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草篇——关于蒲公英及近似种

 王挺军 2022-05-27 发布于浙江

每个人心中大抵都有一个梦想,能像蒲公英那样的自由飞翔,去追寻自己的诗和远方。

许多曾经带过孩子的人,大多都曾经陪着自家宝宝听过一些儿歌或谜语,其中或包括有关蒲公英的儿歌,如这首:“轻轻微风呼呼吹,蒲公英儿翩翩飞,好像一把小小伞,迎着风儿缓缓追……”

在郊游时,你我或曾俯身拾起过蒲公英的白色绒球,搁在手上轻轻一吹,看那小伞飞舞着,看小孩欣喜雀跃着,而乐在其中,沉浸在其中。

小小的蒲公英,曾经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长大后,又会把蒲公英的故事,绘声绘色一番,转而讲给孩子们听。

一、本草之蒲公英

蒲公英具有天生的漂亮的花与果,但其最重要的功用主要还是体现在药用价值方面。蒲公英为清热解毒的常用中草药,尤以治疗疔疮肿毒、乳痈见长。

蒲公英入药,始载于唐代《新修本草》之蒲公草。《新修本草》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其文中记载:“蒲公草。味甘,平,无毒。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之,及封之,立消。一名构耨草。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可见在当时,蒲公英不仅是药材,也是一种食材。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地丁、金簪草与羊奶奶草等。《土宿本草》云:“金簪草一名地丁,花如金簪头,独脚如丁,故以名之。”

按《中国药典》,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釆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药材大致性状为:根略呈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毛茸;叶皱缩成团,或成卷曲的条片,外表绿褐色或暗灰绿色,叶背主脉明显。有时有不完整的头状花序。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色灰绿、根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全草入药,应为带根全草。饮片通常为切成粗段。蒲公英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疔疮肿毒、乳痈、目赤咽痛、肺痈、湿热黄疸等症。

《本草正义》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尤为捷效。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文中提及鲜者捣汁温服,蒲公英鲜药服用或具奇功,若具条件,亦可临症以验之。

二、植物之蒲公英

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习用的蒲公英为同属多种,故《中国药典》规定,蒲公英属多种均可作为蒲公英入药。

在国内分布的蒲公英属约有70余种,有开黄花、紫花、白花等。入药应以开黄花的种为宜,以符合历代本草典籍之性状描述,也即蒲公英同属之近似种,包括蒲公英、碱地蒲公英(又名华蒲公英)、东北蒲公英Taraxacum ohwianum Kitam.、荒漠蒲公英Taraxacum monochlamydeum Hand.-Mazz.与异苞蒲公英Taraxacum multisectum等。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为菊科蒲公英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含白色乳汁。根圆柱形,深长,叶基生,排成莲座状,叶片宽倒卵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渐狭,边缘具细齿、波状齿、羽状浅裂或倒向羽状深裂,顶生裂片较大,三角状戟形,近全缘,侧生裂片较小,宽三角形,具细齿,上面疏被蛛丝状柔毛,下面近无毛,叶柄具翅,被蛛丝状柔毛。

蒲公英的花葶与叶等长或稍长,上部密被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直径约3.5cm,总苞钟形,总苞片23层,卵状披针形,上部紫红色,先端背部具小角状突起,花全为舌状,多数,鲜黄色。瘦果倒卵状披针形,暗褐色,上部具小刺,顶端具喙,长约8mm,白色冠毛刚毛状。花果期46月。

蒲公英广泛生长于中、低海拔地区的路边、田野、山坡上,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碱地蒲公英,在植物志里学名已修订为华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生于海拔3002900m,稍潮湿的盐碱地或原野、砾石中。

碱地蒲公英主要特征为:小叶为规则的羽状分裂总苞片先端无角状突起花冠黄色瘦果披针形,喙长35mm

三、近似种类之苦苣菜

旧时本草典籍介绍蒲公英时,常会言及近似苦苣菜,以作比较。如《本草纲目》:“蒲公英草生平泽田园中。茎、叶似苦苣,断之有白汁。堪生啖。花如单菊而大。四月、五月采之。”

苦苣菜与蒲公英一样,皆为清贫的食用野菜。《诗经》云:“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苦苣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不失为一种山野佳品。

