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充电宝还能这么玩,南卡POW-2体验,满足你的所有需求!

 极科数码 2022-05-27 发布于广东

数码有温度,收录你所爱
“ less is more ”

自从智能手机流行以来,手机耗电大的痛点就被无限放大。加之现在真无线蓝牙耳机风靡,同样有着巨大的用电需求。移动电源(充电宝)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物品。

说起移动电源,大家第一印象也就是充充电,解决没电的问题,完全找不到值得惊喜的地方。当然人们的创意总是无限的,往往能找到让人欣喜的记忆点。比如今天要体验的南卡POW-2移动电源,就花了不少的小心思。

南卡POW-2包装盒的设计非常极简,纯白色盒体,看起来十分简洁大气。正面,印着充满艺术感的LOGO——nank。底部,“南卡出品”字样同样异常抢眼。整体大面积留白设计,营造出无比广阔的空间感,又很好突出品牌相关重点。盒体背面比正面信息就丰富多了,主要是产品信息、参数等介绍。

在没有拆开外包装的情况下,拿在手中,可以感受到这个电源的轻薄感,厚度大约是19mm。拆开包装,极科君发现包装盒属于双层设计,最外层纸套封负责好看;内盒硬纸板材质则负责保护,结实牢靠、保护性极好。

产品的包装清单,包括装在半透明CPE保护袋的移动电源主体,简单的说明书,一根线长大约300mm的黑色TYPE-C充电线。充电线给人的感觉偏短,只有TYPE-C线对于苹果手机不是特别方便,如果是白色的线也许可以与整体设计更为的和谐。当然,线短也有好处,就是比较方便携带啦。

南卡POW-2移动电源,外观是扁平形状,从视觉上看会更加轻薄。实际测量尺寸为155X74X15mm,10000mAh的电源看起来相当轻巧。电源表面,覆盖着一层TPE软胶,颗粒感纹理手感起到防滑防刮的作用,也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摔的效果。在移动电源中,这样的设计并不多见,属于比较有创意的做法。

移动电源下面下方,贴着透明指示标“此方向开启支架,使用前撕掉此贴纸”。撕掉后打开,配合背后的支架,就摇身一变成为手机的支架,看电影煲剧就十分方便啦。

因为南卡POW-2移动电源支持10W无线快充,支持7.5W苹果无线快充。把手机放置于支架上面,正好可以边看剧边充电,想都是非常方便。而有线充电则支持18W有线快充,把移动电源的充电性能提高到了极致。

POW2移动电源将顶端两个充电端口的充电参数全部罗列出来。USB输出:5V/2.4A、9V/2A、12V/1.5A(QC 18W);Type-C输出:5V/2.4A、9V/2A、12V/1.5A(PD 18W)。同时,Type-C端口支持双向充电,Type-C输入:5V/2.4A、9V/2A(PD 18W)。很少移动电源能做到这么极致,各种功能都齐全完备。

顶端充电接口有两个,一个为USB输出口,一个为支持双向充电的Type-C接口。在青一色灰银的移动电源上面,点缀着粉红色USB输出口醒目惊艳。左侧四盏蓝灯代表电量,属于比较传统的设计。

其中不同的是,在Type-C口与电量指示灯中间,有一颗椭圆型的灯。它是无线充电指示灯,具备蓝色和绿色两种灯光颜色。未充电时,指示灯为蓝色;开始无线充电时,指示灯为绿色。无线充电区域未对准时,指示灯为蓝绿交替闪烁。

说了这么多,极科君总结下南卡无线移动电源POW-2的亮点。其中之一当属于无线快充,目前无线充电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手机支持无线充电,不少无线蓝牙耳机也支持无线充电。出门不用带线,轻松使用感应充电体验绝佳。

使用两个充电接口,配合无线充电,同时充三台手机的体验想想都开心,效率非常之高。3台设备同时充,充电宝很容易就电量枯竭。这时,搭配PD充电头和快充线,4小时左右就可以为充电宝补充完能量。从整体设计上看,考虑得还是蛮周到的。

充电,除了快,还需要安全,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南卡无线充电宝POW-2使用过程中,在发热方面控制得十分优秀。采用高纯度聚合锂电池,分层导热循环系统,在用料在设计上做了不少功夫。

产品设计得再好,在量产或者实际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几率出现不可控状况。这时,就需要安全保护系统加持。南卡提供的9种安全防护,包括金属异物保护、温度保护、输出短路保护、输入过压保护、电池过充过放保护、电磁场保护、RESET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等保护措施,确保使用安全。

最后,看缺点,就是充电线接口不够丰富,当然这也几乎是所有移动电源(充电宝)的通病。虽然支持无线充,但还是希望充电线越丰富越好,至少配一条快充线体验体验。作为一款可以当手机支架用的移动电源,支架的设计可以再用功一些,目前过于纤薄,体验感不是很完美。

总得来说,在体验南卡无线充电宝POW-2的时候,感觉能把充电宝玩出这么多新花样已经不容易了。几乎满足了人们各种场景的使用需求,相信大家看了也会有些许的心动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