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论坛】唱莲花落的都哪去了丨丨许卫国

 昵称79734495 2022-05-27 发布于江苏

唱莲花落的都哪去了

许卫国

莲花落流行于京、津、河北等地。也有人說叫蓮花闹,或莲花乐,源于唐、五代时的“散花乐”,最早为僧侣募化时所唱的宣传佛教教义的警世歌曲。宋代始流行民间。清乾隆以后,出现了职业艺人,同时满族八旗子弟中也有不少爱好者,遂与民间流行的另一艺术形式“十不闲”合流,成为民间花会形式之一“天平会”,曲种名为“十不闲莲花落”,又称“十不闲”或“莲花落”。内容多为写景抒情和演述民间故事的俗曲。演出时,先由全体人员敲击十不闲的打击乐器,做舞蹈动作,唱“四喜”、“八掌”、“架子曲”等曲调,做为序曲,然后演唱莲花落节目。

后来,在乡村经常可以看到一种乞丐,即使衣服很破,也能穿出文艺范。他们手拿快板或者拿着穿了几个小铃铛的牛胯骨,或拿着彩布缝制的蜻蜓一样的所谓苍龙,上面也有铃铛,摇起来叮叮当当响,引入侧耳注目。老百姓说他们是唱莲花落(lào)的。他们不管什么表演形式,唱词大都是一样的,类似套话空话大话假话。他们大多在早饭或午饭之际,如期到达人家门口,见人就千篇一律唱起来,无外乎那几句,比如“苍龙苍龙摇摇头,老板家先盖瓦房后盖楼”,“苍龙苍龙摇摇尾(yǐ),老板家有万担米”,“苍龙苍龙摇摇臀,老板家有聚宝盆,聚宝盆里开金花,不数头家数二家”……,有的高级艺丐,也可即兴创作说唱,见什么唱什么,且押韵上口。比如见到树,就唱“千棵树万棵树,老板是个肉头户”,见到猪羊和孩子。就唱,“老板家前有猪后有羊,屋里坐着状元郎”,但不管怎么唱,原则上总是要歌颂赞美主人,讨主人欢心、开心,虽然浅俗且谄媚,但无限吹捧,万分颂扬,怎么都不会过分,油多不坏菜,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同样浅俗的主人更多的报酬和好处。而有些人头脑清醒,有自知之明,听了这些赞美不以为然,甚至不好意思,他们知道这种甜言蜜语的浅薄目的,给不给报酬那就得全凭他们可怜和同情的程度。有的乞丐唱了半天颂歌,不见主人出来表示,就藏不住花言巧语的伪装,开始唱对主人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的惯用段子,那时乡村文盲很多,还听不出弦外之音。

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很多所谓诗人和曲艺家都不会押韵了,黔驴技穷了,何况那些新一代的唱莲花落(lào)乞丐呢,不会押韵还有什么吸引人的效果?不创新还有什么前途?于是这种靠溢美之词的讨饭形式和讨饭的人就逐渐消失了,有时想起来还有点失落和怀念。其实,失落和怀念大可不必,只要我们仔细一看,他们并没有消失,只是摇身一变,还都去了热门的地方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许卫国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凤凰智库专家组成员、中山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华文化》杂志编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