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宰牲场--旧书店

 书柜茶室 2022-05-28 发布于上海

1933老场坊前身是上海工部局出资兴建的宰牲场。整幢建筑风格朴实无华,大气而不张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从它似乎不经意的精美装饰细部中,感觉到当初设计师的匠心独运。在当时,全世界这样格局规模的宰牲场也只有三座,均有英国著名设计师巴尔弗斯设计。这座老场坊是目前唯一现存完好的建筑,其他二座都无从寻找,该座已成“绝版”。

老场坊建筑布局好似一座古希腊神话中的米诺斯迷宫。融汇了东西方特色,整体建筑可见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而外方内圆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说中 “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建筑中间有一个24边形的大楼,俗称24角楼。

建筑采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无梁楼盖” 、“伞形柱”、“旋转坡道”等技术,充分考虑到了采光、通风、卫生、用水等问题。

据说,此建筑所有石子和沙土皆从英国进口,坚固无比。营造者以高超的专业水准,将设计蓝图变成宏伟而雄浑的建筑实体。

这家宰牲场生产的肉食制品,不仅能供应大半个上海,还可销售外地以及外国。

如今这个老场坊已成一个休闲创新园区,除了可以玩味时尚新创意外,还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海派生活味道。

这里新开了“思远旧书店”,说是旧书店,里面还兼卖其他商品。一走进思远旧书店,时代感扑面而来,氛围直接拉满。老板也是打着领带穿着整齐衬衫的男士,颇有老上海的派头。

思远旧书店最让人惊喜的是,看到很多国内文化元素的书籍和杂志,虽然国外原版的广告版画和海报同样也非常多,但能在相对明显的位置上看到民国第一画报《良友》实在太难得了,一下子就觉得这出现在上海的旧书店里,太有历史感了。《良友》曾在80多年前就发行至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当时中国销量最大的杂志之一,在海外华人中享有盛誉。

其实在1933老场坊的楼上有着蛮多家小店、咖啡馆以及艺术工作室,但让我觉得与这座建筑气质更为契合的还是思远旧书店。来到这里就是要“思远”,好好思考一下未来的远景。上海这部厚重的历史,值得我们去认真地“思远”,从中吸取养料,喂养现在,指导当今。

这里曾是电影《大李老李和小李》《小时代》的取景地。更给这座建筑增添了人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