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樵夫送柴,见财主后院流出白物,他捞起晒干救数千人

 haior 2022-05-27 发布于重庆

明朝成化年间,湖州德清县武康镇秋山村有一个人名叫萧青山,父母都已经老迈,膝下的儿女又年幼,家里只靠他养家糊口。

萧青山除了种地,平常还以打柴卖柴为生,费时费力又辛苦,却挣不了几个钱,因此日子过得很拮据。

有一年冬天,萧青山去县里给一个老主顾送柴。他赶着驴车,运了满满一车的柴禾,天不亮就出发,到了老主顾家门口,天也刚蒙蒙亮。

老主顾收了柴,却不肯按原先说定的价钱给他,反说萧青山送来的柴有些潮湿,品相不好,要扣下二十文。

萧青山一听就急了,求那主顾道:“张老爷,我这车柴也卖不了几个钱,你再抹去二十文,我就没什么赚头了。这柴都是小人从山里打下来的,都是选的好的,又晒了好几天,并没有沾水,顶多是来的路上沾了些露水,不妨事,我保证,好烧的很。”

那张主顾却说道:“你说好,我却看着有些潮,让你少二十文你不肯,不如这样,你先把柴给我堆到我家柴房里去,我若是用了几天,果然好烧,再给钱你,你看如何?”

萧青山连忙堆起笑说道:“不瞒张老爷,我家丫头病了,就等我卖了柴给她请大夫去,您大发慈悲,还是按原先定的价钱给了我的好。”

民间故事:樵夫送柴,见财主后院流出白物,他捞起晒干救数千人

张主顾听了这话,却板起脸,冷笑一声:“既然如此,你还把柴拉回去好了,我以后再不用你送柴来了!”

萧青山一听慌了,张主顾不买他的柴,这么远的路赶到县里,他岂不是白来一趟?白来一趟也就算了,但他女儿等着钱看病,这个事却不能延误。因此只好低声下气,准备就让了二十文,将柴卖给张主顾。

正要妥协,旁边的大宅院却开了门,只见一个老者走了出来,身穿宝蓝色夹绸直裰,粉底皂靴,花白的胡子,一脸慈祥。

老者和善地朝萧青山招招手,说道:“小哥,你来,我看看你的柴。”

萧青山听了,连忙赶着驴车来到老者家门前,旁边的张主顾倒没有说反对的话,反而端起笑跟老者打了个招呼,原来这老者姓林,人称林员外。林员外也跟张主顾寒暄了两句,那张主顾才不情不愿地回屋去了。

林员外看了看萧青山的柴禾,点头说道:“不错,都是好柴,我买了。”说着,掏出了二两银子,递给萧青山。

萧青山看到是二两银子,吓得不敢接,连忙说:“林员外,我这一车柴,才卖一百多文,你给我二两,我可找不开。”

林员外笑道:“拿着吧,我刚听说,你家里孩子病了,你把这钱拿去,给孩子看病要紧。”

萧青山听了这话,连忙朝林员外拜了拜,又说道:“不敢瞒着员外,我家丫头想来也不是什么要紧的病,这卖柴的钱拿回去,给她请个大夫尽够了,不敢多拿。”

民间故事:樵夫送柴,见财主后院流出白物,他捞起晒干救数千人

林员外听了这话,却仍将二两银子掷进他怀里,说道:“小哥,你是个实诚人,既然如此,以后我家的柴就由你来送了。这钱就当是先支给你,等超过了二两银子的柴钱,咱们再算账。”

萧青山见林员外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心里十分感动,只好将银子收了下来,对着林员外谢了又谢,才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赶紧让家里人去请了大夫,原先以为女儿的病不要紧,没想到郎中一诊断,却是个险症,一百多文哪里治得好?最后前前后后抓药就花了一两多银子,这才将女儿的病完全治好了。

