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高观点笃者 2022-05-27 发布于上海

折叠 编辑本段 基本信息

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名称: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beijing Biennial)

宗旨:举办北京双年展的目的是要将北京发展成能代表发展中国家美术水平、代表东方美术特色的一个世界美术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

展出地点:中国美术馆、世纪坛艺术馆、炎黄艺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等9个大型展览馆。

折叠 编辑本段 简介

“双年展”是国际间流行的一种美术作品的展览制度与模式。一般以隔年举办为特征,以容纳、反映世界美术当前状况及动向的较活跃的作品为特色。

1895年,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举办了首届国际美术双年展。此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双年展成为国际通行的一种艺术展览模式,以其跨国界的广泛效应和两年一届的持续影响力,成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窗口和展示世界各国文化实力与艺术特色的平台,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国际文化形象与国际文化地位的象征和标志。

2003年,我们参照国际艺术双年展的惯例,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立项,创办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北京双年展(全称: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简称:北京双年展)。北京双年展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大型国际美术展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为后援单位。2003年首届、2005年第二届和2008年的第三届北京双年展的相继成功举办,标志着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泱泱大国中国,已进入当代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前沿,凭借自己的文化实力与艺术特色,正在世界艺坛上崛起。

2010年,北京双年展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将邀请全世界艺术家们一起关注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联手营造美好的地球家园。届时,北京双年展将再一次把全世界人们的心连在一起,为了我们美好的地球村而努力。

折叠 前三届回顾

北京双年展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让我们再次回望前三届北京双年展,重温那些记忆中的激动和温馨。

2003年9月,首届北京双年展共展出45个国家的329位艺术家的677件作品,成为“北京金秋最美的风景”。

2005年9月举办的第二届北京双年展,参展范围扩大为69个国家,632位艺术家,778件作品。北京双年展一跃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国际当代绘画和雕塑艺术双年展。

2008年7月,第三届北京双年展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举办,参展国家增至81个,国内外艺术家有701人,作品747件。其规模之大,作品来源之广,在中国美术展览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其他国家举办的国际艺术双年展中也是罕见的。

三届展览累计参展国近百个,参展艺术家近两千人,展出作品两千余件,国内外来稿数以万计。参展艺术家中,既有代表各国当代艺术成就,享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构成了一部世界当代绘画、雕塑史;又有众多颇具潜力的青年艺术家新秀,他们也构成了对未来的世界艺坛的前瞻。

北京双年展主展场中国美术馆和中华世纪坛,观众日流量超过两万,三届累计参观人数超过百万。国家有关方面领导以及几十个国家驻华使节、文化官员和艺术家出席了开幕式或参观了展览。

三届北京双年展期间都举行了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各国理论家和艺术家代表在研讨会上畅所欲言,为北京双年展增添了浓厚活跃的学术气氛。

北京双年展无愧于“中国空前的国际艺术盛会”之美誉。

折叠 编辑本段 第三届

折叠 主题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作品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作品

为践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理念,使体育盛会与艺术盛会能够交相辉映,组委会在2006年初经与北京奥组委等有关单位沟通,确定第三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主题为“色彩与奥林匹克”。展览在2008年奥运期间举办,是首批确认的北京奥运会重大文化活动。主场馆中国美术馆的展期为2008年7月8日至8月12日,分场馆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的展期为2008年7月8日至8月24日。

折叠 筛选展览组成

2007年12月至2008年 3月,经过对83个国家的近万件投稿作品进行评选,最终入选81个国家701位艺术家的747件作品,构成建国以来参加国最多的一次国际美术大展,是对全球当代绘画雕塑艺术面貌的全景式展现。除主题展外,另有英国、挪威、墨西哥、蒙古国、国际当代版画5个特展。国际当代版画特展的作品,是从西班牙意大利举办的以“火”为主题的“2008·第五届国际版画双年展”中遴选出来的部分精品。

折叠 关于奖励

2008年将按照往届惯例设最佳作品奖(3个)、优秀作品奖(6个)、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奖(3个)三种奖项,颁奖仪式将于7月8日晚上在北京饭店举行,届时将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国际策划委员等为获奖作品颁奖。

折叠 特殊使命

在国家和人民遭遇重大危难的紧要关头,用艺术创作来记录这段艰苦卓绝的历程,反映时代重大主题,是中国艺术家庄严的历史使命。北京双年展紧急特邀了11件反映抗震救灾题材的作品补充到展品图录中。

