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往】 韭菜热馊粥||朱宝树

 一犁_书馆 2022-05-27 发布于江苏

作者:朱宝树

【写在前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生活在繁荣富强、衣食无忧的现代社会,不应该忘记贫穷落后、缺衣少食苦难岁月。忆写“韭菜热馊粥”故事,希望提醒人们珍惜粮食、杜绝浪费,永远铭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一碗“韭菜热馊粥”就是一顿丰盛的早餐,在现代年轻人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馊粥也就是已经变质的粥,已经变质的食物怎么可能当早餐!?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早晨上学能吃上一碗馊了的粥,已经是很幸福了。多年来,每到夏天,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吃过的“韭菜热馊粥”。尤其是来北京这几年,看到年轻夫妇邻居,面孔经常变换,可垃圾桶旁边一盒盒一包包“过期食品”从来没有变,便产生想写“韭菜热馊粥”的冲动,几年未能落笔。今天在垃圾桶旁又看到了相同的场景,于是写下这段文字,不是怀念那个年代,不是还想吃“韭菜热馊粥”,只是看到身边有些人对粮食、对食品不珍惜、太浪费、很心疼。

现在好多家庭,做饭烧菜讲究少油少盐清淡、上顿剩菜下顿不想吃,隔夜剩菜剩饭更是不受欢迎,这样的生活方式当然很好。然而在那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粮草食物严重短缺的年代,普通人家很少有剩菜剩饭。像我们家,就是有点隔夜粥,也是母亲在做晚饭时,特意多做一点,在吃饭前用家里最大的碗,先盛起来留着第二天早上给我们几个上学的小兄妹吃的。那个时候没有空调、没有冰箱、没有电风扇。尽管母亲已经非常用心,把盛粥或者米糊的大碗放在冷水盆里,一夜要换几遍水。由于天气太热,到第二天早上,无论是粥还是面糊,都会在表面渗出清水,靠近闻闻,会有酸酸的馊味……过去好像没有食物变质的说法,更不知道食物还有什么保质期,我们所知道的就是平时馊粥、馊饭,过年发霉的馒头、包子都是可以吃的,哪里舍得扔掉倒掉啊!

那个时候夏天早晨起来,我们把已经有馊味的粥或者米糊倒进锅里,再加一瓢水,烧开了,馊味就会很小了。小兄妹几人每人吃一小碗,已经是享受有早餐特殊待遇。那个时候,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经常就连馊粥也没有吃的啊。说实在话,馊粥味道真不好闻,更不好吃。吃到嘴里除了有酸酸馊馊的味道,还有像现在已经发酵的酒酿那个口感,反正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尽管如此,没有一个人因为嫌有馊味而不吃,因为肚子饿不饶人啊!

母亲是个有智慧的人,不知道她从哪里学来的,还是自己创造的“消除馊味”的烹饪绝技。一天早上母亲早早起床,帮我们热粥。母亲把前一天准备好的一小把韭菜,切好后放在灶台上,又从院子水盆里端来大碗粥,尽管已经凉了一夜,母亲又换了几次水,粥碗表面还是有渗水,还是有馊味。母亲先到灶台后面点燃灶火,待锅烧热后,小心翼翼地滴一二滴油在锅里,用专门的油刷子在锅里刷几遍,然后将韭菜倒进锅里,随手放一些盐,再用锅铲子不停翻炒,韭菜在锅里爆炒,满屋弥漫着炒菜的香味。这时候,母亲将粥倒进锅里,倒进一瓢水,再用勺子把韭菜、粥、水充分搅匀,几分钟后,韭菜热馊粥就做好了。原先只有一大碗,魔幻般的变成三小碗。粥里多了韭菜翠绿颜色、多了咸咸的味道、多了香香的韭菜味道、一点也感觉不到难闻的馊味了,口感好极了,真可谓色香味俱佳。

我敢肯定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人吃过,就是我们同龄人,也很少有人品尝过像我母亲做的那样“色香味俱佳”的“韭菜热馊粥”。过去真的不知道“韭菜”有那么神奇,自从吃过母亲帮我们精心烹饪的“韭菜热馊粥”,我们的味蕾就形成了永久记忆。从那天以后我们也学着母亲操作流程,做我们觉得最好吃的“韭菜热馊粥”。

那个年代的日子不堪回首,那个时代的生活无需效仿,可那个年代的苦难不应该忘记。现在我们虽然丰衣足食,可粮食来之不易啊!现在有钱人很多,不吃剩饭剩菜,注重养生保健,完全正确。为了避免浪费剩饭剩菜,我们可不可以少做一点饭,少烧一点菜。现在年轻人喜欢买食品、买零食、点外卖。讲究食品质量,注重“保质期”,这是一种科学生活方式,值得点赞。可在我们买食品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考少买一点。买回来的食品,我们可不可以尽量在保质期内把它吃掉用掉,不要等过了保质期再把它扔掉。每当在垃圾桶旁看到整包食品、刚开封的零食或者烂掉的水果蔬菜、还有很多其他东西,真的很心疼啊。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有权利支配使用挥霍自己的钱财,可没有权利浪费粮食、食品、蔬菜、水果,没有权利浪费水、电等社会公共资源!虽然我们有幸生活在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 ,过上了衣食无忧、物资富足的小康生活。可在这个地球上,还有千千万万的人们,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挣扎在饥饿、寒冷、战争、疫情死亡线上。我们永远不会回到吃“韭菜热馊粥”的年代,但永远不应该忘记那个苦难的岁月。我们永远没有机会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生活,但应该永远不要忘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训!永远不要忘记勤俭节约这个中华民族光荣传统啊!

  2022年5月24日

   北京  宽心居


作者简介

朱宝树,银行工作四十载,热爱文字50 年,花甲笔耕不辍。在报刋发表文章近百篇,被《中国金融文库》《中国金融家论商业银行改革》等经济金融专著收编近10篇。在“淮网文学”等平台分享散文游记诗歌等300 余篇。写我心、记我行,记录美好,分享感动。

相关作品荐读

【生活随感】 花落花开

【生活】 我家阳台鸟窝鸟蛋乌鸫鸟

【乡情】  感恩老家

【乡愁】 又闻母亲菜饭香

【乡愁】老家石板桥

【他乡】芦     花

【他乡】听雨

【他乡】中秋月亮老家最圆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扩大本公号所发文章的影响,即日起本公号入驻360个人图书馆,所有作品皆自动同步到360个人图书馆终身收藏。不同意者请勿投稿,投稿视作默认此项决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