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如何才能改变命运?(颠覆你的认知!)

 行为逻辑 2022-05-27 发布于天津

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260

写作目的:帮助更多的人提升智慧

很多人喜欢算占卜、算命,试图通过这些预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古有云:

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

通晓易理之学的人不会完全相信占卜预测的结果,善用易理之学的人根本就不需要占卜。

因为占卜、算命最多也就是显现吉凶,其结果也并非是最终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起到了警示作用。

举个例子:

有人告诉你,你坐地铁脚会受伤,你要注意了,坐地铁时要多留神。

这个人说的对吗?

对啊,为什么呢?

因为你坐地铁总是喜欢把脚伸到过道处,一般人路过会下意识地避开你的脚,但是,万一有一个不看路的或者喝醉的人路过,很可能一脚下去就会踩到你的脚上,严重了会伤筋动骨。

那么,这一点不算命能够避免吗?

改变行为习惯就行了,因为是你的习惯决定了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所以说,懂得易理的人不用占卜、算命,因为他们按正确的照规律做事就行了。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修行的人,人们认为修行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那么,到底什么是修行?

很多人觉得修行就是要积德行善,多做好事。

有些地方有“放生”的习俗,人们买来很多鱼,然后去放生,认为这样做是在积阴德会有好报。

事实上,鱼贩子会特意为他们提前捕捞大量的鱼,供人们放生之用,人们放生后,很可能鱼贩子还会继续打捞被放生的鱼。

但是人们不去想这些,他们只要满足自己的放生意愿就好,因为他们相信,我只管做好自己就行了,我这是在积德行善,至于别人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修自己的行就行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修行?

吃斋念佛、参禅打坐?

这些都是修行的方式,并不是修行的本质。

修行的本质是什么?

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使其符合规律。

有人会觉得,这么简单,怎么一点都不玄呢?

修行一词意义其实是被后世严重缩小化、狭义化了。

最早“修行”被人们称为“修道”,但是修道也是被人们狭义化了,修道一词原本为八个字:

修德养性,阴阳于道。

只是后来被简化成了修道,但是这一简化,本义就难以显现了。

修德是指,养成能够掌握规律,并能够按照规律做事的能力。

养性,又叫炼性,指的是修身炼心正行,即修正自己的言行和身心,使得行为能够符合大道。

阴阳于道,就是顺应、逆反规律的行为。

有的人总想逆天改命;有的人总说我命由我不由天;还有的人认为老天对自己不公。

如果真有人格化的老天爷,他真的能事无巨细的掌握每一个人,每一分钟,每一秒行为的善恶?

你是不是觉得老天爷太闲呢?

所以,控制我们的不是人格化的老天爷,而是规律。

规律就是“道”。

就像你按照交通规则行驶,就是安全的,如果违反交通规则,就会带来灾祸。

比如,你生性暴躁,不用占卜,根据你的性格就可以推算出你会有暴躁的言行,那么,你惹上是非也是大概率的事情。

但是,你通过修正自己的言行,变得说话做事沉着冷静,那么,你自然改变了你的人生轨迹。

人与地上的石头、泥沙不同的是,人能够通过改变自己的言行,从而有了改变自己命运和人生轨迹的可能。但是泥沙不同,它们的一切轨迹只能来源于自身的特性和外界的作用。

有的人会问: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懂得修行的呢?

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否则人类也不可能存在于今。

以前的人们去狩猎,他们把一些动物的羽毛、牙骨、兽皮等带在身上,当做装饰以显示自己的英勇。

那时的人们总是无节制的去捕杀、狩猎,起初是为了生存,但到了后来,他们沉醉于彰显自我的英勇或者为了众人的赞赏,他们开始了以娱乐为目的的猎杀,特别喜欢猎杀大型动物,人们的内心被欲望占满了。

他们觉得,这个地方的动物没有了,就迁徙到下一个地方,反正世界无限大。

但是,慢慢人们发现,这样长时间下来,自己总是在奔波,下个地方也不一定比上一个好,自己的部落很难壮大,甚至呈现了衰减趋势。

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开始有节制的捕杀动物,开始试图圈养动物,慢慢地人们发现,随着动物数量越来越多,自己的部落也开始逐渐壮大了起来。

欢迎交流,可加微信号:haoyunbaoze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