折叠 理论探讨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田世信:《唐女》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田世信:《唐女》

2008年7月9日,在北京饭店举办的国际研讨会,将深入探讨“奥林匹克精神与美术的理想”。

在与会代表和记者共同欣赏完展览代表作品的幻灯演示后,会议进行了简短的答记者问。与会者主要从以下几点对此次双年展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

一 此次展览仍以架上绘画和雕塑为主。冯远认为,从现实的需要来看,它代表了世界上人口百分之五十的审美趋向,也是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的主要审美思考,架上绘画和雕塑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也是想在学术上体现与“架上绘画消亡”论调的不同认识。对于国际上约定俗成的双年展理念来讲,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是唯一坚持强调以架上绘画和雕塑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双年展,这也是区别国际上其他双年展的重要标志。文明的艺术本来是多样性的,我们要更为理性的接受当代艺术。艺术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应成为其唯一的创新途径,最为追求美的经典艺术仍可以对当代进行充分探讨。架上绘画和雕塑与欧美中多以装置呈现的双年展,取得了一种东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平衡。当然,也不排除此次展览当中会出现近似于摄影的架上作品和趋向于装置的雕塑作品。

二 关于此次展览的主题,其中“色彩”主要代表造型艺术,而“奥林匹克”实际上是某种精神的代表。北京从2003年到2005年,中间隔过2007年后于2008年配合奥运会举办第三届国际美术双年展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色彩”与“奥林匹克”正是当代艺术与奥运精神的一个契合点。

三 申请参加双年展的国家已由第一届的45个,第二届的69个,增加到现在的81个。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美术大展。此次展览设有五个特展,这些特展是相当于各个国家的国家馆,主要是集中体现该国的艺术面貌和水平。选择这几个国家的原因主要由于该国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和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和地位。

折叠 新闻发布会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新闻发布会,于2008年7月7日下午3时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北京市政府相关代表王明明,来自中国美协的吴长江和陶勤,以及策展委员会成员代表王镛、温琴佐·桑福、古斯塔夫松·罗格等。另外,共八十余家中外媒体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开幕式将于7月8日上午10点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折叠 作品内容题材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作品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作品

入选作品中,有反映首届奥委会成员及顾拜旦、萨马兰奇罗格等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贡献的人士;有表现中国奥运第一人及奥运会金牌获得者的;有反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有灵感来源于北京奥运会开幕时间的;有将参加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人龙舞”;有以“马照跑”为题颂扬“一国两制”的;有表现奥运会主场馆的;有反映不同种族的人分享永恒的幸福时光的;有表达对北京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事自发的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时空的庆祝;有表现运动员艰苦训练场面的,寓意人们在生活中也需要克服困难,以求得社会肯定;有描绘等待上场的运动员聚精会神的表情;有通过运动瞬间展现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与意志世界的贯穿与穿梭;有表现奥运圣火点燃了怀着和平及绿色希望的人们的能量,把他们团结起来;有表达运动员们在竞赛中的合作精神与乐观精神远比奖牌意义重大。

这些奥运题材作品包含了不同的竞技项目,有游泳、跳水、体操、网球、足球、赛跑、自行车、赛马、射击、跳跃、投掷等等,风格技巧有古典、现实、写意、具象、抽象、表现、象征、超现实、拼贴等,作品并非是对主题的简单图解和概念诠释,也并不局限于刻画体育运动,而是在这一大主题的启发下,表现人类对和平的向往、对美的渴望、对青春的歌咏、对力量的赞叹,是从生命存在的深层意义上发扬光大奥林匹克精神。

折叠 评论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作品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作品

2008·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是与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同时举行的,作为具有独立意义的国际双年展,它并非为配合奥林匹克运动会而举办,但毕竟在我国北京举办如此宏大的世界体育盛事,中国美术界和世界美术界友好人士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何况当前包括美术界在内的文化界人士密切关注的人类崇高理想的重建、人道主义光辉与友爱精神的发扬,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奥林匹克运动会所追求、所期盼的。因此,北京国际双年展组委会决定把本应在2007年举办的第三届展览改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举办,并确定主题为“色彩与奥林匹克”。“色彩”在这里是艺术和美的代名词,它与“奥林匹克”一词并置,具有双重含义:它有相对的独立性,表明这是在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举办的美术双年展;色彩即艺术作品的题材与主题也可以与奥林匹克相吻合,表现运动的内容与彰显奥林匹克精神。当这一主题发布后,得到了世界各国美术界的认同与支持,数以千计的应征作品的稿件从四面八方纷纷寄到组委会。中国美术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经过双年展策划委员们的严格挑选,参加本届双年展的绘画、雕塑和装置性作品共747件,其中中国艺术家的作品239件。

