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起底郑大一附院大规模挖人背后:补足短板,冲向全国前10

 濮水新声 2022-05-27 发布于河南

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对于沸沸扬扬的40名医生疑似集体“跳槽”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郑大一附院)一事,后续来了:多个信源向“医学界智库”证实,相关医护人员或没有离开医院,或已“回归”医院。

具体地,一位河南心脏移植圈子里的人称,25日华中阜外医院召开了欢迎会,欢迎相关团队“回归”医院。该院一名工作人员虽未透露具体细节,但他称,“院领导已表态欢迎专家'回家’,还说'如果需要的话,亲自上门迎接’。”

郑州市七院此前传闻出走的团队负责人向“医学界智库”透露,“自己未曾离开过医院,院领导都知道。”

至此,这件事已尘埃落定。一个新的问题摆到了人们面前,为何郑大一附院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从兄弟医院(其中华中阜外医院和郑大一附院同属于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以及同为三甲医院的郑州市七院挖来成熟团队来建设相关科室?

心脏移植是郑大一附院的发展短板

(郑大一附院)前几年心脏移植做的例数不多,总体来说学科建设不是很成功。”一名从事心脏移植工作的医生告诉“医学界智库”。

华中阜外医院的一名工作人员说,“要说(心脏移植的)实力,他们(郑大一附院)在河南医疗圈儿里,可能第三都排不上。”

郑大一附院一名接近相关科室的主任医师则直言:“医院有专门的心脏移植医生,但我们的心脏移植做得不好,没有上量。”

图片

图片来源:《2020年中国心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数据白皮书》

据《2020年中国心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数据白皮书》显示,2020年全国共42家医院开展了心脏移植手术,平均每个省份不足两家医院开展,共计完成了564例手术。除去排名前十的医院,剩余医院开展的例数多为个位数,其中包括郑大一附院。

官方资料显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瓣膜病外科及心脏移植中心成立于2017年2月,但于2019年才拿到国家卫健委认定的人体器官(心脏)移植执业资格,相比较于自家医院的其它器官移植中心、其它医院的心脏移植中心起步都较晚。

图片

河南省具有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格的医疗机构名单(发布时间2021-06-11,来源国家卫健委)

“郑大一附院肝、肾移植确实非常厉害,那才是行业内的老大哥。”一名业内医生称。该院于1978年进行了河南省首例肾脏移植手术,1997年开展了河南省首例肝脏移植手术,1998年实施了河南省首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2010年完成河南省首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脏移植手术,2014年完成国内首例同卵双生活体肝移植手术。

官网显示,仅2018年,郑大一附院就实施肝脏移植手术262台、肾脏移植手术378台,其中儿童肾脏移植35台,儿童肾移植已连续5年移植例数居全国首位。DCD捐献数量达到392例,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作为河南省器官移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主体单位,郑大一附院是河南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具有器官移植领域内全部“牌照”的医院。据了解,全国仅有十家医院获此殊荣,这也意味着郑大一附院有可能进入器官移植领域国内第一梯队,但是却面临心脏移植的短板问题,亟待补足。

查询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历年来发布的通知显示,郑州市七院、郑大一附院、华中阜外医院分别于2018年、2019年、2021年取得了心脏移植执业资格。

“做得最好和例数最多的应该还是郑州市七院,他们的移植例数全国稳居第4,在河南稳居第一;华中阜外医院背后有北京阜外医院技术支撑,本身实力也很强。”一位行业内的专家称。

在河南4家拥有心脏移植执业资格的医院里,3家医院都进行多例成功案例的宣传,其中郑州市七院、华中阜外医院最为活跃,其次是郑州人民医院。

但无论是从官方网站还是媒体报道,暂未查询到郑大一附院心脏移植例数,也鲜有提及心脏移植的成功案例。

为何整建制挖来团队?

