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有强敌寇边,内有同僚倾轧,他为李唐江山续命150年!

 卧龙动 2022-05-28 发布于广东
Image

盛世经营不善,骤然成了乱世。

外有强敌寇边,内有同僚倾轧,上有领导猜忌,下有小人谗言,动辄有杀身灭族之祸……山河倾颓,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重压,你选择同流合污,还是独善己身?

他选匡扶天下。

文 | 蒋亚民
编辑|李雪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精兵猛将,皆集于西、北边



在上一篇文章讲过的薛仁贵惨败大非川之后,仪凤年间,唐军再大败于吐蕃,从此,唐朝不得不在西线大量驻军以备强敌。加之中央政争日趋频繁和激烈、高层集中精力争权,突厥残部趁机死灰复燃,袭扰唐土并煽动归唐的各部族反乱,北线压力陡然上升。

为了应对持续不断的北部安全威胁,戍守“国之北门”的朔方军逐步壮大。721年,在平定又一次叛乱之后,唐廷设立朔方军节度使;到734年,其管辖区域逐步扩大到整个关内道,主管范围从军事跨界到营田、盐务、马匹和处理边族事务等诸多方面。

朔方军节度使权限的扩大
时间
管辖范围
721
领单于、安北两大都护府,夏(今陕西靖边)、盐(今陕西定边)、绥(今陕西绥德)、银(今陕西榆林)、丰(今内蒙古五原)、胜(今内蒙古托克托)六州,定远、丰安二军,东、中、西三受降城
722
增领鲁、丽、契三州(今内蒙古鄂托克)
726
领关内支度营田使
727
兼关内盐池使
728
兼建校浑部落使
732
增领诸蕃部落使及闲厩、宫苑、监牧使
734
兼关内道采访黜置使,增领十二州:泾(今甘肃泾川)、原(今宁夏固原)、宁(今甘肃宁县)、庆(今甘肃庆阳)、陇(今陕西陇县)、鄜(今陕西富县)、坊(今陕西黄陵)、丹(今陕西宜川)、延(今陕西延安)、会(今甘肃靖远)、宥(今内蒙古鄂托克)、麟(今陕西神木)
741
兼六城(三受降城和经略、定远、丰安)水运使
742
增领邠州(今陕西彬县)
749
兼陇右兵马使

时任朔方军节度使牛仙客因善于理财被最高领导破格提拔为工部尚书和宰相,工作越来越忙,他给自己物色了一名简历相当出色的副使:

*身世可靠

出身郑县(今陕西华县)郭氏,自北魏末年,这个家族世代簪缨,子弟兼修文武,其五世祖郭弘道在隋朝任职时与李渊交情不错,其父郭敬之在朝为官又非权臣;

*素质过硬

这是一位身高超过一米八的美男子,品学兼优、骑射俱佳,20岁时以优等成绩通过严格的武举考试,随后十余年陆续在宫中与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同州(今陕西大荔)、汝州(今河南临汝)等折冲府任职,承担宿卫京师之责;

*久经历练

刚过而立之年,南下三千七百里远赴岭南,任桂州(今广西桂林)都督府长史和经略副使,主要负责协助主官平定叛乱、安抚各部族,兴修水利、扩大营田,从而稳固南部疆土;

Image
广西桂林的漓江和喀斯特山脉。图|图虫创意

*经验丰富

在岭南任职五年后,逢唐在西域与突骑施部交战正酣,受命北上天山,先后于北庭、安西两大都护府任副职,熟谙游牧部落情况,善用骑兵、长于野战,能够团结麾下各族将士,屡立军功。

737年,经过岭南瘴气、天山风雪打磨的干练将军郭子仪来到朔方,官升从三品右威卫将军、任朔方军节度副使,时年41岁。

Image
天山。图|图虫创意

2
祸起前朝,这场阴谋成功了一半



737年,坐标长安。

“宠妃+权臣”组合炮制了一件冤案——指使驸马都尉杨洄向皇帝诬陷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兄弟和太子妃的兄长谋反,导致四人身死。