萧青山心里一阵庆幸,对他妻子钱氏说道:“幸亏林员外给了我二两银子,不然我只拿了一百多文钱回来请郎中,哪里能看得起病?再要出去借钱,这年头,哪里有人肯把一两多银子借给咱们。要真是那样,咱们家丫头的病就要耽误了。”

钱氏听了也念佛不已,说道:“真是多亏了林员外。林员外对咱们闺女有恩,以后你送他家的柴,要细细挑选,尽量把好柴送给他,不能有一丝懈怠。该做十文一担的,你卖他八文一担,不能卖贵了他。”

萧青山点头:“这个不消你说,林员外救了咱们丫头,这比什么都值钱。我以后就是一文钱不要他的,免费给他送柴也使得。”

于是往林家送了有二两银子的柴后,他也不点破,仍旧免费往林家送柴。后来被林员外察觉了,喊他来,问道:“你来我家送柴,少说也有十多次了,你之前说一车柴是一百多文,那么十几次也早已经超过了二两,怎么不来支银子?”

民间故事:樵夫送柴,见财主后院流出白物,他捞起晒干救数千人

萧青山就把女儿的事情说了,又感谢了一番林员外。林员外感叹:“见过很多占便宜不嫌多的,像你这般实诚又知恩图报的,真是不多见啊。”

心里欣赏他,后来府里有些需要去别处采买的,就把活计交给萧青山,因为这个缘故,萧青山也攒下一笔钱来。

回去和妻子商量,有了本钱,不如寻个别的营生,毕竟卖柴是又辛苦又赚不到什么钱的。

商量来商量去,因为钱氏做饭的手艺好,最后夫妻俩在码头上支起了一个摊子,早晚卖些馒头和简单的饭菜,因为他家做的吃食味道好,量又足,几文钱可以勺一大碗,所以码头上的工人都愿意到他这里来吃。

虽然本小利薄,但是薄利多销,长期经营下去,利润也很可观。

这之后,萧青山虽然有了自己的营生,不再卖柴了,但是林家的柴,他还是心里惦记着,会抽空上山砍了送去,以报答林员外对他的关照。

再说这林员外,有数十万贯的家资,良田、房舍,不计其数,他又会持家,又会做生意,因此家业越来越大。林员外到四十多岁,才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林涛,千般顺从,万般疼爱,但凡儿子想要的,都尽量满足他。

那林涛从小锦衣玉食地长大,就养成了奢侈的性子,喜欢的东西,数十倍地买回来,不喜欢了,立刻就能丢开手,弃如敝履。渐渐长大,更是常常把珍宝当瓦砾,随意抛费,只求自己高兴,任意妄为。

民间故事:樵夫送柴,见财主后院流出白物,他捞起晒干救数千人

林员外见儿子有些不像样,才下定决心要管,可是已经不太管得住了。林员外还常常将萧青山的事说给林涛听,在林涛面前,夸奖萧青山知恩图报、不贪钱财,自食其力、有志气、有骨气。让林涛多与萧青山这样有德行的人往来。

林涛听了这话,非常不屑一顾,他心想:“我结交的,一向都是有头有脸的体面人,怎么能跟一个在码头上卖吃食的樵夫来往呢?”于是并不把林员外的话放在心上,依旧每天呼朋唤友、花天酒地。

过了几年,林员外去世了,家业由儿子林涛继承。

林员外在时,多少还能约束一二,又有他管着家中生意、账目,每年都有进项,即使林涛肆意挥霍,也不至于伤筋动骨,还能撑得住。

但是等林员外一死,林涛就没了约束,挥霍起来更加无度。

林涛为了吃一道茄羹,能花十几只鸡去配;为了喜欢的物件,加价十倍、百倍也要买下来;没钱花了,就将良田贱卖了,该收一千两的,他只收了六百两;他又不懂经营生意,全由着底下人做主,导致铺子里的那些管事的,个个中饱私囊,将一个个生财的金铺,都变成了空壳子。

