。

等女孩能独当一面了,仍旧乐意和爸爸亲近,愿意和爸爸分享。

这便是当爸爸最大的荣耀。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