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独秀与近世中国:时代变局中的伟大心灵

 阿里山图书馆 2022-05-27 发布于北京
2021年是建党百年,献礼主旋律影视作品《觉醒年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瞩目,尤其在年轻一代的群体中受到了追捧,引起了各方热烈讨论。
 
有人认为,这部影视作品能产生这样的社会影响在于,它让当代青年人意识到他们在政治课本中死背硬记的知识点,在百年前,却有一群青年人将之奉为真正的理想和信念,并不断在实践中履行和自我牺牲。
 
在百年前的这群青年人中,陈独秀无疑是佼佼者。
 
于和伟在《觉醒年代》中出演陈独秀一角

李泽厚曾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对陈独秀做了这样的评价:
 

“陈独秀一生是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他的主要兴趣是在政治,是在挽救祖国,唤起人民。从康党到革命党,从办《甲寅》到办《新青年》,从领导五四到领导五卅到大革命,他总是站在时代和斗争的主流和急流中,尽管他最后被急流冲刷到岸边,但他仍然在思考着流速和方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家郭湛波也曾评价陈独秀“是中国五十年之大思想家,大政治家;思想之锐敏,魄力之坚强,非他人所可及。是中国近代第一流的思想家。”
 
这位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其实也曾因一生的曲折变化而成为了复杂的历史人物,最后在1942年5月27日长辞于四川江津。
 
人们评价陈独秀,一般着眼于他在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促成的最具影响的其中两件大事:
 
一、创办了《新青年》,发动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
二、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然而这些行动和事件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信念和思想渊源作为个人的行动支撑呢?那些人人都能说得上几句的理想主义话语,到底意味着什么样的内涵呢?
 
《觉醒年代》影视剧中有这样一个让很多人有所共鸣的片段:蔡元培在北大的就职演说中表示,当时的学生求学有一个误区——学习是为了升官发财。而这样的求学理念,在当今社会也屡见不鲜。
 
马少骅饰演的蔡元培一角 在北大就职演讲中发表的有关感言
 
陈独秀在改名《青年杂志》为《新青年》杂志时,也特别提到了这样的现象。并对青年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幸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
 

“吾青年之于人生幸福问题,应有五种观念:一曰,毕生幸福,悉于青年时代造其因;二曰幸福内容,以强健之身体,正当之职业,称实之名誉为最要,而发财不与焉;三曰,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四曰,自身幸福,应以自为造之,不可依赖他人;五曰,不以现在暂时之幸福,易将来永久之痛苦;信能识此五者,则幸福之追求,未尝非青年正当之信仰。”

 
陈独秀提出的青年人生幸福观念依然能指引当下的中国青年探索“什么是有意义的幸福人生”。而他后来提到的“持续的治本的爱国主义”的观念,尤其对现代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家国理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来自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欧阳哲生教授认为:陈独秀是一位不忘情于现实政治的思想家,一位极具现代意识的思想家,也是一位粗犷型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倾向行动,政治重于文化,给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变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是陈独秀逝世八十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三联中读邀请到了欧阳哲生老师为我们讲述《陈独秀与近世中国》,他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工作,对“五四”时代的人物和思想有着系统而独到的见解。在这门课程中,他将结合陈独秀的个人性格特征剖析其思想来源,进而为我们系统梳理陈独秀的思想贡献。让我们沿着陈独秀的生平线索,一起解读这位“永远在行动”的先驱者的思想华章,共同穿越百年巨变的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