有一次,萧青山又来林家后院送柴。那后院有一条河流通到外面,萧青山远远看到那河里白茫茫一片,飘着许多成片或者颗粒的白物。

走近了一看:竟然是胀开了的白米饭,还有银耳等物。这些食物别说是贫穷人家,就算是一般的富户,也是好东西,可是在林府里,却是大把大把地丢弃了。

民间故事:樵夫送柴,见财主后院流出白物,他捞起晒干救数千人

萧青山见了,十分地痛心,就来到林涛面前,苦心劝他:“林少爷,当初林员外苦心经营几十年,才攒下这样的家业,你这样铺张浪费、奢靡无度,林员外知道了,怎么安心呢?况且你如此花费,就算是金山银山也有用尽的一天,到时候又该怎么办呢?还是应该支棱起来,好好打理祖产,才不至于坐吃山空啊。”

林涛原本就不大喜欢他,林员外死后,别人对林涛又一向只有奉承没有批评的,如今却听到这萧青山竟然敢如此对他说话,更加不高兴,于是立刻让人过来,赶了林涛出去,并且让他以后都不用再来了。

过了几天,却又听下人来报,说萧青山求见。林涛不见他,萧青山就苦守在门外,过了大半个月,终于把林涛给蹲到了。

萧青山正想开口,林涛摆手说道:“如果是不入耳的话,你就不用说了。如今林家是我当家,你算什么人物,竟然也敢来指手画脚?以前是看在我爹份上,不跟你计较,可你再有下次,我就让人打你出去,绝不留情!”

谁知萧青山却说道:“小人不是来劝林少爷的,小人是想说,后院那些食物白白倾倒了可惜,既然是少爷您不入眼的,不如少爷您发个慈悲,让小人收了去,就按外面收的价钱,小人给钱就是。”

林涛一听,心想:我父亲一向还说你不贪钱财,现在看来不过是沽名钓誉。在我跟前装模作样,见没有效果了,如今就腆着脸凑上前,连潲水也要。

想到这里哈哈大笑,大手一挥说道:“潲水而已,我林家还在乎你那几个钱?给我家下人擦鞋都不够的,就赏你了吧!”说着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民间故事:樵夫送柴,见财主后院流出白物,他捞起晒干救数千人

从此,萧青山每天都来林家收倾倒的食物。收回去后,将那些大白米饭用水清洗干净了,用筛子筛一遍,然后晒干了,再放到锅里,夯成一块一块的米饼,放到地窖里储存;以及那些银耳、蔬菜,都洗干净了,晒成菜干,用一点盐积了,都装进大缸里,然后放到地窖里存放。没多久,就放满了一整个地窖。

有好事者听说了萧青山每天来林家收潲水的事,就四处散播谣言,说萧青山夫妻俩在码头开的那个吃食摊子,为什么吃食卖那么便宜,味道又好?其实是用从林家收的剩饭剩菜做的。

那林家是县里数一数二的大户,林少爷吃一顿饭,要花几十两银子,请的是皇宫里退下来的御厨,用的是顶级的食材,能不好吃吗?

大家一听,原来自己吃的是林家的潲水。虽然都是贫苦人家,也觉得被欺骗了、丢了面子,于是就都不来萧家吃食摊了。

萧家夫妇连开了半个月没有生意,只好将摊子收了,依旧回家种地、卖柴,但是萧青山依然隔几天就去林家收潲水。

妻子钱氏就问萧青山:“相公,你将林家的潲水都收回来作甚,又让我把它们洗干净了晒干,从早忙到晚,是作何用呢?别人都怀疑我们家拿潲水来卖钱,害得咱们生意也做不成了。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也告诉我一声,我才踏实。”