按计划,下一步是推寿王瑁上位。

然而,这场阴谋只成功了一半。

次年,三子玙(后改名为李亨)被立为储君。

后宫的靠山武惠妃已死,而自己站在了未来皇帝的对立面,李林甫很担心。不过,他很快找到了破解危局的关键——领导的心思。

此时,在上轮宫斗中胜出的高手李隆基,已在龙椅上稳稳坐了二十多年,权力欲愈发膨胀,对内,猜忌所有可能动摇他手中大权,尤其是觊觎皇位之人;对外,极力收复失地、开疆拓土,渴望建立超越前辈的功业。

以此为抓手,往后余生,李林甫主要干了两件事:

其一,不断制造冤狱攻击政敌,并力求将太子牵扯其中。

从韦坚、皇甫惟明到杜有邻、柳勣,用“大臣谋反+跟太子有关”的套路,他实现了党同伐异的“小目标”,虽然没能废杀太子,但也将其逼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上有君父之威、下有奸相之患,东宫的职官体系被破坏殆尽,堂堂一国储君如履薄冰,身边可依仗的竟然只有妻妾和宦官。

这种生态导致太子李亨不可能搭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班子、磨练出成熟的决策技巧、在权力交接之时实现顺利过渡。

其二,重用蕃将任边帅,绝边帅入相之路。

有唐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功名卓著者可入朝为相。李林甫为保自己一家独大,跟领导提议:“文臣为将,怯当矢石,不若用寒俊胡人。胡人则勇决习战,寒族则孤立无党,陛下诚以恩洽其心,彼必能为朝廷尽死”。

皇帝觉得此话有理,于是,投在李林甫门下的粟特掮客安禄山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742年、744年,他成为范阳、平卢节度使;751年,兼领河东,把近19万、约占总兵力五分之二的唐军握在手中。

十节度使兵力状况
(742年)

兵员数
马匹数
安西
24000
2700
北庭
20000
5000
河西
73000
19400
陇右
75000
10600
朔方
64700
14300
河东
55000
14000
范阳
91400
6500
平卢
37500
5500
剑南
30900
2000
岭南
15400


同时,在西北立下赫赫军功的忠烈之后王忠嗣,成了重点打击对象。原因很简单:他是太子的发小、掌握四节度使(河东、朔方、河西、陇右),还多次提醒皇帝安禄山有反叛之心。

Image
图源:王仲荦著《隋唐五代史》

741年,突厥叔侄、兄弟相杀将内乱推上了高潮。次年,王忠嗣领朔方军进驻碛口(今内蒙古二连浩特),郭子仪加任单于副大都护、东受降城使、左厢兵马使。744年,唐军与回纥等部联合,平灭突厥。

【注:744年正月,郭子仪因父亲去世回家守孝。唐代为父母守孝约为27个月。】

北方的警报暂时解除,下一个目标是吐蕃。746年,王忠嗣兼河西、陇右节度使,在青海取得节节胜利。

747年,玄宗欲取石堡城(今青海西宁)。王忠嗣提出了不同意见,皇帝很恼火。李林甫抓住时机火上浇油,令同党编造“早与忠王同养宫中,吾欲尊奉太子”的剧情,诬陷其意图谋逆。套路不怕老,管用就好。王忠嗣被定了死罪,后经老部下哥舒翰求情被贬为太守。

同年,新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统领陇右、河西、朔方等部兵马,以损兵数万的惨痛代价攻下石堡城;4年后,攻取洪济城(今青海贵德);尽收河西九曲故地;755年,吐蕃属部苏毗王子悉诺逻来降。

至此,唐朝西北边疆形势向好,直到……

3
临危受命,为皇帝的错误“埋单”



753年正月,一代奸相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遗憾的是,靠裙带关系接棒的杨国忠并没有前任那样掌控人心的手腕,没过太久,他与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矛盾激化,最终引爆大乱。

