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再现】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被“精彩”惯坏了,越来越失去忍耐枯燥、在枯燥中学习知识的能力。这个时代的青年人,习惯了在爽快、碎片化的段子和资讯中消磨时间,“每个时刻都是喜悦的。但看完之后茫然若失,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有学者把这称之为“青年人的童稚化”,它的标志之一是缺乏延迟满足的耐心。 材料二: 美国久负盛名的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一生创作1000余万字,这需要克服枯燥的强大意志。李普曼初出道时,他的老师威廉·詹姆斯就教育他对自己要有所强制:一个作家每天至少要写1000字的东西,不管他是否愿意,甚至不管他有无东西要写。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验。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解析】这是一篇双材料社会思辨类作文。材料一描述的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着的“青年人的童稚化”现象——年轻一代缺乏“忍受枯燥”的意志与“延迟满足”的耐心,在“爽文化”“碎片化”资讯中逐渐消磨时光,并感到迷茫。材料二引述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如何克服枯燥、成就卓越的事迹。两则材料构成正反对照的关系,其核心关键词是“延迟满足”“克服枯燥”。 通过分析两则材料的关键词,这篇作文主题昭然若揭: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脱颖而出,就必须学会忍受漫长岁月的枯燥与无聊,用高度的自律增益其所不能。如果一味沉浸在互联网的“感官快乐”中,抵不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就会与更好的自己失之交臂。 事实上,对枯燥的忍耐力,对事业的专注与定力,是优秀的人更深层次的素质,也是他们与平庸者最大的分野。“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无论是在职场打拼,还是科研攻坚,抑或是艺术创作,都须经过一番“板凳敢做十年冷”的磨砺,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成果的果实。从这个角度,我们似乎能窥见这篇作文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 在具体行文时,考生应从材料一出发,针对当今存在的“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等现象,指出其社会危害和后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自律的品质,培养专注的精神。在人物素材上,除了援引材料二的事例,还可以举各行各业坚守初心,择一事,终一生的例子,加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参考立意: (1)警惕在“爽文化”中消磨了忍耐枯燥、成就卓越的能力 (2)青年人要培养自己延迟满足的耐心,才能让自己变得不平庸 (3)拯救缺失的耐心,学会延迟满足 (4)忍住“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枯燥,是成就卓越的必要前提 【段落素材】初心是奋斗的“原点”,坚守如同“半径”,唯有二者兼备,才能画好事业之圆、人生之圆。现实中,很多人一开始也拥有高远的目标、美好的愿景,最终却没有抵达目的地。究其原因,要么是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逐渐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要么是耐不住“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寂寞,抵不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自然也就难以品尝到成功的甘泉。事实证明,做任何事情都是始于初心、成于坚守,守得住、行得稳,才能积蓄力量、厚积薄发。 ——摘自人民日报,原文标题《始于初心 成于坚守》 【参考范文】越过枯燥,获得愉悦 在平淡的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承受淡淡的孤寂与失落,承受挥之不去的枯燥与沉寂;在许多的领域里,努力不是一个跌宕起伏、激动人心的过程,而是一个枯燥的过程。 大多数时候,成功不是“刀山火海”或“人间炼狱”,而是枯燥乏味的训练,是持续不断地输出,是疲惫时的“再多坚持一会”,是更多一点的执行力。每一项让人景仰的专业成就,每一个受到业内外肯定的专业人士,都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枯燥。 近来,读学者刘擎的一篇文章,他在谈到“忍受枯燥”这种能力时指出,如果同学们在娱乐文化的背景下成长,他们能忍耐没有笑点、没有兴奋、没有生动言谈方式的时间非常短,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在下降,手机上短平快的东西破坏了深度阅读的能力,年轻人对“枯燥”的忍受力非常低。 确实,对枯燥的忍耐力,可能是一个优秀的人最深层次的素质,也是他与平庸者最大的分野。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被“精彩”惯坏了,越来越失去忍耐枯燥、在枯燥中学习的能力。人们热爱爆梗、段子、笑点、包袱的感官刺激,习惯被消耗自己时间的娱乐文化所“喂养”,难以越过枯燥门槛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学习越来越依赖如社会学家伯格曼所说的各种“装置范式”,这些阅读装置以友好而人性化的方式帮你消除各种“枯燥”,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植入笑点。这个过程生产着让人躁动和焦虑的欲望,而不是用厚重的知识思想去驯服欲望,并让人安静下来。 但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事物,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的性质,需要理性的主体忍受一定程度的枯燥,投入深度注意力。枯燥是一个门槛,是为不学无术者、浮躁者、消遣者设置的障碍,越过这个门槛者,才能慢慢获得愉悦。精彩,不是一个被动获得的结论,不是让别人“喂养”,一下子就提起你的兴趣,而是在孤独静观、克服枯燥后“先涩后畅”,习得新知,解开困惑。 就从学习来说,写作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一气呵成者,很少是那种一开始就有写作冲动的,而是在克服最初那30分钟的枯燥过程后酝酿出来的。阅读也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读一本好书是需要资格的,要有耐心让自己慢下来,坐得住冷板凳,去获得这个阅读资格,而不是看一两页就轻易扔一边。上一门好课同样需要忍受枯燥。判断一门课的好坏,绝不能以“能不能在10分钟内吸引我”的消费傲慢为标准,那是对好课的侮辱。 看看那些能成就人滋养人、在哪里都能受到推崇的好品质,其实大多与忍受枯燥相关。延迟满足、专注、自律,核心都是对枯燥的克服。勤奋、刻苦、坚毅、节制、谨慎、惜时、慎独、忍耐、适应,其实,从这些品质中,我们都能看到对枯燥的超越。 接受和越过枯燥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养成这些受益终身的好品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