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省博所见姚茫父写铜作品

 闲情偶的 2022-05-27 发布于福建

引子

晚清末代进士,著名诗人、学者、金石学家,京津画坛领袖人物姚茫父(1876-1930)先生,是贵州贵筑人,即今天的贵阳。他在1903年离开贵阳晋京会试,从此再未回到贵州。但是与贵州省内的政坛、学界始终保持着紧密联系,并通过各界交游而将其创作的大量书画、写铜等作品带回贵州。于是,贵州省博物馆有机缘成为国内庋藏姚茫父先生艺术作品最多的公立收藏机构。据了解,其所藏茫父作品逾百,品类包括书法、绘画、书札、颖拓、抄校古籍、诗稿、铜刻文房等,形制更是多种多样。省博物馆曾编辑出版了馆藏精选《姚华书画作品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为开展姚茫父艺术研究提供了一批宝贵资料。

文人士夫参与铜刻文房之制作,而能誉满天下如姚茫父先生者,恐无第二人。然而,天下冠以“茫父”或“姚华”款的刻铜作品何止千万,而所谓“亲笔画稿” 的真迹却百不一见,甚至是“万里挑一”。全国各地的古玩城、花鸟市场,则充斥着粗制滥造的托款伪迹,以至于很多人对茫父写铜作品的真实面目毫无概念。笔者此前发表的《鲁迅喜爱姚茫父“山茶怪鸟”铜墨盒考及增补》,在结语中感慨:“早在民国时期,假冒茫父先生刻铜作品已大行其道;而即便博通今古、稔熟民国掌故如邓云乡先生者,对于铜刻文房写刻工艺与审美之认知亦是相当有限。今日之收藏爱好者能不慎乎!”

正因如此,深入发掘并传播推广茫父写铜作品真迹、精品,显得尤为必要。书生有幸于2021年到访省博,并得便查阅姚茫父相关资料,所见4件茫父款写铜作品,其中有3件是确诊无疑的精品,兹大致以年代为序对其略作梳理,以供同好分享、研究。

一、为述之写上巳诗意图铜盒

这是一件尺寸不大的方盒,目测约略8公分见方。铜盒状况欠佳,盒面污损较为严重,且有多处伤痕,其正面右侧边缘中部偏上的一处锈蚀,似乎是有害锈作怪,如不及时控制,后果堪忧。经上手仔细辨认,这无疑是姚茫父先生亲笔画稿铜墨盒。其释文如下:【图1】

巳日同樊山、实父、掞东、颖人诸君十刹海禊集,分得裁字,寄示述之:

采兰赠芍千年事,雅道销沉仅未裁。今社偶从诸老集,桃花犹为后人开。风情壮岁余今醉,城郭名王有故台。昔日绮罗成寂寞,乐游原上几徘徊。

“采兰赠芍”本《郑诗》用《韩诗章句》义;“风情壮岁”则本香山《三月三日怀微之》诗;“城郭”用宋武帝《三月三日登八公山刘安故台》:“城郭如匹练之绕丛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1 姚茫父上巳诗意图铜盒及局部

从释文可知,这是某年三月三日上巳节,茫父先生与樊樊山、易实父、罗掞东等诗友雅集于北京什刹海,修禊赋诗,先生分韵得裁字,于是赋诗并书于铜墨盒上,刻成寄赠熊述之。

书生遍查《弗堂类稿》与《姚华诗选》,未见此诗踪迹,可知这竟是茫父先生的佚作。诗中一句“雅道销沉仅未裁”,“仅”字怀疑乃“锦”字之误,因“仅未裁”欠通。此诗堪称句句有典,作者自注仅点出相对生僻者,其实“裁锦”“桃花”“绮罗”“乐游原”亦皆有典故。

诗与铜盒皆无明确纪年,仅有的线索在诗题“巳日同樊山、实父、掞东、颖人诸君十刹海禊集”中。可知是某年上巳的什刹海禊集,参与者除作者姚茫父外,尚有“樊山、实父、掞东、颖人”诸老,这几位皆非等闲之辈,分别是:

图片 

图2 樊增祥六十八岁像(1913年)

樊樊山(1846-1931),名增祥,字嘉父,号樊山,别署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历官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重要诗人,擅骈文,著有《樊山全集》。樊樊山还是齐白石的贵人知己,对齐在艺术上之发展砥砺有加,帮助殊大,此不赘述。

图片图3 易顺鼎像(年代不详)

易实甫(1858-1920),名顺鼎,字实甫、实父,号哭庵,湖南龙阳(今汉寿)人。尝问业于王闿运。光绪元年(1875)中举,纳赀为江苏候补道,旋师事张之洞,曾主讲两湖书院。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袁世凯称帝,出任代理印铸局局长。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图片图4 罗敦曧像(年代不详)

罗掞东(1872-1924),名敦曧,字掞东,号瘿公,广东顺德人。早岁入广雅学院,为康有为弟子。23岁中副贡,官至邮传部郎中。1908年,出任唐山路矿学堂(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坐办。民国成立后,先后任总统府秘书、国务院参议、礼制馆编纂等职。诗人、剧作家,发掘并培育程砚秋,并编写12个京剧剧本,著述颇丰。

图片

图5关赓麟像(年代不详)