参展的中国艺术家的年龄跨度很大,从30年代出生到80后的新生代。老中青三代人的艺术观念显然不尽相同,但在追求人类和平、文明,维护世界人类文化生态的平衡与和谐发展这一点上,大家有共同的理念。艺术家们根据自己的艺术经历和生活感受,选择了各自不同的题材来表现这一主题。应该说,参展作品的题材相当广泛:历史和当代人物、世界和中国文化古迹、自然风景和花卉、鸟禽、寓言故事以及一些抽象性的作品。不用说,与奥林匹克相关的题材,占有相当的比重,尤其是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给予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灵感和启发,不少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处于不同生活状况的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家在关注作品传达人文精神的同时,力求艺术语言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尤其是一些中青年作者,在创新的道路上迈开了新的步伐。这表明,艺术家们越来越自觉地认识到,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对艺术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关系到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它们不仅是艺术家们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表现,而且能形象地反映出艺术家们所处时代和所属社会群体的思维状态。参展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显示出来的进取锐气和开拓精衶,说明我们社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尤其使我们高兴的是,我们艺术家在“色彩与奥林匹克”这一大主题的表达中,用生动的形象语言,反映各国人民的国际主义思想。艺术和体育竞技一样,是世界性的语言,中国艺术家们用自己的心智与技巧,在2008·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与来自其他各国的同道们进行真诚的交流,并反映中国艺术家们的信念:当今世界,人们的艺术表达方法是多元的,在这多元的格局中,绘画、雕塑等传统的表现形式,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当然,它们要经受时代新思维的洗礼,要传载新的美学理念,要接收新科技手段提供的新资源,它的表现语言要追求创新,以滿足人们新的审美需求。但美术的本质-追求真善美的崇高理想,反映人性和人类创造智慧的光辉,不会发生变化;美术创作要与社会大众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为社会大众所享用,这一目标也不会发生变化。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肩负着时代的使命,为包括中国艺术家在内的世界各国艺术家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并以此为当代世界艺术进程,做出自己的贡献。

折叠 编辑本段 四届隆重开幕

展现艺术家感知的当下生态情境激发社会对理想生态环境的追寻

——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即将隆重开幕

北京双年展是国家立项,由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美协共同主办,以展示世界当代美术主流生态为宗旨的国际大展。2003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需要我们共同应对,用艺术形式呼吁人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和建设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是当代艺术家需要担当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第四届北京双年展组委会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通过与一百多个国家的艺术机构进行详细确认,以“生态与家园”为主题、文化部为后援的本届北京双年展,将有84个国家的5百余件绘画、雕塑、装置、影像以及综合类作品,于2010年9月20日在中国美术馆亮相,集中展示世界美术家对地球生态问题的艺术思考,多角度形象展示各自不同艺术风貌和共同关爱地球家园的热忱,力图较全面立体展现全球当下艺术生态。喀麦隆(Cameroon)、哥斯达黎加(Costarica)、多米尼加(Dominique)、卢森堡(Luxemburg)、萨尔瓦多(Salvador)等国均是首次参展。

除展览规模继续扩大外,与往届相比,本届北京双年展装置作品数量明显增加,另外“新面孔”的参展艺术家也很多,多数国外作者都是初次来华展示自己的作品,很多国内作者是凭借自己优秀新颖的主题创作初次入选。与往届一样,大展组委会将继续设立最佳作品奖3名、优秀作品奖6名和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奖3名,展前由特邀的国际评审团从主题性、艺术性、地域性等角度整体考量票选出获奖作品,获奖名单将在展览开幕当天公布。展览期间,将于9月21日在北京饭店召开学术研讨会,理性探索“艺术与当代生态环境的关系”。

主题展之外,另有智利特展和奥地利特展,将集中展示这两个国家风格鲜明的当代艺术。值得一提的是,智利特展的12位参展艺术家,多位都是2.27智利特大地震的亲历者和幸存者,他们用摄影、装置等形式记录了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日常所见的生态危机,相信可以使观者感同身受。居住并工作于奥地利的许多艺术家及其巨大的艺术潜力成为举办本次奥地利特展的基础,这是一次能够洞察奥地利最新一代艺术家的尝试,他们的作品具有一种新兴艺术的潜力,为我们了解未来的艺术发展趋势提供一个角度。

