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十年代,一位扬州市民把一件祖传瓷器以18块钱卖给了文物商店 专

 衆妙之門 2022-05-27 发布于陕西
七十年代,一位扬州市民把一件祖传瓷器以18块钱卖给了文物商店。专家乐死了:国宝啊!价值40亿。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瓷器,如此值钱呢?而这么好的东西,18块钱就出手了,这不是拿翡翠当青菜吗?
20世纪四十年代,这只梅瓶被一位喜欢附庸风雅的地主看到了,随后予以收藏。那么,这其中的过程到底是什么样的,比如是从没落的人家讨债无果强行拿走的还是花钱买到了,就不得而知了。随后,这个地主举家迁到了扬州,这件梅瓶也跟随主人来到了这里。
但是这只梅瓶的珍贵之处并没有被地主发现,依然只是作为一件有年份的漂亮的瓷器摆件放在书房的博古架上,地主经常对它进行擦拭。
后来,这个地主因病去世了,梅瓶则交由他的老婆保管。这位老太太以前隐约听丈夫说过,这是一件好东西,现在又是丈夫的遗物,作为一份念想,所以一直细心呵护,从不轻易拿出来示人,因此很少有人知道她家有这个宝贝。
文革期间,破四旧运动开始了,大量古城古庙古董等被收缴后毁坏,这件梅瓶自然也在“四旧”之列。为了让梅瓶逃过一劫,老太太煞费苦心地用墨汁将蓝色的瓶身刷成了黑色,使它宝气全无,这才得以保全下来。
自从地主去世以后,这个家庭也就慢慢衰败了。
文革过后,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捉襟见肘,万般无奈之下,老太太的儿子偷偷将这个梅瓶拿了出来,卖给了当地的扬州文物商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时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员也不是很专业,并不知道这件文物的真正价值,被当成了普通文物,所以只给了他18块钱,就收购了这件稀世珍宝。
此后数年,这件珍贵的梅瓶一直被放在文物商店的库房里,无人问津。直到有一天,南京博物院的一位专家到扬州出差,偶然在库房里看到了这个已经落满灰尘的梅瓶,当即大吃一惊啊!他小心翼翼地把上面的灰尘擦拭干净,终于为这件命运多舛的瓷器验明了正身——这是一件珍贵的元代宫廷遗物。随后,这位专家把它带到了南京博物院收藏。
真是“深藏闺中无人识,偶露容颜天下惊!”啊。
2005年,扬州博物馆成立后,又想起了当年的那件梅瓶,经过一番交涉,这只梅瓶总算又重返故地,被扬州博物馆收藏。
那么,这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瓷器呢?经历竟然如此传奇。
它是元代的霁(jì)蓝釉白龙纹梅瓶,高43.5cm,口径5.5cm,底径14cm,最大腹径25.3cm。通体施霁蓝釉,色泽鲜明纯正,云龙形象精美生动,宝珠施青白釉。主纹用竹刀刻划一条飞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并衬以珊瑚枝一样的四朵火焰形云纹。飞龙威武、悍猛,腾空飞舞于万里蓝天之中,颇有叱咤风云之势。
喜欢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蒙古铁骑一路南下,于1271年11月推翻了汉人统治的政权,建立元朝。然而好景不长,这些来自苦寒之地的蒙古人,很快就被中原的荣华富贵腐蚀掉了,1368年又被朱元璋赶回了北方老家,元朝政权仅存在了97年就灰飞烟灭了。
众所周知,宋朝尚文,宋朝的皇帝文化艺术造诣都很高,对于瓷器除了实用之外,还有艺术欣赏方面的需求,比如,宋徽宗为了烧造一种“天青色”,从而催生了宋朝“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瓷。
这对于元朝的皇帝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他们也没有这份雅好。元朝的皇帝对于瓷器的要求,除了实用功能之外,没有太多别的要求,这从元朝的瓷器普遍都“傻大笨粗重”也可见一斑。
元朝的瓷器均来自景德镇窑。而景德镇窑是元、明、清三朝皇家唯一的御窑厂,这与两宋不同,宋朝有五大名窑(官、汝、钧、哥、定窑)共同为皇家提供宫廷用瓷 。
综上所述,元朝的执政时间短,加上艺术造诣与宋朝相去甚远,而且只有景德镇一窑烧造,所以瓷器自然就少,能够流传几百年且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的,就更属凤毛麟角了,物以稀为贵嘛。
在元朝的瓷器中,最出名的当数“元青花”了,这很多人都知道。
可元青花虽然名气很大,但元霁蓝釉瓷则更加珍稀,因为与元青花相比,它的烧制难度更大,成品率低。
如此珍贵的瓷器,文物商店却只给了18块钱,真的太少了,按当时的社会情况,至少也得给80块钱。
据说,当初瓷器还放在文物商店库房里的时候,被一个法国人知道了,想以40亿收购呢。很显然,他找错地方了。
这只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从江西景德镇瓷窑烧好之后,一路北上进入京城元大都,元朝灭亡后,皇宫被洗劫,随后又流落于民间,颠沛流离了几百年,又来到扬州人家,走进扬州博物馆。
不得不说,战乱年代,人们居无定所,朝不保夕,何况一件器物呢。
最后,这件名贵的元代龙纹梅瓶被放在了扬州博物馆最显眼的位置,成了镇馆之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