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0527教学手记——由“破圈”下水文而谈及的审题问题兼给思琪的回答

 晋诺工作室 2022-05-28 发布于江苏

苏州三模(八校联考)作文题如下:

“破圈”即突破圈子,这是近几年流行的一个热词。“圈”是什么?圈就是认知的集合,就是生活的轨迹与范畴。有人说:了解一个人,看他交往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圈”里以及在所在的圈里的影响力。

以大一新生的身份给高中时的好友写一封信。

好友白坤峰老师写了下水文,见本号27日推文。

网友思琪留言:这作文材料重点在泛泛地说破圈吗?重点应该关注“有人说”那句话吧!作文提供的材料,应该整体关照吧!前半部分只是引入话题,后半部分才应该是关注的重点吧!

我觉得思琪说的有道理。

材料作文审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整体倾向。

这则材料由四句话构成:第一句提出“破圈”,由此而引出“圈”这个特殊概念;第二三句话阐释“圈”概念内涵;第四话指出一种见解,即可以从“圈”的角度了解一个人。

显然,这则材料的表达指向是可以通过圈子来了解人,即重在对人与圈子的关系解读。

关系的层次在材料里也有了丰富的提示,即与圈子成员的关系,在圈子里的位置等等。

一个人在哪个圈里是由他个人的认知、生活决定的。一个医生,可能他就生活在医生这个圈层里。而这个医生在职业之外还爱好打球、旅游等,有可能他同时生活在多个“圈”里。他不仅在一个城市生活过,迁移了很多地方,那么,他的生活圈可能会更多更广。当然,一个专家级的医生与一个普通的护士生活圈层也相隔很远,他们的认知水平不一样。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新鲜,新鲜的只是这个词而已,因为它并不是这个时代的特殊产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分群的标准不就是人的生活轨迹与认知差异吗?“龙生龙,凤生凤”阶层的区别还具有先天性。

另外,当你身不由己,进入了一个圈,还有可能被圈同化。比如,一个壮汉进入了一个全是女性的工作圈,有可能他的男性特征在渐渐弱化,而女性特征在不断增长;一个本来还能站得直的人,结果进入了小小的权势圈,结果腿也打弯腰也不直了。圈或在无形中,或用一种强有力的潜规则在改变着一个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老百姓的这句话只说到了现象,其本质是只因进了这个家门,他才成为了这样的一个人,家,也是一个圈。

因此,这个材料无非是说,你可以凭借他的“圈”来深入了解这个人。

这样看来,写作无非就是拆解这一定论而已,即凭借“圈”识人的理由有哪些,一一解证即可。

比如,圈子是品行、思想、性格的忠实记录仪。我们可以这三个角度分别阐释一个人是如何通过圈子里他人的因素来判断此人的品行、思想与性格的。

一个处在圈子核心位置的人可能在其专业、领导力、胸怀等诸方面都是佼佼者。同样,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来阐释圈子关系的构成。圈子有圈子的特殊规则,它不是靠评选,也不是靠任命来确立某个人的圈子位置的,而是靠心悦诚服的默契自然达成的。它与江湖气的“主”有本质区别。

总之,这则材料应该从这个角度来阐释,而不是谈“破圈”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白老师只是抓住了材料的一个局部,即“破圈”来写的,显然有失偏颇。

由此看来,审题确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它的第一要着是全面把握材料。全面把握的意思是把材料的逻辑结构读清晰,把材料的落点读准确,这两点都是应该容易做到而事实上又是很难做到的。

为了审题,回顾一年来的教学也是煞费心思。比如做了若干次的审题专练。

【2016年全国卷2】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立意观点1:有限的课堂,盲目的阅读,被压榨的社会生活实践。高效学习,出路何在?

点评:这位同学根本没把材料的逻辑结构及表达指向放在眼里,直接以以批评者的姿态出现,背离命题的指向,属于跑题或偏题作文。

立意观点2:有人说:“语文是让人优雅而有自尊地活着。”由此看来,语文是一门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的艺术。

点评:命题的指向是语文学习,让考生比较哪种语文学习是最佳的渠道,而本立意把语文学习置换为语文是什么,明显跑题。

这个材料看起来十分清晰,应该说没有审题难度,可是,为什么偏偏就在没有难度的地方跑题了?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首先,应该思考我们的阅读思维模式。

从这些偏题跑题的审题结果来看,大都是存在着这样的阅读特征。只关注词语或句子,而不关注句子间的关系。这是大部分偏、跑题的原因。再深入思考一下,与平时的浏览式、扫描式阅读习惯有关系。尤其是现在手机阅读成为普遍式的阅读方式时,可能这种失误会越来越多。

其次,与快有关。我们喜欢快速阅读,在概念、句子的多层修饰、语句间关系等这些重要因素上停不下来,有整体识别的欲望与行为,而这种整体识别还曾被一度作为阅读经验提倡。读就是读,必须老老实实一句一句地读,那些所谓的跳、跑式阅读,都有或多或少的讹误存在。

我们要审准题必须从良好的阅读习惯做起,并加以相应的训练,才会有改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