成功举办过三届的北京双年展,已初步摸索出独特的办展机制,在过于彰显所谓当代性,导致后现代艺术风潮越来越偏离大众欣赏水准,作品内容日渐空洞的当下,理性、充实且不失探索精神的北京双年展,将继续展现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双年展的别样艺术景观与生态。

折叠 编辑本段 美协简介

中国美术家协会(简称中国美协,由中共中央书记处领导,中共中央宣传部代管)是中国各民族美术家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全国政协的发起单位之一,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中国美协会址设在北京,在全国各省(除台湾外)、直辖市、自治区成立分会,称中国美术家协会(省市区)分会。1990年后,各分会改成为中国美协的团体会员,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分会改为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冠名的美术家协会,如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分会改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协吸纳在美术创作、美术评论、美术史研究、美术教育美术出版、艺术设计、美术组织等方面成就卓著者为会员,集中了全国各地有成就、有影响的美术专家、学者,是综合美术各门类的、全国美术唯一的国家级美术组织。

中国美协负责组织、指导全国美术家进行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承担国家重大美术展览的组织、实施、评选、评奖,举办大型的全国性美术展览和各种学术展览,出版学术刊物,开展学术研讨,提倡美术教育,努力做好联络、协调、服务工作,构建和谐向上的美术家之家,促进中国美术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美协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美术交流,举办并参加各种类型的国际美术展览,接待世界各国的美术家访华并组织中国美术家出国访问,与各国美术界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增进同世界各国美术家的友谊和合作。

中国美协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会选举主席、副主席,组成主席团;主席团聘任秘书长、副秘书长,负责处理日常会务工作。

中国美协前称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简称全国美协),1949年7月21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宣布成立,徐悲鸿当选为第一任主席,江丰、叶浅予为副主席,蔡若虹、刘开渠、吴作人、李桦、古元、王朝闻、倪贻德、力群、朱丹、野夫为常委,全国委员41人,修补委员10人。

1953年10月4日全国美协全委扩大会闭幕,通过工作报告和章程决议同时改称中国美术家协会(简称中国美协)。选举理事62人,常务理事25人,推选齐白石为主席,江丰、叶浅予、吴作人、蔡若虹为副主席,华君武为秘书长。

1960年7月30日中国美协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何香凝为主席,蔡若虹、刘开渠、叶浅予、吴作人、潘天寿、傅抱石为副主席。理事112人,常务理事23人,华君武为秘书长。

1979年11月3日中国美协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85人,通过新的协会章程,选举理事172人,常务理事47人,选举江丰为主席,王朝闻、叶浅予、华君武、刘开渠、关山月、李少言、李可染、吴作人、黄新波、蔡若虹为副主席。常务书记为华君武、刘迅、张仃。1983年3月三届常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推选吴作人代主席,秦征、刘迅任常务书记。

1985年5月6日中国美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济南市召开,选举理事221名,常务理事56名,吴作人当选主席,王朝闻、叶浅予、古元、关山月、刘开渠、华君武、李少言、李可染、周思聪、秦征、黄永玉、蔡若虹当选副主席;1990年10月增补王琦为副主席(常务)。中国美协本届分党组于1997年11月25日成立,刘大为任书记,李中贵任副书记,王春立、金毓清任成员。

1998年9月11日中国美协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会议代表292人,推选理事121人,聘请王琦、王朝闻、关山月、华君武、李少言、吴冠中、罗工柳、秦征、黄永玉、蔡若虹为顾问,选举靳尚谊为主席,刘大为(常务)、刘文西、刘勃舒、肖峰、李焕民、林墉、杨力舟、哈孜·艾买提、常沙娜、程允贤、詹建俊为副主席;李中贵任秘书长,王春立、金毓清、戴志祺任副秘书长。

2003年12月1日中国美协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五洲大酒店召开,会议代表372人,推选理事147人,聘请王琦、王朝闻、华君武、刘文西、刘勃舒、李焕民、吴冠中、肖峰、罗工柳、哈孜·艾买提、秦征、常沙娜、黄永玉、程允贤、詹建俊为顾问,选举靳尚谊为主席,刘大为(常务)、王明旨、王明明、韦尔申、冯远、尼玛泽仁、许江、吴长江、杨力舟、杨晓阳、林墉、曾成钢、潘公凯为副主席,刘大为任秘书长,戴志祺、李荣海、陶勤任副秘书长。

