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仰,你信吗?

 新用户12603780 2022-05-28 发布于广西

Image

在YQ违约、GQ违约、债券市场违约等一系列市场违约事件发生后,市场总是惊弓之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平复。最近的2020年YM事件,对本省区域以及同行大型企业,甚至当时的债券市场,都造成一定程度冲击。说到底,市场都是讲情绪的。

评审人员和市场一样,是讲情绪的。

情绪是什么?情绪是不讲道理的。同样信仰也是不讲道理的。

Image

评审人员总觉得“回归第一还款来源”“回归企业基本面”,才是ZZ正确,才是逻辑最严密的,才能抓住信用风险分析的核心,也才能真正控制住业务的风险。

谈到“信仰”,总是唯恐不及。尤其是信仰一次次被打破后,指责“信仰”、抛弃“信仰”,然后踏上一脚,才能大快人心。

可什么才是信仰呢?

信仰合理吗?

信仰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信仰能起到风险管控效果吗?

如何合理看待信仰?

在此抛出五连问,尝试解答。

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市场抛弃信贷的“紧紧围绕第一还款来源”底层逻辑,反而无脑给某一类企业持续提供资金支持的一种现象。典型是CC债业务。

信仰合理吗?黑格尔早在1820年说,存在即合理。信仰是市场自发形成的,而非强制手段促成的。所以信仰必然是合理的。

信仰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底层逻辑是路径依赖,即持续做某一类行为,但行为始终保持正收益,或者收益始终大于风险。若收益整体小于风险,这类业务自然消亡,不可能长期存续。

当然,说到这个层面还不够,还应该深挖以下两层逻辑:一个是资产荒与流动性相对过剩,导致缺乏有效可投资标的。二个是能够成为信仰的事件,背后都有很深的逻辑,譬如省级GQ、CCZ。

信仰能起到风控效果吗?当然了,不然市场上一些企业早出问题了。深究起来,企业是否违约,取决于现金流,而非取决于是否盈利。按照第三还款来源分析框架,只要企业能继续从市场融到资金,现金流就不会断,企业也就不会违约。

特别是很多地方省级GQ、YQ成立互助基金,也能起到风险缓释作用,降低客群违约风险。

Image

最后是如何看待信仰问题。

分析框架如下:
一是辨证处理。如果抛弃信仰,只看基本面,很多企业融资规模巨大,但利润一般,无法达到审批条件。最终挑选的的确是优质客户,但未必是本行目标客户。何也?部分银行负债成本高,最为优质的客户难以匹配成本。尤其是对经营团队而言,FTP一算,亏钱!!亏本的生意不能干。最终导致业务团队营销的客户,与评审人员的风险尺度,出现偏差,最终虽然控制住了风险,却丧失了发展,这不是一家银行经营层想看到的结果。理性做法是,评审人员以实质风险可控为前提,适当放宽风险尺度,实现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双重目标。这就需要银行找准定位,制定符合本行的风险偏好,然后在经营过程中贯彻执行。

下面是具体怎么处理信仰问题。

二看区域情况。

两个维度:一是区域经济水平,经济发达区域特别是GDP很高的区域,一般违约概率较低。北、上、广、深、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经济水平发达,这些地方鲜有大型GQ违约。二是区域风险。部分区域,大型GQ违约较多,已形成区域风险,应引起关注。

三是企业层级。

企业的层级越高,违约成本越高(尤其是公开市场),风险也就越低。

四看经营可持续性。

对于强周期+市场化行业,如果自身经营情况太差,尤其是每年巨亏数十亿的企业,政府维持其运作的成本太高,就会舍弃掉,不能心存幻想。治理僵尸企业,也是要积极推动的。这里一定要看归属于母公司的利润,不能简单看净利润指标,不能说太多了。懂得都懂。

五看区域地位。

有的企业经营一般,但当地ZF也会考虑,大型GQ违约尤其是公开市场违约,对当地金融环境的冲击,这也是需要成本的,不是小孩子过家家。经营过得去的GQ公开市场违约,以后本省GQ还要不要融资了?这笔账得算清楚。

六优化授信方案。

对经营情况一般的大型GQ,制定授信方案时,在授信产品与额度方面进行管控,适当放大债券投资业务授信额度,但控制非债券投资额度的期限、额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