民间故事:樵夫送柴,见财主后院流出白物,他捞起晒干救数千人

萧青山听了这话,叹一口气,就对钱氏说:“不瞒你,我前段时间,做了一个梦。梦到林员外来找我,跟我说,林少爷这样下去,终究有一天是要败落的,弄得不好,连性命也不保。林员外就让我把林家丢弃的饭菜都拖回来,晒干储存,他说以后自然有用。我醒来后,觉得这梦做得有鼻子有眼的,十分周密详细,我就按照梦里林员外说的做了。以后要是能靠这些救林少爷一命自然是好,就是不能,以后遇到个灾年荒年,这些干粮也能保咱们不饿死。”

钱氏听后,也觉得这梦古怪,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应验了。于是此后更加细心处理剩饭剩菜,不理会别人说什么。

再说那林涛,过着游手好闲的日子久了,也觉得无趣,就想去做官。但是他从来不肯下苦功读书,林员外在世的时候,就是按着他头读书,也只考了个童生,连秀才都不曾中。如今想做官,又怎么有门路?

林涛却想:“我那死去的爹,从前逼着我做学问,只知道骂我,说我这辈子都考不中秀才,更别提做官光耀门楣了。可是他哪里知道,这世上就没有钱办不成的事!我到要让他看看,我是怎样为林家改换门庭!”

林涛脑子活泛,于是花三百两银子捐了一个监生,可以直接入场参加乡试。又寻了一个有才学的贫家子弟,身形与他有七八分像,许了一千两的谢银,让那人穿上他的衣服、打扮成他的模样,去代他考乡试,如果考中,还有重谢。

民间故事:樵夫送柴,见财主后院流出白物,他捞起晒干救数千人

到了那天,那人穿上林涛的绫罗衣裳,又寻了变戏法的给他脸上装扮一番,乍一看,还真是林涛的模样。

那人列队进去,过了检查,捧卷归号,待在考舍里做了文章,几天过后,早早地交卷出去。别的考生们个个心思都在考试上,也没人仔细观察他;监考的学道又不认得真正的林涛,于是竟然就这么瞒过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乡试放榜,果然中了举人。

林涛高兴不已,又四处活动,在本地授了主簿的职位,监管粮仓和账目。

林涛豪富,手又一向松,在县衙里,隔三差五就请同僚和下属们吃饭,愿意和他交好的,他都重重地谢人家,送的礼物,少的几十两,多的上百两,超过大家几年的薪水都不止,因此大家都抢着奉承他。

林涛在县衙里混得如鱼得水,只觉得做官也没什么难的。每天去衙门,正事不做,一应交给手底下的人,而他就是拉着人吃喝玩乐,别人也乐得占便宜。

却不想到了年终,县令让他对账,才发现数目竟然大大地不对,开了库房,竟然少了数千两银子。

原来是底下人知道他糊涂,从来不正经管事务,于是伙同贼人盗了数千的官银,加上账上的缺漏,加起来竟然有上万两。

县令大怒,命林涛将缺的银子都补上来,不然就要将他发配西南。林涛想不到做了个主簿反而惹上这个灾祸,心里暗暗叫苦,连忙回家筹措银两,回家才发现账上的现银也只有两千多两。凑不齐现银,林涛就只好变卖田地和铺子。

民间故事:樵夫送柴,见财主后院流出白物,他捞起晒干救数千人

家里管家报上来,才知道田地基本上都被他之前变卖了,铺子也是年年亏空,只有往里填银子的,没有多赚出来的,许多早就入不敷出,欠了外面许多银钱,要拿铺子去抵亏空。

林涛大怒,要拿底下人是问,没想到那些人早听了风声,卷了银子跑了。最后没办法,东拼西凑,将家业都抵干净了,才凑足了一万两银子的缺漏。

又过了半年,当地突然发了蝗灾,田地颗粒无收,百姓们快要饿死,就都涌到县里来,求衙门开仓放粮。

县令命人开了粮仓,这才发现,东仓西仓里,全都是已经发了霉、长了芽的陈粮,南仓北仓里,上面浅浅一层是粮食,底下竟大多是瓦砾、石块和稻草。粮库里的粮食,十之去其八,哪里够拿来救济百姓的呢?

