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城之战项羽3万军队大败56万汉军,为啥垓下之战10万打不过60万

 丘山三也君 2022-05-27 发布于重庆

公元前205年,刘邦遭受了自己起兵以来最大的惨败。56万诸侯联军,在短短的半天之内,被项羽的3万军队击溃,其中汉军阵亡人数高达20多万。这也使得刘邦陷入无兵可用,关中老弱皆为卒,甚至要找韩信借兵的地步。

可是在3年之后,事情却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刘邦再一次带着将近60万的大军与项羽决战,此时的项羽还有10万大军,为何会兵败垓下,最后自刎于乌江?难道是项羽越来越弱了吗?

首先要明确,刘邦确实是一个优秀的领袖和君主,但是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和将领。当初刘邦询问韩信他能够带领多少兵马时,韩信回答:“汉王可将10万军。”而在问到韩信能够带多少兵马时,韩信却自信地回答:“多多益善。”

或许正是韩信的回答触及到了刘邦的内心,他想要证明自己也能够统领数十万大军。于是在出蜀之后,他和韩信兵分两路,韩信北上,而刘邦则带领各路诸侯大军,趁着项羽攻打齐国的机会,直接端了项羽的老家彭城。

就在刘邦轻而易举的攻下彭城之后,他开始放松警惕,认为大势已成,于是和众将士吃酒完了,快活的不能自己。殊不知正在攻打齐国的项羽得知刘邦的去向后,已经带领骑兵奔赴而来。

此时项羽陷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方面他还没有平定齐国叛乱,贸然回援势必会陷入两面夹击。同时刘邦带着56万诸侯大军,而项羽可用的兵力仅有3万,这样悬殊的势力,普通人根本无法逾越。同时项羽距离老家彭城还非常远,等他奔袭回去,早已人疲马衰。

可项羽却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他拿出破釜沉舟的气势,带着最精锐的3万骑兵南下。一路奔袭突破击溃樊哙等汉将,在拂晓时刻抵达彭城。趁着刘邦休息时,发动突击,将刘邦的56万大军杀得人仰马翻。

据《史记》记载,项羽仅用了一个上午就击溃了刘邦的军队,斩杀了10万人,还有10万人走投无路跳入河流,淹死了大半。等刘邦反应过来时,56万大军早已自相踩踏溃不成军,也正是这一战让刘邦的妻子儿女都被项羽所擒,同时他攒下的家底也几乎全军覆没。

可为什么在3年后,刘邦再次凑齐了60万大军攻打项羽时,结果却发生了巨大转变?这就要从几个方面去分析,因为垓下之战和彭城之战的环境,以及指挥者都不同。

垓下之战时,项羽已经没有退路,诸侯纷纷弃楚归汉,政治大环境对项羽极其不利。同时汉军真正的指挥者也不再是刘邦,而是韩信。有了韩信的加盟,汉军才真正成为一把利剑。

彭城之战刘邦之所以会大败,很大原因是对项羽放松了警惕,从而被项羽抓住机会。而垓下之战中,项羽面对滴水不漏的韩信没有一丝办法,反而是韩信利用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之计,让楚军军心尽失。楚军无心作战,即使是西楚霸王项羽也无力回天。

从战略到计谋,汉军都碾压了楚军,因此项羽才会在垓下之战中大败而归。其实垓下之战是兵法中“兵形势家”和“兵权谋家”的争斗,在《汉书》中,班固将兵法流派归结为四种,分别是“兵权谋、兵阴阳、兵形势、兵技巧”。

韩信是典型的“兵权谋家”,而项羽则是“兵形势家”的代表,“兵权谋家”擅长以奇用兵,先计后战,兼顾“形势、阴阳、技巧”各派之长,是兵家的魂魄所在。而“兵形势家”后发先至,雷动风举,以轻疾制敌者也,擅长战术上的布置。

自然而然只擅长战术布置和利用军事力量的项羽,敌不过兼顾各派特点的韩信,因此垓下之战项羽才会战败,最后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