755年十一月,安史叛军呈破竹之势。

终于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李隆基仓促布局:夺情起用正在为母服丧的郭子仪出任朔方军节度使;以荣王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统领东征,宦官边令诚为监军;拿出大量钱财,迅速在民间募兵11万人,号称“天武军”(其中多为市井之徒,战斗力堪忧)。

5天后,郭子仪到达单于都护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整顿兵马后率军迎敌,打败北路叛军敌将高秀岩,接着乘胜向南追击,收复了静边军。

次月,叛军再次带兵反扑,他派麾下四员大将左兵马使李光弼、右兵马使高浚、左武锋使仆固怀恩、右武锋使浑释之分兵出击,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杀叛军骑兵7000人,斩叛将周万顷。

这是安史乱起以来唐军的第一次胜利。朔方军告捷,给皇帝打了一针强心剂,极大地提振了平叛将士的信心。

接着,郭子仪挥师包围云中城(今山西大同),同时派别将公孙琼岩领2000骑兵向南攻克马邑(今山西朔县),打开通向东陉关(今山西代县)的进兵之路,与太原尹王承业取得联系。此轮攻势,不仅打通了朔方军与河东军的联系,使叛军南下太原、逼近蒲州(今山西永济)的计划破产,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步东出井陉关、进军河北打造了一个良好开局。

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

郭子仪接到两个命令:其一,解除对云中城的围攻,撤回朔方,增调兵力,准备南下进攻洛阳;其二,选一猛将领军东出井陉关、进军河北,牵制叛军后方。

他推荐了与自己不睦的下属李光弼。二月,后者领兵1万进入河北,在常山与叛军相持40余日,粮道被敌人切断,遂派人潜入河东求援。接到告急文书,郭子仪率军急行,迅速与李会师于常山,整合蕃汉步骑10余万,一举改变了敌我力量对比。四月,唐军在九门县(今河北藁城)击败叛军,接着攻破赵郡,郭子仪下令处死伪太守郭献璆,其余4000名俘虏全部遣散。

五月,郭、李准备退守常山,史思明集合数万叛军尾随。郭子仪选出500名朔方骑兵轮番诱敌、且战且退。3天后,叛军疲敝,无力再追,只得后退。郭子仪抓住时机果断反击击溃敌军。

安禄山闻讯大惊,发5万王牌军南下支援史思明。

虽然兵马占优势,但郭子仪要赢得更稳妥:避敌锋芒、深沟高垒,叛军来攻、坚守不出,叛军撤兵、出城追击。白天在城上炫耀大唐军威,夜里袭扰叛军营地。连续数日,终于等到了最佳时机,唐军在嘉山(今河北曲阳)斩杀叛军4万人、俘虏1000人,史思明慌忙逃往博陵。

嘉山告捷,唐军声势大盛。河北地区被叛军占领的十几个郡的官民纷纷杀死叛军守将,归顺唐廷。李光弼再次进围博陵,郭子仪准备北上直取范阳。

河北一败再败,安禄山十分恐惧,他准备率军回防老巢范阳。

然而,潼关传来了令他欣喜若狂的消息:急于收复失地的李隆基听信奸宦边令诚谗言怒杀高仙芝、封常清两大悍将,强令卧病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兵出潼关。

Image
黄河岸边的陕西潼关古城。图|图虫创意

4
辅佐新君,力挽败局、克服两京



郭子仪敏锐地看清了局势:

“翰病且耄,贼素知之,诸军乌合不足战。今贼悉锐兵南破宛、洛,而以余从守幽州,吾直捣之,覆其巢窟,质叛族以招逆徒,禄山之首可致。若师出潼关,变生京师,天下怠矣。”

客观地说,这是平叛的最佳战略。

但是,皇帝、宰相和叛军都不同意:

*玄宗着急收复东都、剿灭叛军,证明自己还是那个英伟明君;

*被委以重任的哥舒翰乘机使人假造密信陷害安思顺暗通叛军,导致后者身死,杨国忠唯恐成为其下一个目标,募兵防御,哥舒翰大将军找个借口宰了对方的心腹以示警告,将相矛盾进一步激化;

