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23岁的他,由于解决了令无数数学家头皮发麻的"西塔潘猜想",成为了史无前例的最年轻的大学教授。 为了他,李邦河、丁夏畦、林群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名向教育部写信,要求中央重视这位难得一遇的天才。 ![]() 此人到底是何来头,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并受到三位院士的一致推崇? 这样一位年少有为的大学霸,在普通人眼中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即。 但让人感到有点意外的是,这位学霸并非天资聪颖,小时候甚至还有一点木讷和呆板。 此人正是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刘路。 曾经是一名“学渣”的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差生,为何这位学渣能够完成华丽的逆袭,成为令人仰望的存在呢? ![]()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的教育水平还远远比不上现在。 “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虽然让莘莘学子考试得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分数,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子们的创新思维。 这样的应试教育早就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但在刘路成长的年代,应试教育的风气可谓是大行其道。 刘路作为一颗闪耀的新星,能够在当时的教育大背景下脱颖而出,和他的原生家庭关系密切。 1989年,刘路出生在辽宁大连,和一般人的家庭不同,刘路的爸爸妈妈都受过良好的教育。 ![]() 爸爸在大连的一家国企做后勤工作,妈妈则是一位私企高薪聘用的工程师。 父母二人平时由于工作繁忙,每天只能抽出很少的时间去陪伴刘路。 他们都未曾在孩子的教育问题费过太多的心思,更别提在数学上对刘路进行启蒙了。 但毕竟是在知识分子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和为人处世,这也就让刘路相比于其他孩子,能够更加耐心忍性。 刘路从小就对理工科方面的知识极其感兴趣,相反对于文字类的学科就不那么感冒了。 ![]()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难题浩如烟海,刘路从初中开始,就在研究数论了。 当时他的同学们还在为了解不开的方程、分数焦头烂额时,他已经在研究颇为深奥的知识了。 但这一举动也让刘路从小到大的学习成绩偏科严重,语文、英语长时间不及格。 刘路自认为他的父母并没有遗传给他什么数学方面的天赋,仅仅是因为自己对数学的关注比同龄人较多。 而且刘路也对当时教材上的数学知识不屑一顾,这也使他的数学成绩并不出众。 ![]() 放学回家的刘路,平时也没有太多的朋友,也不愿意旁人过来打扰他,就经常把自己关在小房间内,一门心思地专研起数论。 她的妈妈曾经还找了刘路的班主任,让她出出主意。 在母亲眼中,刘路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从来不调皮捣蛋,也把心思花在了学习上。 但不知为何,这样的埋头苦干却见不到一丝成效,初中时,刘路的学习成绩始终在下游徘徊。 起初妈妈还以为刘路早恋,还联合着班主任帮忙查看。多了个心眼的妈妈还在他放学回家后,突然袭击到刘路的房间,但她看到的仍然是刘路埋头苦学的情景。 ![]() 班主任在排除了一一切干扰因素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刘路这个孩子学习很刻苦,但就是天赋差了一点,不是块儿读书的料。 但学校老师和妈妈不知道,刘路只是没有把心思花在课本上而已,所以他才像一位学渣一样。 父母在慢慢接受了自家孩子天赋不行的事实之后,开明的他们并没有对刘路施压,反而鼓励着他,任由刘路按照自己的想法。 到了初三的时候,或许是来自于同学、父母和老师的各个方面的压力,让刘路感到了紧迫感,他才开始慢慢学习课本上的一些知识点。 ![]() 不想让父母失望的他竟然考取了一所当地的重点中学,但进入高中后的刘路依然沉迷在数论的世界中,对旁的知识点置若罔闻。 到了2008年的高考,刘路凭借超过重点线56分的好成绩,被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录取,刘路也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专业学习。 他的父母也感到颇为惊讶,被批为天赋不佳的儿子竟然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 除了原生家庭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影响外,刘路的大学求生生涯也对他之后的成就颇有助力。 虽然凭借着较为出色的成绩来到了中南大学数学系学习,但是他当时的成绩依然徘徊在中游,是学院中几百个人种默默无闻的一员。 ![]() 对数论痴迷的刘路,本该拥有着良好的数学素养,一些同龄人根本看不懂的数论,在刘路刚刚就大学后,他就已经能熟练掌握部分知识点了。 不知道为何,初进大学校园的刘路并没有锋芒毕露,表现出之后能够解开世纪性难题的天赋,成绩平平淡淡。 在课堂上,刘路也并没有表现出与众不同,他也只是耐心地聆听着老师所讲的知识。 但如同来到了原本就有属于自己的领域,刚刚进入数学系的刘路就每天起早贪黑地往图书馆跑。 ![]() 长时间积累下来,全英文的数学研究书籍刘路阅读起来已经轻车熟路,每天都要到深夜。 从大二开始,刘路便已经开始研究起了数学逻辑,这种普通人读起来像天书一般的学问。 韬光养晦的刘路被心思细密的何伟教授看出了过人之处,经常给刘路许多专业性的指导。 在何伟的课堂上,他只是简单地一笔带过了西塔潘,但没想到刘路居然记下了。 2010年是刘路的高光时刻,对数学逻辑有了一定研究之后的刘路,就开始把目光集中在了英国数理逻辑学者西塔潘身上。 ![]() 西塔潘有一个著名的猜想困扰着数以万计的数学系学子:
对于这个定理的证明,数学家们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却仍然毫无头绪。 这样的难题在旁人看来或许会望而却步,想要挑战他对莘莘学子来说无异于以卵击石。 但刘路就是那个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没有被这样的困难吓倒。 ![]() 越是旁人解不开的难题,刘路就越是激动。于是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基本茶饭不思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西塔潘猜想上。 灵光乍现的刘路在经过各种尝试之后,居然破天荒地证明了这一定理的真实性。 于是他赶紧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信笺纸上,并随即投稿给了《符号逻辑杂志》。 《符号逻辑杂志》的审核人,芝加哥大学数学系教授邓尼斯·汉斯杰弗德在看到了这样一篇精彩的证明之后,也大为震惊,随即便回信给了刘路:
![]() 刘路的这一证明结论发表在了2012年《符号逻辑杂志》的第二期,第602到609页。 对于自己是如何克服这一世纪性的大难题,刘路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当时的中南大学的教授侯振挺教授在听闻刘路的光辉事迹之后,便立即有了将他纳入自己门下的打算。 中南大学为了让刘路尽快进入数学领域进行研究,决定让他提前从本科毕业,直接录取他为硕博连读的研究生。 ![]() 2011年5月,当时刘路还是一名大三的学生。 在一场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逻辑学术会议上,刘路陈述了自己对之前西塔潘猜想论证的强度研究,让还不清楚的学者疑问一扫而光。 2011年7月,刘路如愿拜入教授侯振挺门下,侯振挺便开始带着刘路四参加学术会议。 2011年9月16日,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邀请了刘路作为亚洲的高校代表。 在此次会议上,刘路做了将近40分钟的发言,台下相关的学者们无不为刘路精彩的论证而热血沸腾。 ![]() 三位中科院的院士,李邦河、丁夏畦、林群在得知了刘路的成就之后,也为之惊叹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所以他们三人联合上书中共中央以及国家教育部,请求他们重视这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2012年,为了表彰刘路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南大学给了刘路100万元的奖学金。 中南大学还破格聘用了当时还在读研究生的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别的研究员。 刘路还表示,一半的钱将继续用于自己的科学研究,另外一半则用来改善自己现阶段的生活状态。 ![]() 2012年1月19日,中国科学报社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盛典,刘路因为证明了西塔潘猜想,获得了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2012年3月31日晚上,“影响世界华人”奖在北京大学百年学堂拉开序幕。 刘路也出席了这次奖项,他与羽毛球世界冠军林丹共同领奖, 在此次奖项上,刚刚成为正教授级别的研究员后不久的刘路,还被评选为“希望之星”。 从中南大学毕业以后,刘路在2014年又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避免计算——闭集上的所有成员》,此后刘路便一直醉心于其熟悉的数学领域了。 ![]() 对于自己今后如何发展,刘路也表示会学习模型论,追求更高深的知识:
刘路还表示,自己除了喜欢数学之外,还对物理学和心理学有着一定的兴趣。 他说物理学上的一些实验相比于其他学科的实验而言,投入的资金要求并不高,而且数学和物理有着一定的共通之处。 对于心理学的热忱起初是来源于一组认知实验,刘路觉得这种认知实验对于锻炼数学逻辑有很大的助力,同时心理学也是一门让他极其感兴趣的学科。 ![]() 但在现阶段,刘路还是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数学上,毕竟学无止境,山外有山。 刘路也并没有因为自己20多岁,就达到了其他学者几乎一辈子都触及不到的高度而自满。 自己对数论的研究也并不是冲着金钱和名利去的,根源还是在自己的兴趣和平时的积累。 刘路对自己的学术研究生涯也有着明确的规划,40岁以前进行数学领域的研究,到了40岁过后,他就随着自己的兴趣,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了。 纵观刘路为何能从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学渣,慢慢蜕变成一位中国史无前例的教授级别学者,我们不满发现以下的道理。 ![]() 首先是原生家庭的文化熏陶,让刘路从很小就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住诱惑。 所以大家平时教育下一代身上,一定要创造出合适的教育环境,毕竟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能够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实在太少,环境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毁掉人,孟母三迁就是这个道理。 然后必不可少的还是刘路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刘路很会韬光养晦,一门心思地埋头钻研,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干扰因素。 ![]() 在他的世界里,似乎除了数论还是数论,父母的眼光、老师的看法,同学之间的攀比都不能为之动容。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次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 从刘路的求学生涯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是每个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绚丽绽放;而有的花,却需要漫长的等待。 -完- 参考资料1.中南大学新闻网:《刘路获2012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 2.中青在线:《刘路:我坚持了自己的兴趣》 3.中国网:《大三学生攻克国际数学难题 3院士致信教育部推荐》 |
|
来自: qiangk4kzk8us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