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山走水】崂山人物象形石漫谈

 行者老鱼 2022-05-28 发布于山东

崂山的象形石多不胜数,最多的是各类动物的形状,其中最有代表性是山里的十二生肖石(具体见老鱼的十二生肖石)。至于人物的象形石,虽然比前者为少但也是栩栩如生,值得盘点一番。

人物象形石又分为两类,有名有姓的和无名无姓的。

有名有姓的不多,大致不过是老子、孔子、霸王、诸葛孔明、关公、岳母等数人而已。

代表老子的其实是一座山峰,老子峰。老子峰在巨峰东南的山谷中,其状若老君端坐,人称“老子峰”。此峰居巨峰腹地、高达百米,气势巍然,处高山密林之中,自崂山有志书以来,无人记载。无论从形态之栩栩如生,还是从人文之贴切,都称得上崂山第一奇峰。

老子峰周围还有诸多为老子背书的奇峰,如跃龙峰、丹炉峰、七十二蹬台峰等等,都跟老子有关,是崂山老子文化代表的重要自然标志。

与孔子的地位相比,孔子石在崂山不是很有声名,老鱼记得自少山黄嘉善属于上行石门山的路侧有孔子石,另外在九水也有发现孔子石,但孔子石的规模无法与老子峰相比,从另一个方面佐证崂山是道家名山,儒家只能居次席。

霸王则在崂山西北麓太和山,太和山山北临千年古刹法海寺,山峰连绵,沟壑纵横。山前有霸王台为商代遗址、山中有双峰似乳称双乳峰,双乳峰侧另有两峰偎依名霸王别姬,侧另有一石拔地而起,如枪似钻,隐约有霸王暴起之气,名为霸王金枪。

在崂山霸王的传说只在太和山有,而其中霸王台三面临水,高出地面约七八米。1953年首次发现古人类活动遗址,并发现石器、陶器和铜镞,据考证确定其为一处重要的商代遗址,其历史年代较霸王更为久远。

崂山的诸葛孔明石有二,一在北九水入口的卧龙村,此石也是卧龙村名字的由来,卧龙村原名“窝洛”,后因山上有一巨石似孔明摇扇,故易为“卧龙”。

“九曲清泉因卧龙,香云紫雾灵气生。青山绿水飞来影,奇石稳坐孔明峰。”这是卧龙桥头巨石上的诗刻,生动地描述了村后山上的卧龙石。

另一个孔明在仰口到北滑溜口的路上,巨大的孔明羽扇纶巾,高高地端坐在山巅。第二尊孔明像的特点是高高的纶巾,为人物像增添了很多神采。

关公的表现是关公夜读石,此石在劈石口南侧,高山巅上有一酷似三国大将关公正在读书的奇峰,侧旁有一柱状岩石好似蜡烛,远看似关公正秉烛夜读,名为“关公夜读”。

从关公夜读东行经文笔峰、大台崮可到九水,此山谷卧龙、关公南北伫立,守护着崂山的西大门。

相比前者,“岳母刺字”知道的不多,沿着卧龙村东行,在河西村西山有一石崮,一石前而俯卧,一石后而手抚前石,当地人称为“磨儿石”。此两石状如正在刺字的岳母,山友名其为故名“岳母刺字”。

说到人物,不能不提到青峰山上毛公石,此山以现代发现的“伟人天然雕像”而名。此石生于风雨,成于天然,遥望似身着中山装的伟人远眺,山也因而得名“毛公山”。毛公山也因此成为了一处红色的文化基地。

与有名有姓的相比,无名无姓的象形石则要多很多了。

北宋的《太平寰宇记》就曾记载崂山有五个石人:“有五石人,广数围,高一丈。古老相传云始皇幸琅琊,因至牢盛山望蓬莱,盖立马于此。又遣石人驱牢山不得,遂立于此。”

崂山的五石人都在何处呢?海边的石老人算一个,另外四个一在小蓬莱,一在崂北水峪,一在北宅乌衣巷白沙河旁,一在城阳傅家埠,名为“石老妈妈”。

以上石人规模不大,另外还有规模更大的。最大的是巨峰西北面的虔女峰,巨大的山峰秀丽润泽,像头戴山花簪髻的少女,虔诚的看望北路,仿佛在等待自己的家人的归来。虔女峰原名孝女石,1986年,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应青岛市妇联之请,为该峰题名为“虔女峰”。

其次还有巨峰西南的比高崮,比高崮形如窈窕淑女,又名美人峰。美人峰与巨峰依依而立,更有传言此峰为民女报巨峰化身救命之恩所化。清山东巡抚崔应阶有《美人峰》七言律诗:“山色真如清净身,凭虚独立迥难亲。洞中未可逢仙子,天外空教侍美人。薜荔作裳云肩润,芙蓉为面黛眉新。莫将雾鬓云鬟意,错拟山头姑射神。”

比高崮高不可攀,相传此峰惟德人名山贼者登之,既名美人,自然不可登,登者名之为“山贼”,也很有一段故事了。蓝水曾有一首诗曰:“德人有一号山贼,曾上比高崮上头。愧我漫游空自负,不能追迹只含羞。”

崂山深山中还另有几座天然的雕像,在白云洞西有一座观音岩,有一块巨石高高耸立,搭眼一看,看不出什么物事,仔细一看巨石上的纹路却是一座站立的观音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自神清宫东行到躲荒崮的路上有一块奇石,从一侧观像一个站立的和尚双手合十,正在礼佛,从另一侧看又像是美丽婀娜的女子正在梳妆,所以此石名为“和尚石”或“美女石”。

其他诸如相公石、夫妻石、母子石、护士石、野人石、猿人石、济公石、兄弟石、背搭人、阿诗玛石等等就更多了,真是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只好就此打住吧。

崂山的人物象形石,仿佛一个社会,里面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更多的则是无名无姓的百姓石。走进这个社会,从它们千年不变的凝固,了解它们蕴藏的故事和情感,也许这才是登山的魅力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