*叛将崔乾佑设下圈套,以老弱兵卒引唐军出潼关天险。

在三方共同“努力”下,哥舒翰率二十万大军出关。结果正如郭子仪预判——灵宝一役,逃回关内的唐军残兵只余8000,哥舒翰落了个被俘身死的下场;叛军轻取潼关,占领关中。

在河北接连取胜的郭子仪只好向西撤至河东。

在位四十余年的老皇帝终于尝到了恐慌的滋味,在杨国舅的提议下匆忙出逃,把堂堂长安城和一城的老百姓留给了歹徒和叛军。

良将相继受诬冤死、十余万子弟埋骨潼关,军中积怨在马嵬驿爆发了,明皇尽失人心。随后,李氏父子分道扬镳——一个继续西行,一个掉头北上。

七月,在玄宗尚不知情的情况下,战战兢兢做了18年太子的李亨在灵武草草上位,急令各军到此集结。郭、李二人率朔方大军回镇,新君总算暂时松了口气,次月下诏任郭子仪为兵部尚书、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新皇帝居然听信从未领过兵的房琯之言、让他带走了来之不易的5万大军,分三路开进长安。房琯照搬春秋战法,陈涛斜一战,损兵逾4万!要知道,灵武总兵力不过7万。至此,唐朝可用之兵几乎只余正在河曲平定叛胡的朔方军。

河曲稳定之后,郭子仪率朔方军南下洛交(今陕西富县),为挥师河东、收复两京做准备。他派亲信招募勇士作为密使悄悄进入河东,联络陷入叛军中的官员,约好等唐军发起进攻时作为接应。

757年二月,朔方军南下,城内唐军举火起兵,打开城门迎接唐军。收复河东后,郭子仪遣将渡河攻破潼关,并打开了东西两侧的通路,次子郭旰在此役中英勇牺牲。

四月,肃宗诏令郭子仪回师凤翔,进位司空(正一品),担任关内、河东兵马副元帅。

在行军过程中,为防叛军来袭,郭子仪令仆固怀恩、王仲生、浑释之、李若幽在三原(今陕西三原)设伏,以卫侧翼,全歼叛军5000精锐。

在平叛形势大好之时,更稳妥的办法是不打硬仗,使各路唐军相互配合、分次出击,令叛军往来救援于千里之间,待其疲于奔命,集中兵力诸部并进,围攻长安、洛阳,如此,可以最小的代价平乱。

然而,非正常上位的新君犯了与爸爸同样的错误——急胜。对李亨而言,最重要的是坐稳眼前的龙椅,他急于收复长安,向天下人证明自己掌权的合法性。冒进的唐军在长安西门外的清渠落入叛军陷阱。

4个月后,肃宗再次诏令郭子仪出兵长安。为提高胜算,郭子仪请回纥出兵增援,九月,回纥可汗之子叶护率4000精锐骑兵到达凤翔。

15万唐军、4000回纥骑兵对战10万守城叛军,乱起以来规模最大的香积寺会战由此拉开帷幕。正午,郭子仪令中军、后军从正面全力投入战斗,恶战持续到日落,唐军杀敌6万余,叛军全面溃退。

次日天明,京城老幼百姓涕泪迎王师入城。

收到捷报的李亨十分激动。

下一个目标,是洛阳。郭子仪领兵先行杀出潼关,抵达弘农(河南灵宝)。

十月,唐军与叛军在新店对阵。敌方依山布阵,居高临下。郭子仪定下了作战方案。他指挥部分将士发起仰攻,叛军居高反击,将唐军逼下山坡。关键时刻,郭子仪令回纥骑兵从敌人背后发动攻击。待叛军自乱,郭子仪指挥全军乘胜进攻。

此役,唐军斩杀和俘虏叛军10万人,安庆绪带残兵灰溜溜地逃出城去。

5
再造家国,无官以赏之,奈何?



