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学谦 || 槐 风

 一床书759 2022-05-27 发布于陕西

五月要出行,就往北走。白水往北去,我说的是以白水县城为起点,方位都在其北的杜康沟、方山林场、云台山、铁牛河、雁门山,这些地方在五月份充满了诱惑。
而让其充满诱惑的则在于树木,到了秋天的白水最是迷人的,到处绿绿葱葱,到处浓荫美好,到处花香袭人。这花香很是独特,是铺天盖地而来的,是沁人心脾的。你起初并不知道是什么味道,甚至你不能看见花在哪里,那种香味就肆意地传播。香味里有一股香甜味,是恨不得咬上一口的。是比丁香花的香更加干脆更加舒服的香。啊!是槐花!你终于判断出那是槐花的香味。这个时候开放的还有紫桐花。味道是全不一样的。听张组长说,桐花也是可以做麦饭的,我是特别惊奇的。那一串串桐花比槐花妖艳迷人得多,让人觉得就配作一道风景。没想到她还可以做食物。那真是秀色可餐了。与洋槐花却大不相同,洋槐花天生是要搬上餐桌的,不管是凉调了吃,还是加入面粉蒸成麦饭吃都是绝佳的美食。三马路曾经有一个包子店,最有名的就是槐花包子,你一口下去,似乎能吃出一片春深似海来,所以就有了浩浩荡荡地采摘槐花的队伍了。槐树大概是没有主人的,采摘槐花的人觊觎着她的美味,却不珍爱她的身体,有些人会临时制作个钩子,把花繁的枝丫直接弄断,放在地上采摘。有些枝丫让人很是心疼,她们维持着槐树的平衡,装点着槐树的美丽,也是槐树经历很久,慢慢发芽慢慢长起来的。槐树似乎不会埋怨,不然她应该一生气,来年再不开花。来年她报以人们的又是花繁叶茂。
槐花在这个时候成了送人的佳品,不年不节,却可以以此多打几个电话,多聊聊天,多关心关心。
“方山的槐花开了吗?”“林皋湖的槐花开了吗?”
“我家门前的槐花开了,我摘了很多,你来取吧!”
西巷早都开始卖槐花了,一斤五元钱。
我们也计划一家人去采摘槐花,这是每年的计划。我告诉岳母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吃,这是一个出行的理由,是一个陪孩子的借口。现在想想,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说辞。
槐树的生命力极强,只要有一棵树,就很快会引出一片林来,就像传染病一样,一而十十而百。早些年,我们在地里侍弄果园,最怕遇到槐树,身上刺多,根扎得深,树杆结实,难以砍斫。我老家门前也曾经种了一排槐树,很是挺拔粗壮,作为木料有着绝好的材质。我小时候就听老人说,原来的沟里是不敢独自去的,槐树一到夏天就遮天蔽日。我想到的就是“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那些槐树在我很小的时候,大概就是30年前都做了贡献了,被搬上房梁或者做了矿柱。
是啊,我想说槐树是可作为栋梁之材的。
现在的沟里又过不去了,正在恢复这样的“遮天蔽日”。方山有“槐花节”,这里有十万亩槐花林。连我们住的小区隔壁的一块极值钱的空地里也长了一片槐树,开花的时节就会引得附近的人去采摘。她们有说有笑,快快乐乐,热热闹闹,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一村人一起收场的场景,更想起了一群蜜蜂嘤嘤嗡嗡辛勤劳作的场景。
这个时节,于山、于坡、于沟里还随处可见整体摆放的蜂箱。蜂嘤嘤嗡嗡,欢快而热闹。你从蜂箱前走过,就像面前织了一层跳动着的绸布。你真的会想到蜜,能甜透内心的蜜,淡黄色的蜜,不结成块的蜜——就是我们所说的槐花蜜。蜜蜂其实也和人一样,都是把槐花当成了食物,但做出来的成果却大不一样。但是都因为槐花,让我们的生活尝到了甜头。
我说的槐树就是那种开白花,花能上笼屉蒸成麦饭或者凉调了吃的洋槐,是区别于国槐而言的。洋槐又叫刺槐,原产于北美洲,公元1601年引入欧洲,大概在十七世纪以后传入我国,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涿县志》、《高阳县志》、《怀安县志》都有引进刺槐的记载。
也就是说,洋槐虽然那样浩浩荡荡、无所不在,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年轻的树种。而她身上所蕴含的东西很是“中国”,不得不让我想到了“槐风”一词——朴实而坚韧,美好而实用,普通而坚定,乐观而上进。
我也倔强地认为这样的品格有着遥远的根脉,那就是我们的国槐。我的家乡有一棵国槐,据说长于“汉代”,号称天下第一槐。村里也因此被命名为古槐村。他所散发的香味更为浓郁,花是黄色的,极小,虽然也是一串一串的,但是每一粒却是努力向上的,而且一粒一粒也显得更为独立。国槐结的果子我们称为槐米,槐米是苦的,泡水喝或者入药,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我小时候没少喝过,现在家里陶罐里还存有不少。
国槐没有刺,像是被打磨掉脾气的一位老者,安静的默默的为人们做着贡献。我写过一首诗《当你孤独而逝》,刻意构建了一个浪漫美好的世界,节选如下:
我是一株成长千年的古槐
孤零零的
被围上铁栅栏的古槐
我挥洒了千年的绿荫
千年的幽香
我被像神灵一样供奉
 
一群孩子使我高兴
那样的笑声
烂漫而轻盈的笑声
我忘却了烦恼……
 
一阵风
吹走了那声音
我思考着一棵树的位置
谁比我存在的更早
是另一株树的种子
和另一株与我相视百年的
年轻槐树
……
其实浪漫只是年轻的说辞,老槐树应该诠释更大的精神和境界。
村里像神灵一样装点着“天下第一槐”,这种虔诚超过了所有的预期,我更觉得这个神灵不是迷信,而确实是一种超自然的存在。
村里要在老槐树的南边修一个亭子,想题一个响亮的名字。堂哥问我,我想到了槐风,我藏在心里,却反问他。我们竟然想到了一起。
写于2022.5.24 
作者简介:郭学谦,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白水县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著有散文集《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相遇》《过往》,诗集《这莫不是一次错的相遇》,入选《长安诗风十人选》《长安风诗选中国当代诗人卷》《难忘的时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