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贵 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导 来源:人民论坛 全文6917字,阅读约18分钟 ![]() 国内产业转移型是指“飞出地”和“飞入地”存在产业结构和层级梯度差,按照产业梯度转移路径推进的飞地经济,前者具有资金、技术、管理和品牌优势,但因土地指标、用工成本和资源能源环境的约束,急需“腾笼换鸟”;后者则为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期待“筑巢引凤”。 ![]() 二是受产业相似性的影响。如果两地之间存在严重的产业趋同,其竞争倾向较高不利于飞地经济发展,相反,相似系数较低,产业差异明显,其协作倾向较强。从判别标准看,“飞出地”和“飞入地”三次产业的区位商差异明显,说明两地的比较优势明显不同,产业转移的可能性较大。 另一方面,除飞地经济的经济目标外,要求“飞入地”不能过度追求短期利益而任意承接产业,应根据功能定位、城市布局、综合承载力、历史和文化传承需要以及生态保护要求,优选承接产业,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对“飞入地”政府而言,要突破传统思维束缚,不要将飞地经济视为“唐僧肉”,主动推进飞地园区土地收储流转与平整开发、居民农民的拆迁安置、劳动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建设等,尽可能降低飞地园区初期开发成本和制度性成本。积极发挥“飞入地”的属地优势,协调和降低园区运行的市场监督、环境保护等合作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