十二月,郭子仪凯旋,李亨亲至灞上迎接:“吾之家国,由卿再造。”加郭子仪为司徒(正一品),封代国公。不久,郭子仪奉诏回到洛阳前线,为讨伐安庆绪和收复河北地区进行战备。

皇帝的话,说得好像很诚恳,但是,潜藏着下半句:功劳大到了无官可赏的程度,朕要拿你怎么办?

这一年,他听信宦官李辅国和妻子张皇后谗言,杀掉了第三子李倓,唐廷的血亲杀戮再次重演。从胆战心惊的太子到猜忌功臣、信谗杀子的新皇,这个角色转变,李亨没花太久的时间。

758年,皇帝追封郭子仪祖父郭通为兵部尚书;追其父郭敬之为太保、祁国公,谥号“贞懿”;追其母向氏为“魏国夫人”,加其本人为中书令。

面子工程做得很足,然而,到了九月,李亨令九节度使领兵20万共讨安庆绪,居然不设主帅,任命亲信宦官鱼朝恩为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从一品)观军容宣慰黜置使,节制诸军。

逢大战不设总指挥、让一个外行做决策,后果可想而知。

郭子仪所部率先北渡黄河,在获嘉打败守将安太清,杀敌4000人、俘虏200人。败军退至卫州(今河南新乡、卫辉等地)据城而守。郭子仪部与陆续到达的各路唐军合围卫州。

安庆绪听说卫州危急,倾邺城之兵南下增援。郭子仪令3000弓箭手埋伏在军营垣墙背后,称:“我军若退,叛军必来追赶。等到那时,你们登上城头擂鼓鸣金、摇旗呐喊。”

部署妥当,郭子仪领兵出营与敌拼杀。良久,唐军佯败、穿营而过。叛军以为胜券在握,紧追至唐军营垒前,伏兵突起、万箭齐发。待其狼狈退走,郭子仪回师包抄叛军,俘获安庆绪之弟安庆和并斩于阵前。

拿下卫州,唐军乘胜追击安庆绪至邺城(相州治所,今河南临漳)。十月,九节度使兵马对相州(今河南安阳)形成合围态势。由于缺乏有效的统一指挥,各路队伍难以协同作战,围攻相州4个月未能得手。城内叛军困兽犹斗,城外唐军物资也消耗殆尽,军士疲敝不堪。

叛将史思明在魏州(今河北邯郸)以逸待劳,到759年二月,唐军兵临相州城下。从兵力上看,唐军处于优势,然而,在群龙无首的状态下,难以形成战力,很快全线溃退。

四月,史思明重新控制了河北;九月,再度占据洛阳。唐朝的平叛形势再次逆转。

叛军依旧嚣张,而李亨思考的主要问题却是如何防止朔方军一家独大、郭子仪功高震主。在鱼朝恩等人的“帮助”下,解决方案出炉:

其一,肢解朔方军,将邠(今陕西彬县)、宁(今甘肃宁县)等九州从朔方军抽出另组邠宁节度使;

其二,将原属朔方军节度使权限范围内的闲厩、宫苑、监牧等职,安在了大宦官李辅国头上;

其三,决定易帅,为防朔方军生变,传令郭子仪入朝。

郭子仪在朔方军任职二十余年,待人宽仁,深受爱戴与拥护,众将士痛哭请其留任。皇帝的心意,他看得很清楚,到了京城,三次奏请解除副元帅之职。李亨顺势允准,五月,诏令李光弼接任。

前文提到,朔方军地位很高、成分很复杂,骄兵悍将很多,在这样的环境里要团结全军积极作战,主帅须具备颇高的实力与威望,且有识人之明、能够宽严并济。李光弼接手这支队伍,开始严厉治军,一到任就斩杀了骄悍不羁的张用济,引发众多军士逃散、军心震荡,并且从此与副使仆固怀恩结下了梁子。