2004年2月3日六届三次主席团会后增补理事41人

2005年7月26日召开中国美术家协会六届二次理事会后增补施大畏、罗中立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08年12月11日,中国美协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代表421人,推选理事210人,聘请王琦、王明旨、尼玛泽仁、华君武、刘文西、刘勃舒、李焕民、吴冠中、杨力舟、肖峰、林墉、哈孜·艾买提、秦征、黄永玉、常沙娜、詹建俊为顾问,选举刘大为为主席,吴长江(常务)、王明明、韦尔申、冯远、许江、许钦松、杨晓阳、何家英、范迪安、罗中立、施大畏、黄格胜、曾成钢、潘公凯为副主席,刘健任秘书长,李荣海、张旭光、陶勤为副秘书长。

1949年成立以来,中国美协共计发展会员10028人。

折叠 编辑本段 策划团队

折叠 总策划4人

靳尚谊

1934年生于河南焦作。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57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油画专业研究生学习。1983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1987年至2001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

油画作品以肖像和历史题材为主。以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与欧洲古典油画技巧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十二月会议》、《塔吉克新娘》、《青年歌手》、《瞿秋白》、《医生肖像》、《画家》等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油画的代表作。许多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博物馆收藏,出版多种个人画集。

刘大为

1945年生于山东诸城。1968年毕业于内蒙师大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国画名家。1998—2006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2005年当选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IAA)主席,2006年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2008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中国画代表作有《晚风》、《漠上》、《马背上的民族》、《阳光下》、《帕米尔婚礼》、《草原上的歌》、《巴扎归来》等。绘画功底扎实,生活气息浓郁,立意严谨深刻,创作刻意求新,工写皆精,风格鲜明。作品以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生活风情及重大历史题材为主,尤擅画马著称。大量作品在中国、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展出,获奖三十多次,出版多种个人画集。

冯远

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历任中国美术学院教务长、教授、副院长,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中国美术馆馆长,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擅长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多以历史题材为主题,主要作品有《楚辞诗意》、《创世纪》、《逍遥游》等,《秦隶筑城图》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作品曾入选第五、七、八、九届全国美展和其他国内外重要展览,获奖十余项次。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教材约八十余万字,出版画集、作品集多种。曾赴多国举办个人画展及考察、讲学,作品为国内外多家美术馆收藏。获得国家津贴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吴长江

1954年生于天津。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任版画系副主任、主任、院党委副书记,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作品入选第六、九、十届全国美展,首届、二届北京双年展,作品曾获第八届全国版画展优秀作品奖、挪威国际版画展评委会奖、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铜奖、1997年“时代风采”——全国写生画展佳作奖、“鲁迅版画奖”、2001年中国文联采风成果奖等。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大英博物馆、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挪威国际现代版画博物馆、美国波特兰博物馆、日本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日本日立市乡土博物馆、牛津大学阿斯莫林博物馆、德国海德堡市选帝侯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收藏。

出版作品集有《吴长江素描》、《人体素描技法》、《吴长江青藏高原画集》、《吴长江的世界——西藏人的生活素描集》、《素描手册——欧洲古典素描的启示》(著作)、《青藏高原行—吴长江素描集》等多种。

折叠 委员22人

(按姓氏笔划为序)

丁宁

1960年生于浙江宁波。1988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93-1994年在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美术史论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为美国哈佛大学美术系高级访问学者。1989年至2000年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任教授、系主任。同年调任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副主任。现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秘书长。

主要著作有《接受之维》、《美术心理学》、《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艺术的深度》、《西方美术史十五讲》和《图像缤纷――视觉艺术的文化维度》、《美术鉴赏》和《感动心灵的西方美术》等,译著有《传统与欲望——从大卫到德拉克罗瓦》、《毕沙罗传——光荣的深处》、《注视被忽视的事物——静物画四论》、《媒体文化》、《视觉的品味――如何用你的眼睛》和《博物馆怀疑论》等。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一等奖,希腊奥纳西斯基金会最高研究基金奖,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称号,以及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等。

水天中

1935年生于甘肃兰州。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炎黄艺术馆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汉画学会秘书长。

著有《中国现代绘画论评》、《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穿越四季》、《20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与郎绍君合编)、《历史·艺术与人》、《20世纪中国油画》(第一卷)等。曾主持和参与评审中国油画年展、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展、中国山水画和油画风景展、20世纪中国油画展、“世纪之门”现代美术展等展览。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学术年会、全国美术理论学术研讨会、林风眠艺术研讨会、新时期美术创作理论研讨会等多次学术研讨会。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王仲