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为菊科苦苣菜属植物,一、二年生草本,俗名苦苣、滇苦荬菜、滇苦菜、苦马菜等。根圆锥形,须根多数,纤维状。茎直立、中空,高5090cm,具棱。叶互生,叶片长圆形至倒披针形,羽裂或提琴状羽裂边缘具不整齐的刺状尖齿,基部叶有短柄,茎上叶无柄、呈耳廓状抱茎、边缘具刺状尖齿。头状花序数枚,顶生,总苞圆筒状,花全部为舌状,黄色。瘦果倒卵状椭圆形,扁平,冠毛白色,细软。花期46月。

苦苣菜,生于山坡、林下或平地田间、空旷处或近水处,甚则荒野上,海拔1703200m,广布全国。

苦苣菜,全草入药,性味苦、寒,具祛湿、降压、清热解毒的功效,《本草纲目》谓之:“苦苣捣汁敷疔疮,殊验。青苗阴干,以备冬月为末,水调敷之。”另外在民间,苦苣菜做为牲畜的青饲料,也有栽培以做蔬菜的。

在困难时期,春天青黄不接之时,饥饿的人们上山采野菜,要靠苦苣菜充饥。虽然带些苦味,却也营养丰富,帮忙无数贫民渡过了一个个难关与艰难困苦的岁月。故有赞之,“苦苣花香,常吃身体硬邦邦;苦苣叶苦,常吃好比人参补”。

在北方某些地方,苦苣煲汤,因为风味独特,具有清凉降火、消炎解毒的功效,广受欢迎,被誉为“民间第一汤”。

四、近似种类之黄鹌菜与《救荒本草》

菊科黄鹌菜属植物黄鹌菜Youngia japonica (L.) DC.,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别名黄鸡婆、黄花菜、山芥菜、野青菜等,总之与菜有关,自然是一道透着天然清香的美味野菜。

李时珍谓之:“此菜二月生苗,田野遍有,小科如荠。三、四、五月开黄花,花与茎、叶并同地丁,但差小耳。一科数花,结细子,不似地丁之花成絮也。野人茹之,亦采以饲鹅儿。”

黄鹌菜生于山坡、路边、林下和荒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按《中药大辞典》,黄鹌菜以全草或根入药,性味甘味苦、凉,能清热解毒、通结气、利咽喉。

黄鹌菜的基部叶丛生,倒披针形,提琴状羽裂,顶端裂片大,先端钝,边缘有不整齐的波状齿裂,茎自基部抽出一至数枝,茎生叶互生,通常12枚,叶片狭长,羽状深裂。头状花序小而多,排成聚伞状圆锥花丛,外层苞片三角状或卵形,内层苞片披针形,花冠黄色,边缘为舌状花,中心为管状花,瘦果棕红鱼,顶端无喙,冠毛白色。花期45月。

黄鹌菜作为野菜,本人觉得其口感比蒲公英要好些,也曾多次去野外采挖以食用。它富含膳食纤维和果胶等成分,能缓解肠道便秘而清肠排毒,堪称为热性体质患者的良药。

黄鹌菜的食用价值,始出《救荒本草》。该书作者朱橚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五子,英国学者李约瑟曾高度评价朱橚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野生植物除了在日常可兹食用外,若遇灾年,更可以救荒。《救荒本草》的编著,以救荒为宗旨,“荒岁按图而求之,随地皆有无难得者,苟如法采食可以活命,是书也有功于生民大矣”。

《救荒本草》共两卷,分草部、木部、米谷部、果部、菜部,图文并茂,记述植物414种,其中276种都是以前的医书没有记载的。故,《救荒本草》此书不仅有利于救荒,也有利于普及植物学知识,并流传国外,影响深远。

黄鹌菜属还有一种红果黄鹌菜Youngia erythrocarpa (Vaniot) Babc. et Stebb.,与前种黄鹌菜的区别主要在于叶片顶裂片三角形,基部截形,外苞片线状披针形,瘦果暗红色。红果黄鹌菜在杭州一带有分布。

五、蒲公英其它近似种类

菊科有多属的植株,具类似蒲公英(基生叶羽裂、种子具白色冠毛)的形态特征,除了前述的苦苣菜属、黄鹌菜属,还包括翅果菊属、苦荬菜属等。

譬如,菊科翅果菊属多裂翅果菊Pterocypsela laciniata (Houtt.) Shih,别名山莴苣等,多年生草本,根粗厚,分枝成萝卜状。茎直立,高达1m,上部圆锥状花序分枝,全部茎枝无毛。叶片轮廓为披针形或狭长圆形,规则或不规则二回羽状深裂,无柄,顶裂片狭线形,下面粉白色。舌状花淡黄色或白色。花果期811月。