关颖人(1880-1962),名赓麟,字颖人,广东南海人。光绪甲辰(1904)科中进士。旋赴日留学。归国后历任财政部秘书,交通部路政司司长,铁路总局提调,京汉铁路总办,川粤汉铁路督办,平汉铁路管理局局长等职。民国十一年任交通大学校长。有《瀛谭》《借山楼集》《东游考察学校记》《京汉铁路之现在及将来》《中国铁路史讲义》等著述。

图片

图6 关肇邺院士像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关肇邺先生,正是关赓麟哲嗣。父子二人长相极为神似。

翻检相关文献,知樊樊山、易实父、罗掞东、关颖人召集之什刹海禊集,最主要有乙卯(1915)和丁巳(1917)两次,结合茫父此作书法风格,大致可以判断这一次是1915年乙卯禊集。详情容日后再考。

此盒受赠人“述之”,即茫父先生的妹丈熊述之。关于其人,本文稍后另为绍介。

二、橅古玉琥纹铜镇

此铜镇为一对,单支尺寸约为3×6公分,厚约5毫米。白铜精制,写刻皆佳,把玩在手,颇不忍释。其图案为一“虎面”纹,周边布满文字,释文如下:

琥。白玉,满身土斑。关中出土,吴愙斋藏。

《说文》:“琥,发兵瑞玉,为虎文。”《春秋传》曰:“赐子家子双琥”是。郑注《周礼》:“琥猛象秋严。”茫父。印章:姚。【图7】

琥,虎文玉也;珑,龙文玉也,所以祷旱。珑琥,字堪为偶。

有两枚印章,一为“姚”,一位“寿臣刻”,可知这是姚茫父先生与同古堂刻铜名家张寿臣合作之产物。

铭文中既然提及此“玉琥”为吴大澄所藏,于是翻检其《古玉图考》,果然在第七十三页找到此琥踪迹,对照图文可知茫父所绘图案并未完全忠实原作,原物扁平,铜镇所绘更为方正。其最后一行考释文字,为茫父先生自行增补。

图片

图片图7 茫父写寿丞刻铜镇(正、反)   

图片

图片图8 吴大澄《古玉图考》书影

《古玉图考》是吴大澂集藏考释古玉的专著,共录古玉器百余件,每种皆按原器勾摹图谱,并附考证辨释。清光绪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并非稀见,不知茫父先生所据为何本?曾见吴大澄自用笺有《古玉笺》数种,个中即有此玉琥图文,清雅可人,惜一时翻检不得。

吴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同治七年(1868)进士。得力于金石鉴赏修养,颇精篆书。著有《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十六金符斋印存》《吉林勘界记》等。

需要指出的是,吴大澂《古玉图考》中,对古玉之定名与功用考释存在较多瑕疵。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参阅邓淑萍女士所著《<古玉图考>导读》(台北:艺术图书公司印行,1992)。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9《今器款识》书影及所收铜镇拓本

铜镇无年款,据茫父书法风格推断,创作时间应在1917年前后。在茫父先生题为《今器款识》的铜刻文房拓本集中,有两件铜镇拓片,其一为兽首衔环图案,其二为梅菊斗艳图。两拓可能出自一对铜镇的正反面,但也可能是两对不同的铜镇,因无实物可勘,故无从判定。铜镇形制当与贵州省博这件相类,正可对照来观。

三、为熊述之节录《庄子》铜盒

图片

图片

图10 为熊述之节录《庄子》铜盒及拓本

这件楷书节录《庄子》铜墨盒约12公分见方,尺寸硕大,字字精彩,无疑出自同古堂名家之手,可惜品相亦不佳,若不打光,则黑黢难辨。仔细辨识,依稀可见字口曾填白色涂料,许是白垩。刻铜作品填石绿、朱砂较为常见,填白此为笔者仅见。《莲花盦写铜》书中有此和拓本,可惜最后一行小字几乎无法辨识,此番得见实物,真大喜过望,拓本与实物可对照欣赏。其释文如下: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却曲,无伤吾足。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述之属姚华书铜。【图10】

此述之与图1小铜盒的主人为同一人,即熊桂笙(1884-1925),字述之,一字继成,是茫父经世学堂时期的同学熊承之(范舆)胞弟。1907年熊述之迎娶姚华胞妹姚兰(1884-1957),两家遂成姻亲。宣统元年(1909)熊述之自费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农业学校,攻农学,1911年学成回国,积极参与社会改良,1916年6月30日贵州省省蚕桑总局成立,任局长,后改任贵州省农林学校校长。1918年9月,在贵阳市大南门外创设启源丝厂。曾任贵州省农会会长。1925年不幸遇刺身亡。他与姚兰育有两子四女,皆有所成就,分别是:熊其毅(1910-1985),熊其穆(字圣敬,1912-1996),熊寿英(1911-?),熊钟英(1916-1980),熊素英(1920-?),熊俊英(1922-1984)。其中长子熊其毅是著名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17年冬,熊承之以贵州省农林学校校长、蚕桑局局长身份赴日本考察,为贵州网络农桑人才。行前先到北京莲花寺拜会妻兄茫父先生,这件铜盒应即作于其离京赴东行前。

此盒与图1为述之写上巳诗意图铜盒,皆茫父先生为妹丈用心之作,堪称精品,现藏贵州省博物馆,笔者推测应该是姚兰和熊述之的后人所捐赠。如能得到进一步清理、维护,一定会重新焕发神采,笔者对此十分期待。要特别致谢贵州省博,鉴于茫父写铜作品真迹实物存世稀少,故不敢独享,特撰文推介,以广流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