在美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宣传处”账号中,2020年3月17日发布了一篇名为《郑大一附院完成我国首例心脏移植并双侧肺叶移植手术》的稿子,该文章曾见诸报端。

文章称,2020年3月17日,经过历时5小时的生命接力、12小时的高难度手术,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心外科、手术室、麻醉科、ECMO、ICU等多学科联合努力下,一位年轻患者成功接受心脏移植联合双侧肺叶移植手术,据悉,该手术为中国国内首例。

图片

本来是作为“成功”的案例报道,但在一篇《心肺联合移植 2 例早期临床疗效分析》学术论文中,该“成功”案例,于“术后第 4 天因凝血功能障碍、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具体分析,“因供体器官来自外省,双侧肺叶移植手术操作步骤多,术中体外循环、供体器官冷缺血时间长,从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特别是对凝血系统的破坏进一步加重,可能是导致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心脏移植手术复杂、风险高,因心衰造成的多器官衰竭,也常伴随着多器官联合移植,这种手术被认为是外科手术“王冠上的明珠”,是一项需要多学科参与的医疗技术,也代表了一家医院学科建设的综合水平。

也因此,心脏外科专家很少单独跳槽,必须成建制地跳槽。

知乎网名为@咖喱鸡 (认证为某三甲医院外科医生)的网友称,“心脏外科是医学团队作战的巅峰,整个围术期链条涵盖了外科主刀、外科助手、体外循环、麻醉、超声、ICU医生、ICU护士,甚至普通病房护士必须都是经过专业心外科训练的。”

他在文章中解释,心脏外科跳槽,“豪华版”的团队话差不多得这个配置:外科主刀(团队领导)+2个外科主治(负责开关胸)+1个ICU医生+1个麻醉医生+1个体外循环医生+1个ICU护士长+1个普通病房护士长+1个心脏超声医生。

像郑州市七院这种还要开展心脏移植的,还得再专门配2-3个移植管理人员。如果要组建病区的话,14个人也就是勉强算把骨干搭起来了,还需要配备大量的新手人员进来,前期的工作也是艰苦卓绝的。

因此,郑大一附院准备挖来两个团队共计约40人,也许能勉强开展1-2个病区,还是基本配置。

三任院长接棒:从做大做强,

到做优做细,再到逐梦全国前10

郑大一附院在医疗圈常被誉为“宇宙最大医院”,其快速发展始于上上任院长的任期上。

2008年4月,45岁的阚全程就任郑大一附院院长。上任前半年,该院就展示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决心,加床位、买设备,医院规模扩张显著。当年,郑大一附院由原来的1860张床位,扩展到了3155张,住院病人数增加了46%。

就在他接任前一年,老对手河南省人民医院在年收入和门诊量上超过了郑大一附院。接任后当年,郑大一附院又重回河南省医院No.1的地位。

从2014年开始,拥有7000余张固定床位,住院人数达31万人次,营收超75亿人民币,正式被誉为“宇宙最大医院”。也就是同一年,郑大一附院不再强调扩大规模,只谈“做强做精”,这家超级医院仍以每年营收增长10亿元的速度上涨。目前,营收稳稳突破百亿元。

2017年6月,继任院长刘章锁上任后,在做大做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做细做优”。医院不再扩规模,而是调整结构,从以收入为核心,转变为以成本为核心。为了提升疑难重症的医疗水平,郑大一附院投入大笔资金,扶植各个科室进行疑难重症研究。在他任上,郑大一附院的ICU床位达到681张,占比8%左右,在公立医院里排在前列。到2018年,三四级手术占比为82.1%,疑难重症的占比是62.65%。

在刘章锁任内,郑大一附院完成了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发展的华丽转身。

在综合实力和科研创新方面:2020年在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该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18位;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全国21位,在榜单列出的31个学科中,河南共有19个学科进入前20名,其中郑大一附院有18个。

去年12月21日,郑大一附院召开干部会议,两位院领导将书记、院长职务同时交接给新任领导王成增。会上,河南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在讲话中说出了郑大一附院发展目标:

成增同志讲政治,讲原则,懂规矩,相信在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大学、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郑大一附院进入全国前十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据郑大一附院内部人士介绍,王成增院长在接任后,不像前任那么大刀阔斧,而是推动了精雕细琢地改革,人力资源改革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一名影像科的医生称,到任首日,他就召开部分职能部门工作会,19个部门参会。“之后医院的改观比较大,几名副院长到龄退休进行了更换,行政科室也都超常忙碌起来了,(他们)还要负责我们的考勤等工作。”

据悉,王成增上任郑大一附院10天之后,也就是2022年1月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网就发布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博士)方案》,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及方案要求,郑大一附院拟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400名。

一位副院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新院长上任后,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实施了人才引进战略。随后省内、国内还会有更多的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陆续加盟郑大一附院……”

去年,郑大一附院在复旦排行榜上的名次提升至第19位,要想进步到全国前10,前面还有北医一院、北医三院、湘雅医院、上海仁济医院、浙大一院等名院,奋勇直追的路上重峦叠嶂,困难重重。

来源:医学界智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