1944年生于重庆。现任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编委,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过程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文艺理论总评审委员会委员,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

擅版画、中国画,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和评论。版画代表作有《昨夜大雪》、《烈日下的中国农民》、《马踏飞燕变奏曲》等。黑白木刻作品曾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收入中国当代美术全集,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三人作品联展。美术理论文章《画家的天职是画好画》、《呼唤艺术的健康与阳光》、《重振人类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等在美术界、文艺界引起反响并展开讨论。曾主持、策划召开“世纪回眸·全国美术理论会议”等全国大型美术理论会议。

王明明

1952年5月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蓬莱。1978年考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未入学,同年调入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现为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北京市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

自幼酷爱绘画,儿童时代作品曾到三十几个国家展出,曾获世界儿童画比赛特等奖、一等奖。七十年代求教于吴作人、李苦禅、蒋兆和、刘凌沧、卢沉、周思聪、姚有多等诸名家,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画展,还曾在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加拿大等地举办个展及讲学,出版多种个人画集。

王镛

1945年生于北京。1967年北京大学东语系本科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印度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83至2005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外美术交流史研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印度美术》、《20世纪印度美术》、《印度美术史话》、《罗丹》、《移植与变异——东西方艺术交流》、《中外美术交流史》(主编)、《印度细密画》、《凡·高》等,译著有查尔斯·法布里《印度雕刻》、罗伊·C.克雷文《印度艺术简史》等。

孙克

1938年生于天津。195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78年应当年研究生考试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师资班学习,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82年起任北京画院《中国画》杂志编辑、主任,1988年评为副编审,1986年起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史兼职教师,1993年被聘为《美术》杂志社副主编、编委。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美术》杂志社编委,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史客座教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等。

擅长绘画、美术史论、美术评论,兼事书法。自1980年以来在全国主要专业报刊发表文论数以百计,近百万字,出版有《孙克美术文论集》,收入文论80余篇,40万字。并有《黄秋园艺术评论文集》、《巨匠集黄宾虹》等编著。

刘健

1954年生于安徽合肥,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留校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教务长,历任副院长、学位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视觉艺术学院院长、传媒动画学院院长。兼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研究生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教育部艺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高等院校教授职称评审委员会艺术学院组组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作品曾入选六届、八届、九届、十届全国美展,作品获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展银奖、八届全国美展浙江展区金奖、第五届全国书籍装祯艺术展银奖。

刘曦林

1942年生,山东临邑人。1958年至1963年就读于山东艺专(今山东艺术学院),1978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研究生,1981年起,于中国美术馆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兼事书画创作。历任中国美术馆研究部副主任、主任,现为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编委。

著有《艺海春秋-蒋兆和传》、《诗画论》、《20世纪中国著名画家踪影》(与水天中合作)、《中国画与现代中国》、《郭味蕖传》、《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集·刘曦林卷》等。主编有《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花鸟卷》、《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藏品选》等。书法擅长行草书,绘画以花卉见长。

张旭光

1955年10月出生于河北安新,字散云。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硬笔书法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国美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

自1988年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在中央电视台举办讲座,赴日交流讲学;作品多次入选国展、中青展、名家精品展等重大展览,收入《中国著名书法家精品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书法卷》等多部大型书法集;在曲阜、岳阳楼等多处勒石刻碑;被中南海、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和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国家收藏;出版专著有《楷书》、《行书》教材,《现代书法字库·张旭光卷》、《张旭光书法集》、《张旭光系列艺术文丛》(四卷本)、《张旭光诗词书法》、《行书技法》、《行书临摹·创作》光盘,并有多篇文章发表。先后担任中国书法兰亭奖、八届国展、首届青年展等重大评审活动评委会副主任,负责组织和评审工作。

邹文

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并留校,1996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曾任《装饰》编辑、副社长,《雕塑》杂志副主编。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秘书长。

1996年策划并发起“诚信艺助”活动,1998年参与主持“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之“中日美术联展”。2001年执行策划“亨利·摩尔的启示”国际研讨会。发起组织或执行策划的大型展事还有“1997香港回归庆典·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大展”、“雕塑主题展”、“中国西部风雕塑巡回展”、“和平·繁荣”雕塑巡回展、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等。专著有《工艺创造学》、《第三类美术批评》、《公共艺术概论》、《美术阔论》等。发表论文近100万字;完成装帧设计1000余种。

