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皮书 | 澧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

 晕呱了 2022-05-27 发布于四川

澧县2021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3)

摘要:澧县乡村振兴取得了新成效:农业龙头企业引领特色产业形成新优势;美丽乡村三级联创生态宜居呈现新亮点;村规民约打造乡村治理新台阶;移风易俗助推乡风文明新成效;乡村振兴连片试点取得新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拓新局面。但也存在种粮效益低增产不增收、农村投融资机制不全、基础设施亟需提质改造、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权责不清基层责任过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是:优化品种结构打造县域地标品牌、建好产业园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引导农业规模化发展、增强政策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治理机制激发农民和社会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 澧县 乡村振兴 农业社会化服务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澧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洞庭湖西岸的一个农业大县,在澧县城头山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把中华文明史推前了一千多年。澧县不仅有中国最早的城市,而且是著名的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全县辖15个镇、4个街道,总面积2075平方公里,总人口91.42万。多年来,澧县荣获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油菜生产百强县、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全国葡萄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县、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县、国家卫生县城、中华诗词之乡、湖南省文明县城、湖南省园林县城、湖南省经济强县、湖南省全面小康“十快进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点击进入)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中的问题(点击进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


针对上述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因地制宜和具体分析,全方位、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科学对策,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着手。

1.优化品种结构打造县域地标品牌

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种。品种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品种不优质,产量与品质很难得到提升,农业发展必须重点关注品种结构优化,积极打造县域地标品牌,开拓消费市场。一是规划种植品种类型,优化品种结构。需要政府、农业企业、农户三者之间的深入合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按片区规划品种类型,着力优化水稻、葡萄、柑橘品种结构,增强特色产品优势。以“公司或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和提高品种、质量为中心,以公司或合作社、农户双方获利为原则,共同选择品种类型,政府做好调控、把关工作,推进品种结构优化。二是打造县域地标品牌,开拓消费市场。打造县域地标品牌是提升产品知名度、拓展产品市场、增加农户收入的重要手段。县域地标品牌的打造需要合力支持,政府要做好护航工作,公司或合作社、农户根据优势品种、市场喜爱度打造县域地标品牌。依托城头山“稻作之源”文化底蕴,增强城头山大米的文化韵味,努力打造城头山大米品牌,开拓消费市场;加大受市场欢迎的葡萄品种推广力度,优化葡萄品种结构,打造澧县葡萄品牌,推介“南方吐鲁番”名片。

2.建好产业园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条件。澧县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着力打造具有澧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取得了重大成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还需要利用澧县现有的农业产业园优势,亟需建好产业园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以湖南锦绣千村农业合作社“一园两中心”建设、洞庭春米业扩产提质等为抓手,确保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创牌争优、打造城头山大米品牌的战略目标不变。一方面,加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为产业园区建设提供健全基础设施。政府各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做好产业园区规划工作,加快实现“一园一中心”步伐,建设具有澧县特色的产业园区;财政部门建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投入保障到位,加快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和撬动更多资本向乡村汇聚,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现代化。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新时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有效途径。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需稳定好特色产业,以水稻、葡萄特色产业为基础,不断挖掘发展潜力,提高生产效益,从而提升其孕育、催生二三产业的能力,与休闲创意农业、乡村文化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相融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

3.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引导农业规模化发展

社会化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规模。澧县公益性和准公益性社会化服务较好,但涉农企业主导的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没有普及,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当中,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引导农业规模化发展仍是重点。一是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减轻农户生产劳动力投入压力。当前,留在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数量有限,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风险,以及农户自身投入发展产业资金有限,社会化服务在农业生产的推进方面就尤为重要。二是要强化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在社会化服务主体贷款方面,延长还贷年限、降低利息等,减小还款压力;完善社会化服务主体保险服务,提供抗风险保障;加大社会化服务主体补贴力度,增添社会化服务发展信心。三是健全涉农企业主导的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范围,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面、系统、一体化的服务,减轻农户生产压力,引导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四是建立企业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业态体系。以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入农业服务全过程,建立智慧产业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五是着力引导农业规模化发展。构建以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为核心的制度保障体系和政策体系,在政策与制度双重保障下,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成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在分析市场需求与自身实际情况基础上,推进农业生产,减少因盲目跟风而导致的损失;健全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的法律法规,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4.增强政策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澧县培育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数量不多,不足以支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须加快推进。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搭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平台。要贯彻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好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对人才培育引进工作的作用,注重整合财税、金融、审批等各种政策优势,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做好保障工作;要搭建新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平台,当地政府与农业大学、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地方党校联合办理一个涵盖文化知识、实用技术、农业科技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学习平台,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学习需求。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联合。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重视其他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任务,形成联动机制,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数量,形成各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鼓励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以资金、技术、服务、市场等要素为纽带,大力发展资源共享联合体等新型组织形式,打造一体化的资源共享组织体系。三是引进和培训科技人才。邀请国家、省级中药材、茶叶、葡萄等方面的专家来澧指导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县委组织部积极与省委组织部对接,争取省、市科技特派员组成科技专家服务团,田间地头现场教学培训,推进培训进入田间地头。四是培育乡土人才成为主体力量。总结“三注重三结合”农民职业培训经验,举办澧县葡萄、柑橘等产业领军人才培训班,每个产业培育了一批领军人物和行业带头人。借力“网红经济”培育“网红村播”,拓展优势产品销售渠道;着重培养农技人员,充实到镇街,持续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5.创新治理机制激发农民和社会参与积极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而乡村治理不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还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乡村治理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推进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创新治理机制、激发农民和社会参与积极性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推进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开展软弱涣散村社党组织摸排整顿,推进村社党组织“五化”建设全面达标。严格落实县级部门联审机制,队伍结构全面优化,真正达到“一降一升”的效果。持续开展基层党员和干部队伍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二是推进“三治融合”,提升治理水平。要以自治为重点,促进乡村治理自治机关协调机制的构建,优化治理主体参与乡村治理形式,打通农民和社会参与治理渠道,提升乡村治理自治水平;要以法治为保障,运用法治思维保障公共权利的规范化运行,以法治方式促进农民权力合法保护,加大法律深入基层力度,提升乡村治理的法治水平;要以德治为基础,充分发挥道德规范净化农民心灵、规范农民行为作用,发挥村规民约规范村民作用,健全村规民约制定执行机制,培育乡村公共精神,提升乡村治理德治水平。三是提升农民和社会参与度,激发主体积极性。健全民意表达渠道,通过屋场会、户主会调动农民和社会参与积极性,畅通表达渠道,提升治理参与度,提高成就感;健全教育培训平台,通过教育培训平台提高农民知识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以规范、合理的方式参与乡村治理,提高治理的有效性。

文章图片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