于是,761年,在进攻洛阳的邙山之役中,仆固怀恩拒不听令,转向附和对军事一窍不通的鱼朝恩,在邙山平原布阵,导致唐军大败。李光弼自请贬职,李亨另任李若幽执掌朔方军,赐名李国贞。不过,这个主官他没当多久。

762年初,太原、绛州(今山西新绛)、翼城等行营相继发生军变,主帅邓景山、李国贞、荔非元礼被杀。李亨很担心,若军乱扩大、再与叛军勾结,自己将再次面临亡国危局;新提拔上来的将领资历尚浅,能够震慑诸军的,唯有66岁的老将郭子仪。

二月,郭子仪受诏统领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等州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等军兵马副元帅,进封汾阳郡王,出镇河中(今山西永济)。

在绛州的朔方军行营,郭子仪恩威并施,一面着手抚慰将士,一面将带头作乱的王元振等四十余人一并斩首示众,稳定了局势。

四月,玄宗、肃宗父子相继离世。八月,郭子仪入朝觐见新君时,程元振已经取代李辅国掌握重权,唯恐这些功高望重的老臣难以摆布,利用皇帝的猜忌心理挑拨君臣关系。不久,郭子仪上奏自请解除兵权,受命留居京城,任肃宗山陵使,仆固怀恩执掌朔方军。

【注:山陵使,负责处理皇帝墓葬事宜,一般由宰相担任。】

763年正月,史朝义的项上人头被送至长安,这场历时7年又3个月的人间惨剧终于落幕。

Image
741年唐朝版图(图源:谭其骧著《中国历史地图集》)注:绿色为唐土。

6
再复长安,力挫里通外国之叛乱



四月,郭子仪数次上奏:对吐蕃之患应早作防备。

安史之乱击碎了李隆基关于开疆拓土的壮志,唐朝边防局势严重恶化:原本防备吐蕃的河西、陇右之兵移师平叛,在灵宝之役中伤亡殆尽,朔方军亦被叛军牵制,无暇西顾,吐蕃乘虚东侵,先蚕食唐朝边疆重要军事据点,再重点突破陇右、遮断河西,将唐与西域的联系拦腰切断,兵锋直逼京畿。

七月,吐蕃攻破大震关(今陕西陇县),前线边将不断告急,然而,皇帝身边的红人程元振私自扣下军情不报。

两个月后,唐代宗李豫得知真相时,敌军已过邠州(今陕西彬县);等吐蕃前锋踏入武功境内,朝廷才于十月一日下令各地节度使带兵驰援;二日,急诏雍王适为关内兵马元帅,以在上年被罢了兵权的郭子仪为副、出镇咸阳。七日,唐朝皇帝再次仓皇逃出京城。

Image
吐蕃进军长安路线。
图丨李碧妍著《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

一年前,程元振刚得势便急不可耐地陷害功臣,导致同华节度使李怀让、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身死,宰相裴冕被远贬为施州(今湖北恩施)刺史。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各道节度使既愤恨、又恐惧,竟至相互观望,无人前来勤王。

十月九日,吐蕃大军占据长安城,大肆抢掠。

此时,66岁的郭子仪带着几十骑兵取道蓝田、奔赴商州(今陕西商县),一路上集合数千散兵,重新动员、部署,准备再次收复京师。不久,在长安城中的吐蕃侵略者听到了一个重磅消息:郭子仪正率领一支规模庞大的劲旅从商州回师长安!

十月二十一日,吐蕃全军撤退。实际上,二十五日,郭副元帅才从商州启程,次月三日进入京城,重整秩序,准备迎接天子回家。

众怒之下,皇帝不得不将程元振贬官流放。不过,他又将另一位宦官提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九节度使围攻相州之时取代郭子仪担任最高领导的鱼朝恩,成为“天下观军容宣慰黜置使”,总监全国之兵,又领天子禁军。

回了家的李豫开始为现任朔方军主帅仆固怀恩头疼:

他骁勇善战,在平叛过程中多立战功,是个难得的专业型人才,且手握重兵;