邵大箴

1934年生于江苏镇江。1955年在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艺术学系学习,1960年毕业。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世界美术》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著有《现代派美术浅议》、《传统美术与现代派》、《西方现代美术思潮》、《欧洲绘画史》(与奚静之合著)、《雾里看花——当代中国美术问题》、《西方现代雕塑十讲》、《艺术格调》等。译著有《论古代美术》(德.温克尔曼著)等。1999年获俄罗斯联邦政府文化部颁发的“普希金奖状”。2001年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2002年因主编与参加撰写《图式与精神》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2007年获中国文联艺术基金会艺术成就奖。

李荣海

1950年生于山东曹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研究馆员(教授)。历任菏泽市文化局副局长,曹州书画院院长,菏泽市文联主席,中国文联艺术开发部常务副主任(副局)。曹州书画院、曹州碑廊创始人,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山东省第九届人大代表。

出版专著《李荣海书法楹联集》,《李荣海书法作品集》,《李荣海写意花鸟画集》,《李荣海花鸟画作品选》等,草书巨幅《千字文》被中南海收藏陈列,多幅书画、国画作品被人民大会堂等国家机关收藏,2005年赴日进行书法艺术展览交流,2008年花鸟画作品在意大利展出。

范迪安

1955年生。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从事美术研究、艺术评论与展览策划,著有《当代文化情境中的水墨本色》,主编《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世界美术院校教育》、《当代艺术与本土文化》等丛书。策划“水墨本色”、“第25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中国馆、德国柏林汉堡火车站“生活在此时——中国当代艺术展”、克罗地亚“金色的收获——中国当代艺术展”等展览。担任“都市营造——2002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第五十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中法文化年“20世纪中国绘画展”、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中国当代艺术展”中方策展人。

袁运甫

1933年生于江苏南通。1949年至1952年在杭州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学习,1953年转学中央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在艺术教育方面,主张“大美术”的教育思想,曾获得北京高校艺术专业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获得中国文联造型艺术成就奖。出版专著《有容乃大——论公共艺术、装饰艺术、美术与美术教育》、《悟艺集》。2009年由上海市高教委委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出版—《大师艺术教育经典·袁运甫集》。近年来完成了大量的中国画创作,完成了国家一系列公共艺术创作任务,如北京国际机场的壁画《万里长城》,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的壁画《泰山揽胜》,故宫的超大型编钟礼器《中华和钟》的总体美术设计及中华世纪坛的《中华千秋颂》壁画、《日月光华》大型金柱群、《宇宙星空》光导纤维的总体美术设计、桂林中华文化园大型环境壁画《华夏之光》等。

翁剑青

1957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199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获“平山郁夫奖”。1999至2000年赴日本访问研究传播学及公共艺术现状。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起执教于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现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大学客座教授。

长期从事绘画、综合材料的艺术创作和视觉设计,多次参与国内外艺术展览及策划。学术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与美术批评。主要著述有《形式与意蕴》、《城市公共艺术论》、《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广告文案与创意》、《改革20年焦点论争》(与他人合作)等,发表有关当代艺术和设计的研究论文20余篇,另有诸多美术作品发表、获奖。2003年获北京大学第九届社会与人文科学优秀成果奖。

陶勤

1963年生于四川成都。1979年至1983年就读于四川大学外文系日本语言文学专业,1986年至1987年留学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专攻东方美术史,兼修西方美术史,获研究生结业证书。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多次参与策划并组织实施在日本等国举办的“现代中国美术展”。

论文有《宋元绘画对日本的影响》、《谈新时期的中外美术交流》《关于当代日本画》、《体验跨文化的美妙》、《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考察》、《第26届圣保罗双年展考察印象》等,译著有《西洋绘画名品集——16至20世纪》、《关于夏尔丹与弗拉戈纳尔的风俗画》、《云岗石窟第二卷》、《亚洲的共同课题——现实主义》、《日本“洋画”的展开与未来》、《中国当代年画的特征》、《埃尔米塔什博物馆》、《画家玛格利特》、《今日的日中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卷图版说明》等。

