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金泰高中语文课本插图之我见

 棋罢不知人换世 2022-05-27 发布于江苏

熊彦

摘要:王金泰先生为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绘制的国画插图,体现了中国“诗画相同”的特点,为学生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提供了一个便捷途径,但也有几多值得商榷。

关键词:高中语文;插图

苏轼《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写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道出了中国文人诗画的关系。王金泰先生是深谙苏轼“诗画一律”“诗画略同”理论的实践者。他为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绘制的许多插图,

王金泰先生在封面扉页选用了水墨《石竹图》《红竹图》(图一)。画中竹之色已非其自然之色,竹之生态环境已非其自然生态环境。然而画面给人的联想,给人的思考,给人的精神启迪,是同样题材的摄影作品、水墨工笔画所不能达到的。宋代陈与义在《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第四首七言绝句写道:“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好一个“意足不求颜色似”!这是对中国画和中国诗“以意为之”的意象手法做出的最简洁的阐述。竹之红色是赤诚、高贵品质的写照;竹之骨节是其正直、傲岸精神的表象;竹之疏密有致之叶,清美含情;画面清新,令人赏心。竹石相对,更显竹之顽强。这种象征对托也是诗文常用的表现手法,这种意境也是古诗文追求的意境,领悟了这些也就掌握了赏析诗文的途径和方法。

《苏幕遮》的插图(图二),以泼墨画突显代表故乡之物的荷的体积感、空间感,巧妙地利用小船周围的水作露白,使现实和梦境虚实相生,亦真亦幻。较好地表现了诗的意境之美,激发了学生从虚实的角度去探究古诗文主旨情感的热情。王金泰先生用国画为课文做的插图分为三类。

第一类:课本封面插图。用国画形象表现编撰目的,學习途径及方法。

第二类,单元知识部分插图。形象反映单元内容,辅助形象感知概念内涵。如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创新》的插图(图三)。三四块熟地,五六株老柳,一湖广袤水,单座湖心桥,一方烟雾岛,鱼虾纸背跳:真是人庐不现景自妙。看后与我们之前看过的描绘田园气息的画图在构图取材上进行比较,会使我们感受到同样的主题可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摒弃老牛草房藩篱小径会更鲜活。诗文也如此。本单元的“传”“志”用其体说治理抒思情,写亲历表情趣。

第三类,诗文插图。诗文插图有两种。一是表现诗文意境的。如《陶庵梦忆序》《书愤》《阁夜》等。《陶庵梦忆序》的插图,它让人想到八大山人的题画诗“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权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插图形象地表现了文的意境。另一种则是表现诗文内容的。同时,我觉得,王金泰先生课本插图有以下几点值得商榷。

第一,王金泰先生的插图中表现诗文意境的少了些。我推崇能表现诗文意境的插图,因为唯此才能使诗画、文画相得益彰。当然仅能表现诗文内容的插图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也不失其功能,但与经典诗文相配显得肤浅、幼稚。我倒觉得实在难以为之还不如不为,相信读者的想象力和感悟力,也是对读者的尊重。

第二,整本课本由一人做插图,致使几幅画在构图、线条上相似,风格雷同。我觉得倒不如请别人也参与进来,给老师给学生更多样的美学体验和感受,给老师给学生更多样的鉴赏引导和收获。也可从优秀的古画中去选取,像必修课本五那样。

第三,课本插图还选用了中国传统文化意味浓郁的明清“官帽椅”作为插图,扩大了题材范围,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及连通性。古人讲究坐相,通过椅子的靠背板与扶手曲线的造型语言来传达坐者的威严与端庄,体现了中国美学中动静相益、刚柔相济、无胜于有的审美概念。“官帽椅”能引发学生平心静坐,安心研读,精心思考等等联想。这正契合了作为赏析课程的要领。

参考文献

[1]《陈与义集校笺》浙江古籍出版社

[2]《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俞剑华 人民美术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