他出身仆骨部落,与回纥同属铁勒部族,其女嫁给回纥可汗为可敦(王后),唐廷急需回纥出兵助战时,有利于争取盟友;

等到内乱平定,这个优势就成了他可能叛唐的重要原因,加之他推举安史旧将任节度使,辛云京、骆奉仙、鱼朝恩、李抱玉四人进言告他谋反;

他骄横跋扈,皇帝下令勤王,他按兵不动,皇帝宣召入朝,他仍然不动。

双方猜忌日益加深,764年,进退维谷的仆固怀恩真的反了。

皇帝着急平叛,郭子仪再度掌握了兵权,出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朔方军节度使,凭借数十年在军中积累的威望,一路收拾军乱、稳定局势。

七月,仆固怀恩引党项、吐蕃十万大军入寇,长安惊惧。他奉命出镇奉天(今陕西乾县),临行前,再次给皇帝吃了一颗“定心丸”:

“怀恩无能为也。”

“怀恩虽称骁勇,素失人心,今所以能为乱者,引思归之人耳。怀恩本臣偏将,其下皆臣之部曲,臣恩信尝及之,今臣为大将,必不忍以锋刃相向。”

对于这个曾经的老部下,从脾气秉性到作战手法,郭子仪都十分了解——对方想速战速决,绝对不能给机会!他令三子郭晞(朔方兵马使)和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坚守邠州城,通过侦察充分掌握敌军动向。

仆固怀恩目测攻城难度太大,遂率联军南下奉天,想要打郭子仪个措手不及。然而,他没有料到,前领导已在乾陵调兵数万、严阵以待;回头攻打邠州,又被郭晞和白孝德打退,最后无功而返。

次年九月,不死心的仆固怀恩称皇帝和郭子仪已死,利诱吐蕃、回纥等部,集结30万军进犯关中,途中突发恶疾,八日死于鸣沙(今宁夏中卫)。

郭子仪一边指挥唐军抵御继续东侵的吐蕃军队,一边开始布局,利用吐蕃与回纥的矛盾,分化敌军,甚至为唐军争取盟友。他只带了几名随从就奔赴回纥军营,长期积累的威望和身为大唐元帅的气度,使对方不敢甚至不愿与他为敌,使对方看到他背后还有一个虽然千疮百孔却仍然蓄积着强大能量的国家。

郭子仪成功地使回纥劲旅之兵锋转向吐蕃。敌军得到消息,决定立即撤退。两军发起追击,在灵台合兵杀敌过万,又于泾州打败吐蕃一部。

就这样,老将军又一次化解了国家危机,返回河中。为动员全军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古稀之年,他以身作则、亲耕百亩,几年下来,河中无旷野、军内有余粮。

7
反对分裂,一切以家国大局为重



767年以后,郭子仪平定周智光之乱,率朔方军主力先后移防至泾州、邠州,指挥与吐蕃的作战;

774年,入朝,向皇帝建言防备吐蕃、练兵安民之策;

778年,回纥使者与朔方军将士发生摩擦,回纥骑兵逗留塞上,他请派邠州刺史瑊所部赴太原驻防,增兵以威慑日渐骄横的回纥;

779年,新皇继位,解掉郭子仪的众多实职,“加号尚父,兼太尉、中书令、山陵使、勋封如故;仍加实封通前满二千户,每月给一千五百人粮料,并给二百匹马料。”

【注:郭子仪身兼数职,司徒、中书令兼河中尹、灵州大都督、单于和镇北大都护、关内与河东副元帅及朔方军节度使、关内支度使、盐池使、六城水运使、押蕃部并营田和河阳道观察使等。】

这位戎马六十余载的老将,终于可以退休了。

安史乱起以来,最高统治者的错误决策将国家拖进了泥潭,内乱不止、外敌不断、小人得势、君臣离心,在如此复杂又险恶的环境里,郭子仪要扛住多大压力、避开多少明枪暗箭,才能保全自己和李唐江山?