盛杨

1931年生于江苏南京。1956年至1961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

1959年任中国军事博物馆正门群雕《国防军与民兵》创作组副组长。1976年受国务院之命任毛主席纪念堂雕塑组组长。1979年与刘开渠率领中国雕塑家代表团赴意大利、法国访问考察。1984年在北京首创中国的雕塑公园——石景山雕塑公园。1999年参加北京卢沟桥的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的工作,主创《抢救伤员》、《支援前线》等四座雕塑。主要雕塑作品还有《民兵》、《教育家徐特立》、《屈原》、《作家巴金》、《革命元老吴玉章》、《爱国将领冯玉祥》、《科学家严济慈》等。著有《雕林漫步》和主编《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等。

詹建俊

1931年生于辽宁盖平县。1948年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完成本科及研究生的学习。1955年入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1957年起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现为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油画学会主席。

长期从事油画专业的创作、教学及主持学术工作,领导、主持全国油画艺术的展览、评选及研讨活动。代表作有《狼牙山五壮士》、《回望》、《高原的歌》、《潮》等。《起家》获世界青年国际美术竞赛铜质奖章,《潮》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出版有《詹建俊画集》、《詹建俊词典》、《第三代中国油画家研究詹建俊》等,多件作品为海内外收藏。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薛永年

1941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本科与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现为该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美术研究》、《美术史论坛》(韩国)编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著有《书画史论丛稿》、《横看成岭侧成峰》、《江山代有人才出》、《扬州八怪与扬州商业》、《华喦研究》、《王履》,编有《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等,合著有《中国书画》、《中国美术简史》等。获国家图书一等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北京市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享受政府津贴,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曾应邀到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地访问讲学。

魏小明

1977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获奥地利维也纳美术学院奖学金赴欧留学,1987年获该院硕士学位。1992年起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起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现为该院雕塑系教授,兼任中国城市环境艺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委员。

1986年至1992在欧洲各国举办个人画展,并从事大量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1993年至2006年设计并完成多项雕塑,策划并组织多次国际雕塑研讨会。2006年作为学术主持人带领清华美院雕塑系师生赴瑞典参加国际木雕创作营,2005年担任中国-丹麦文化交流艺术展策划委员,2002年作为策划及组委会艺术总监组织完成“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等。出版个人画册《抒颂生命的赞歌》。曾获奥地利国家文化科研部部长授予“杰出艺术贡献奖”,全国第四届书籍装帧展银奖,“张光宇艺术基金”创作奖,置于上海外滩的青铜雕塑“夸父逐日”荣获法国轩尼诗“95创意与成就青年奖”。

温琴佐·桑福

国际艺术策展人,从事了11年主编出版艺术画册的工作,共出版了300多册艺术图录。

在都灵和罗马建立了意大利文化中心,任该中心主席。参与了很多重要的国际艺术活动,并从1988年起开始参与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和威尼斯电影节的策划。

2001—2002年发起并组织策划展览“毕加索白与黑”,巡展于中国4个城市。

古斯塔夫·罗格

国际策展人。曾就学于赫尔辛基经贸学院、并获赫尔辛基工业大学硕士、AboAkademi大学美术史硕士。曾为工程师(1973-76)、阿尔及利亚驻芬兰使馆商务秘书(1976-82)MarttiKansanenOY/1982-2005项目负责人(1982-2005)等职。2001年开始策展活动,曾参与第一、二届北京双年展,并任第三届北京双年展国际策划委员,另外策划2006年芬兰当代美术馆、2007年TonyCragg个展及多个国际著名艺术家等展览。为芬兰当代美术馆、芬兰艺术公司、芬兰美术学院及基金会等机构成员。

组织机构

折叠 编辑本段 组织机构

国家行为的2003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世界有关各国曾号召地方政府和社会实体资助在本国举办的双年展实现品牌化。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也得到了中国政府及有关组织机构的有力支持。

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中国文联,由文学艺术家协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全国产业部门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组成。成立于1949年7月。致力于繁荣和发展文艺,推动国际文学艺术交流。

主办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地方行政机关,是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负责组织管理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的各项行政事务。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简称中国美协),成立于1949年7月,是中国唯一的全国性美术学术团体,通过举办展览,出版刊物、组织会员进行创作实践、学术探讨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开展国际美术交流等活动,努力发展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美术,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后援单位

后援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在国务院领导下管理全国文化艺术事业,主要职责包括:研究拟定文化艺术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监督实施;研究拟定文化事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指导文化体制改革;管理文学、艺术事业,指导艺术创作与生产,扶持代表性、示范性、实验性文化艺术品种,推动各门类艺术的发展;归口管理全国性重大文化活动;拟订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指导、协调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国家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归口管理文化市场,拟定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划;研究文化市场发展态势,指导文化市场稽查工作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