抱茎苦荬菜为多年生草本,生于荒野、路旁及山坡,广布全国。菊科苦荬菜属植物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 (Bunge) Hance,又名抱茎小苦荬、苦碟子、苦荬菜等。在中国植物志中,又归入小苦荬属。近来有植物学专家把它归入假还阳参属如尖裂假还阳参,而尖裂假还阳参原种在浙江未见分布记载。哦,类似分类学的争议在此就不论了。

抱茎苦荬菜的茎直立,基生叶长圆形,边缘具齿或不整齐羽状深裂,上部茎生叶先端渐狭成长尾尖,基部宽成耳形抱茎,全缘。头状花序具梗,排列呈伞房状圆锥花序式,舌状花黄色,顶端5齿裂,瘦果具短喙,喙长0.61mm。花果期47月。

在古时,大抵苦苣菜与苦荬菜不分,在不同地方均可作为苦菜,供食用。苦苣菜属的冠毛具较粗的直毛和极细的柔毛,而苦荬菜属、黄鹌菜属和翅果菊属等的冠毛仅具较粗的直毛和糙毛,故植物特征上有所区别。

至于菊科泥胡菜属植物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 Bunge,茎直立,花全为管状,紫红色,基生叶莲座状,羽状深裂,但叶片下面密被白色丝状毛,与蒲公英属特征明显不同,应易于别之。

六、总而言之

在蒲公英属及近似种类各属中,瘦果喙部的大致情况为,蒲公英属的瘦果顶端具长喙,黄鹌菜属的瘦果无明显的喙部。苦荬菜属具喙部,翅果菊属具粗短的喙部,苦苣菜属无喙。

综上所述,蒲公英药材与近似种的区别特征大体如下:

1部及根头部。蒲公英的根略呈圆锥状,长37cm,表面棕褐色,皱缩,靠近根头常有横道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

2叶片。蒲公英均为基生叶,莲座状,叶片呈宽倒卵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先端钝或急尖,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有时倒向羽状深裂或大头羽状深裂。

顶生裂片较大,三角状戟形,近全缘,侧生裂片较小,宽三角形,具细齿,上面疏被蛛丝状柔毛,下面近无毛,叶柄具翅,被蛛丝状柔毛。而其它如翅果菊、苦苣菜与苦荬菜的枝叶无毛,黄鹌菜的叶及叶柄无毛或具疏短柔毛。

3、花序。蒲公英的花葶没有分岔,只有单一顶生头状花序(一葶一花),直径约3.5cm(较大),总苞钟形,总苞片多层,先端背部具小角状突起,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黄褐色。即蒲公英没有茎干和枝条,只有花葶。其它近似种类均有茎干和分枝的。

5、瘦果。蒲公英瘦果呈倒卵状披针形,暗褐色,上部具小刺,顶端具喙,喙部较8mm,白色冠毛刚毛状。其它近似种类大多无喙或喙部粗短。

另外,蒲公英干品的味微苦,具独特的香味。个人感觉闻起来比较舒服,大概与其鲜品富含乳汁有关。

因药用部位为干燥全草,故蒲公英应带根部,带根的全草。现今有些种植基地,蒲公英地上部分每年会被收割几次,这样的蒲公英只能作为野菜食用,药性有所影响,应该是不能作为药材入药的。

近些年来,蒲公英曾一度被网络上炒作得沸沸扬扬,几乎成了具抗癌与保健等各种功效的“神药”。其实,蒲公英还是蒲公英,普通的草本植物,至于它的功用,首先它是一种食材,一种鲜嫩可口的野菜。在《本草纲目》中,亦被归在菜部的。

然后,它才是中草药,一种具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等功效的中草药。如《救急方》用以治多年恶疮及蛇螫肿毒:“蒲公英捣烂,贴。”

蒲公英之配伍入药,常与金银花相互为使。如《本草新编》曰:“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夫蒲公英止入阳明、太阴二经,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蒲公英不可与金银花同于功用也。然金银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

据现代医学的进一步研究,证明蒲公英具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被称为天然广谱抗菌药。有个中成药蒲地蓝消炎片,常用于治疗咽喉痛、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即以蒲公英与板蓝根等作为主要原料而制成的。

将蒲公英凉拌,或是烧汤,均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当然,无论食用,还是入药,蒲公英素为苦寒之品,脾胃虚寒者宜慎服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