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圣Xisem蓝牙耳机,低价高配,闪耀光圈不仅是耳机,更像宠物!

 极科数码 2022-05-27 发布于广东

真无线蓝牙耳机是什么,对于很多普通消费者来说,并不十分了解,听起来还有点拗口。但如果说它就是像Apple的AirPods耳机,相信大家都会瞬间恍然大悟,第一反应就是“贵”。两个“耳机头”就值一两千,太不靠谱,从中的暴力可想而知,或许它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耳机,而是奢侈品了。

当然,真无线蓝牙耳机虽然有易丢的属性,但丝毫不影响它在市场上的风靡。时尚,且不会有绕线的烦恼,轻便,加上各种触摸操作,科技感满满。不过,花个上千,大几百的买对耳机,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会觉得“人傻钱多”,没必要。最近一年里,国产真无线蓝牙耳机市场终于发力,各种性价比耳机纷纷出炉,让我们感受到“真香”!

今天,极科君拿到一款热门的百元真无线蓝牙耳机,西圣 Xisem i07,价格才129元,属于非常大众的价位。它究竟好不好,一试便知。

拿到手里,第一印象看外观,传统黑色的盒装,带着几分商务范,属于沉稳大气的风格。总体上看,没有惊艳,也没有惊吓,外包装属于中规中矩的类型。

盒中正面,真无线蓝牙立体音效耳机几个字与耳机的效果图呈现在眼前,右下角,是明显的蓝牙5.0标志。蓝牙5.0相比蓝牙4.1提升了很多,后面介绍功能的时候,极科君会做介绍。

打开盒子,耳机的真容立刻呈现在眼前,一个白色的盒子上,白色耳机托看起来质感不足。不过很紧,稳稳当当的放着一对耳机和一个充电仓。相比其它品牌喜欢把耳机放到充电仓里,西圣的包装多了些许新意。一对耳机宛如智能机器人的眼睛,充电仓就像机器人的嘴巴,越看越萌,让耳机瞬间充满了生命力。充电仓贴了一张保护膜,防止表现被刮花。

拿起白色耳机托后,西圣 Xisem i07的全家福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包括一条数据线,一大一小两对备用耳塞套,说明书,耳机+充电仓。配置属于比较常规,有些品牌会多送几种耳塞套。

极科君评测过多款耳机,形状各异,特别是充电仓的设计,每个厂商都特别有想法。这款也一样,相当有新意,整体上看,像偏椭圆型的蛋。正面半透明设计,可以若隐若现的窥探充电仓内部,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

第一,当两只耳机的两个光圈亮起的时候,像机器人的眼睛,颇具科技感。第二,盖上盒子的时候,可以清晰的看到充电仓的电量情况。相比大多数品牌,充电时通过灯光的闪烁来判断电量。这款耳机的电量显示则更为的精细与直观,从1%-100%,随时掌握充电仓电量情况。

打开充电仓,耳机放入,两只耳机的蓝色光圈瞬间亮起,清新的色调,柔和不刺眼,瞬间让平凡的耳机焕发生命力,轻松抓住人们的眼球。充电仓的电量显示同时亮起,白+湖蓝的配色,看得出设计师对灯光色调的把握有一定的水准。合上充电仓,大大的眼睛让人感觉到不是拿到一款耳机,而是拿到了机器人宠物。

看完外观部分,我们再看功能方面。虽然价格便宜,但配置并没有落后。IPX5 防水,汗水雨水无惧。蓝牙5.0属于主流配置,相比蓝牙4.1,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省电,这也是最近真无线蓝牙耳机能崛起的原因。低延迟,长距离传输同样是蓝牙5.0的特点,虽说如此,但对于蓝牙耳机来说,延迟还是其痛点之一。

提到延迟,就不得不说传统真无线蓝牙耳机的连接方式。之前的设计方案,通常是只有一只耳机连接手机,然后另一只耳机不连手机,而是通过已连接手机的耳机传输数据,这样就造成了双重延迟。解释起来好像有点拗口,直接看图就明白。而西圣 Xisem i07支持两个耳机同时连接手机,这样,就可以更好的降低延迟问题,也可以具备更多功能。

这款耳机支持主从切换,两边都是主耳机。具体这样操作:1.双耳连接成功想单耳使用一只时,随便放入一只耳机到充电仓,另外一只可继续使用,两只耳机可随便放入充电仓来回切换佩戴。2.单耳模式使用中可从充电仓拿出另外一只耳机会自动配对成双耳模式,无需手动操作。

把耳机从充电仓取出,就开机了,左耳闪蓝灯,而右耳是不会闪的。如果想关机,就放回充电仓或触摸3-5秒即可。

蓝牙5.0技术保证了耳机的续航,单次充电6小时,充电仓拥有400毫安的容量可以给耳机充电3次左右,24小时的续航满足两天使用需求。在一众产品中,算是比较出色的了。

音质与降噪,这方面当然不能和苹果的AirPods比了,当然,AirPods的音质也比不上传统的有线耳机。2000元左右的AirPods主动降噪无敌,而作为一款129元的蓝牙耳机,虽然无法比,但也配备的DSP高清降噪技术,实际感受,声音听起来纯净清晰。

总结:西圣Xisem蓝牙耳机,价值便宜,作为一款低价耳机,难免在做工上不够细腻。不过,该有的功能都有了,还支持主从切换,续航能力强。设计上,两个光圈配半透明充电仓,新颖迷人。听感佩戴,可以比得上300元以上的水准,在这个价位,很有竞争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