主簿一职,向来就是管当地的钱粮、户籍,因此这事又在林涛身上。县令又惊又怒,捉了林涛来问,林涛却是一无所知。

原来是下面守粮仓的庾吏早将粮仓中的粮食偷偷变卖了,换成潮湿的坏粮,瓦砾和砖块、稻草,林涛只顾享乐,哪里知道这些?

县令气个仰倒,将林涛打了八十板子,关进牢里,等事情完后,就要将他问罪。

萧青山听说了这事,连忙去求见县令,将自己有存粮的事说了,又请县令明察秋毫,那林涛失职不假,但绝对不会是他卖了粮仓里的粮食。

民间故事:樵夫送柴,见财主后院流出白物,他捞起晒干救数千人

县令也知道林涛肯定不是偷卖粮食之人。只是他做事实在离谱,如今赈灾的事又在这里,只能拿他去顶替。粮库的事情不解决,林涛八成是要被砍头的。

如今听萧青山说有粮,十分高兴,于是答应他,如果能解了燃眉之急,可以将林涛从轻发落。

于是,萧青山就将这么多年来储存的干粮拿了出来,一户户地发了下去。百姓们得了干粮,回去将干粮用水浸泡,放到锅里去蒸,喷香扑鼻,十分好吃。因为这些干粮而活下来的人,起码有数千人。

后来有外地的商队运了粮食来县里,县里的饥荒就慢慢地解决了。

县令将林涛放了出来,但是往上面奏报后,削了他所有功名,让他回归白身,变成一介平民。

林涛知道是萧青山救了自己后,十分羞愧,他找到萧青山,流泪说道:“当初不曾听你之言,才落到如此地步,我真是愧对林氏一族。如果不是你搭救,我哪里还有命在呢?如今我一贫如洗,这是我自己导致的恶果。”

萧青山连忙安慰他:“林少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当初林员外也是白手起家,你是他的儿子,虎父无犬子,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林涛又问:“只是我心里有疑问,你只是普通乡野人家,怎么能拿出那么多粮食,救了县里的百姓呢?”

萧青山就将自己当年的梦境说了,又将自己多年来收集林家剩饭剩菜后怎么处理、怎么保存的事说了。

民间故事:樵夫送柴,见财主后院流出白物,他捞起晒干救数千人

林涛听了,感叹不已,对萧青山说道:“没想到父亲已经去世,却还记挂着我,我真是不孝啊。当年的我实在是愚蠢,还以为你是贪图那点潲水的利益,心里还瞧不起你,没想到,却是那些潲水救了我一命。”

萧青山又劝他重振旗鼓,去做生意,又拿出自己多年来积攒的一百两给他做本钱。

林涛从此洗心革面,脚踏实地地做生意。没想到他读书没有名堂,却是个天生的生意人,只是以前仗着家资丰厚、不愿意劳心劳力去管。

如今发愤图强,两年后就攒下了上千两的家资,虽然和以前的林家不能比,但这毕竟是靠他自己的双手挣出来的,他还年轻,以后还大有可为。

后来,林涛向萧青山求娶了他的女儿恩娘为妻,萧青山变成了他的老丈人,一家人和和睦睦,幸福地过了一生。

静月斋寄语:

俗话说“三穷三富过到老,十年兴败多少人!”这世上没有永远的富贵,也没有挥霍不完的财富。富一代和富二代的最大区别,就是在于人的品质、认识是完全不同的。富一代有钱,但都是自己辛苦打拼来的,知道钱财来之不易。而一些败家子的子孙,往往再多的钱,也能很快就糟蹋干净。

又道是“赚钱好比针挑泥,花钱便如水冲沙!”一个大手大脚乱花钱的人,绝对不能称之为大方,林涛就是个典型的二世祖,还有些小聪明。但最终被他完全瞧不上的穷人救了一命,才终于明白过来。但若非他父亲之余德,一般人到了绝路上,怕也小命都难保啊!

(本文作者:灵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