作为一名军人,郭子仪的一生真正地践行了儒家的“修齐治平”理念。

在军中,他知人善用,不以个人好恶为标准,为国家举荐人才;他治军宽严并济,得到了全军各部族将士的爱戴和拥护;他持重用兵,不摸清敌情绝不盲目冒进、让麾下白白牺牲;他善用伏兵出奇制胜,进退有度;他明察善断,在极为复杂的形势下,能够综观全局,理清各势力之间的关系,为唐军争取盟友……

在朝堂,无论受到何种不公待遇都不改忠君报国的初心,言行皆从维护团结、统一和稳定的大局出发。大乱之后,唐朝的江山着实再经不起折腾了。甚至在面对父冢被盗掘这样的大仇,他仍保持克制——世人言鱼朝恩所为,朝廷担心生变,郭子仪自奉天入朝,以自己带兵不能禁止暴行、所以遭到天谴的理由,化解了又一场危机。

诚然,跟社稷相比,个人荣辱不值一提。

781年,郭子仪病逝,被追封为太师,陪葬肃宗建陵,赐谥“忠武,配飨代宗庙廷

“天宝之际,盗起幽陵,万乘播迁,两都覆没。天祚土德,实生汾阳。自河朔班师,关西殄寇,身扞豺虎,手披荆榛。七八年间,其勤至矣,再造王室,勋高一代。

及国威不振,群小肆谗,位重恳辞,失宠无怨。不幸危而邀君父,不挟憾以报仇雠、晏然效忠,有死无二。诚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Image
郭子仪画像

附:郭子仪简历

姓名
郭子仪
祖籍
山西太原
出生地
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
职业
军事家、政治家
职务
左卫长上、桂州都督府长史、丰州都督兼太守、朔方右厢兵马使、左武卫大将军、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尉、中书令、司空、关内河东副元帅、司徒等职;封代国公、汾阳郡王;赐号“尚父”、谥忠武,追赠太师。
特长
知人善用、治军宽严并济、持重用兵、善用伏兵出奇制胜、巧用矛盾争取盟友、营田等
成就
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击败吐蕃、党项入侵,
著作
《论吐蕃书》等

参考文献:
⒈﹝后晋﹞赵莹等编著《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列传第七十》.中华书局1975年5月出版
⒉﹝后普﹞刘昫等著《旧唐书.郭子仪传》
⒊﹝北宋﹞宋祁、欧阳修等编著《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六十二》.中华书局1975年2月出版
⒋﹝清﹞董诰、阮元、除松、胡承洪等百余人合著《钦定全唐文:卷四十六.卷三百三十二》
⒌罗琨、张永山等著《中国军事通史.唐代军事史》 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在和平时期,战争的教训一次又一次地被人们集体忘却,直到又一次战争猝然到来,才会在付出血淋淋的代价后猛然警醒。兵家,在中国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兴旺发达,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压和忘却。

一个成熟的国家,一个成熟的民族,一定不能忘记战争的灾难和教训,即使是在国家长久和平、兴旺发达的时候,仍然需要发扬重视国防和军事的传统,做到警钟长鸣、武备常新。

中国兵家学说的世界性研究热潮经久不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节点,重新挖掘与发现中国古代兵家价值意义重大。因此,库叔邀请军事科学院原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蒋亚民研究员推出“中国古代兵家”系列文章,每周一篇,以飨读者。

本系列跨越4600年,讲述从中华文明起源时期到清末对我国军事乃至历史进步发挥重大影响的38位兵家代表人物的故事,解读那些被后人奉为圭臬甚至神化了的传世兵书和古代阵法。

注:依次为玄女、伊尹、武丁、姜子牙、先轸、鬼谷子、田穰苴、孙武、孙膑、墨翟、乐毅、李牧、吴起、白起、尉缭、王翦、张良、韩信、卫青、班超、诸葛亮、韦睿、杨素、李靖、薛仁贵、郭子仪、耶律休哥、岳飞、成吉思汗、拔都、朱元璋、徐达、戚继光、邢玠、郑成功、施琅、福康安、左宗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