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位元宇宙科技城,无尽之塔想做中国的元宇宙“地标” | 专访清博智能李祖希

 游戏日报 2022-05-28 发布于重庆

“目前海内外元宇宙产品很多,但我们觉得缺少一个类似上海东方明珠一样的「地标」”,李祖希向游戏日报解释了无尽之塔设计形象的由来。

李祖希是清博智能集团副总裁、创新院院长,负责清博的元宇宙业务推进。不同于百度希壤的宽泛入驻,清博智能元宇宙业务扎根于垂直行业,无尽之塔项目是清博智能元宇宙业务“清元宇宙”的核心板块,无尽之塔定位聚焦在科技领域,希望能做成一个开源项目,最终形成代表中国科创形象的元宇宙。

无尽之塔的产品形态是什么样的?怎么确定的设计和推广思路?身为科技元宇宙领域从业者的李祖希又是怎么看元宇宙发展的?游戏日报和李祖希聊了聊。

清博智能创新院院长李祖希

无尽之塔的设计思路:定位元宇宙科技城

Q:请您简单介绍下清博智能在研的元宇宙产品。

李祖希:我们大概从去年11月份开始研究元宇宙的多个领域,最早是在做虚拟人,因为之前我们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积累了8年,虚拟人更契合这个发展的需求,后来我们就上线了自己的虚拟人平台,支持2.5D和3D虚拟人的自动生成。数字藏品方面也完成了平台和售卖专场的搭建,并且已经投入了使用。另外我们在区块链方面的成果也即将要推出。这些在此前都是独立推进的,现在打算集合成新的大平台,建立我们自己的元宇宙无尽之塔。

无尽之塔外部场景

Q:这两天我有看到无尽之塔的宣传视频,团队是怎么定位这款产品的?

李祖希:无尽之塔目前有5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首先因为我们是后来者,并没有太多游戏和场景的搭建实例,所以选择了一个我们认为极简但是有生命力的元宇宙搭建方式,用1024层构成的无尽之塔作为主建筑。其次我们具有“传送”功能,因为室内空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的某一层可以作为跳转点,进入到其他虚拟空间中(拥有者自己的虚拟世界);最后我们在无尽之塔的户外也搭建大型的展台和展厅。

综合这3个特征来看我们更希望无尽之塔是元宇宙的一个入口,而不仅仅是一个平台或者场所,希望它后续成长为一个开源项目,把更多的元宇宙空间接入到无尽之塔。清博智能还会提供“物业管理”,包括AI服务、时空导航服务、虚拟人和数字藏品服务等。

第4点是我们会把数字藏品作为一个纽带,因为很多元宇宙没有用户和流量优势,慢慢的就没人了,我们计划通过数字藏品来不断引入流量,来保证无尽之塔的启动。

最后无尽之塔的定位是“首个元宇宙科技城”,具体来说我们是希望把国内顶尖的科创企业、投资机构以及科技媒体等吸引入驻到我们的元宇宙,达到生态聚集效应,最终形成真正代表中国科创形象的元宇宙。

Q:用数字藏品来引流具体是怎么实现?

李祖希:首先我们会持续发售官方的数字藏品,我们有个亿分之一计划,就是规划了一亿份数字藏品,逐步向社会发售,持有者有权限进入到无尽之塔平台(APP已上线安卓端,苹果端正在推进中);其次我们无尽之塔的重要商业模式之一就是帮助企业完成会议和展览等营销服务,伴随这些业务我们也会发售品牌相关的数字藏品,用户引入品牌用户进入平台。目前世界上也有其他产品是同样的构思,不过基本都还没有推出,我们的数字藏品虽然没有金融化的属性,但是作为门票在后续的营销中心也是很重要的工具。

Q:前面我们提到了会用数字藏品来吸引用户,它会转化为无尽之塔拥有的“触达群体”资源,但我们怎么去保证用户的日活?也就是他们为什么愿意来无尽之塔中去看内容。

李祖希:现在我们设计了几种模式,首先成为无尽之塔的用户后会有一个独立的展示空间,我们会在主建筑周围设置很多的漂浮“泡泡”,类似QQ的个人空间,可以用来生成视频分享,这个空间也是可以邀请朋友来参观的,最终通过社交需求刺激产生进入动机。然后我们是和营销结合的,它本身就是品牌方进行福利赋能的通道,我们会与企业沟通是否给这些精准用户一些实际权益,这样用户的活跃度也会有明显提升。

Q:目前我们团队正在对产品进行什么调整,后续打算怎么运作无尽之塔这个项目?

李祖希:第一个是先要把平台的基础功能夯实,现在大概完成了60%的工作。

比如我们无尽之塔的场所分层,1-300层是用于企业标准化服务的,企业可以在这里面举办会议,办数字展览和举行签约仪式等。300-400层我们规划是专门做数字藏品的展厅,我们在移动端发售的所有数字藏品都会放在这里。400-500层是高级定制的,因为一些企业需要复杂的场景或者功能设计。短期我们就是先把这500层逐步开放并完善。

数字藏品展厅

然后是外部的大型空间,会承担一些产品发布会、企业年会或者行业峰会之类的职能,7月份我们会承办北京市一个大型的元宇宙科技峰会。我们这个元宇宙空间的一个特点就是只有无尽之塔这个主建筑的基础设定不变,其他的外部时空场景是可以直接切换的,包括夜景和白天、现代风格、二次元风格、赛博朋克风格和国风风格等,来适应外部需求。

国风场景设计

运营层面首先是咱们前面提到的“把数字藏品作为运营驱动的核心”,其次是我们会与营销行业、会展行业深度结合,因为都是在做企业需求的内容,我们希望能成为成熟的营销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例如通过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来帮助他们实现元宇宙化,让举办元宇宙营销/会展成为这些公司的业务形态之一;另外我们不同于百度希壤的“入驻/租用”关系,我们只是技术支持和规则制定,作为一个共建平台,以世界观为核心提供底层服务,合作伙伴可以把自己的元宇宙连接进来,也可以用我们提供的技术工具来搭建元宇宙。

Q:大概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无尽之塔的大规模对外应用?

李祖希:过去一个月我们主要在解决不死机、能顺利完成各种功能的优化,接下来打算在视觉美感方面进行提升。预计6月份我们能够接纳大批量的用户,近期主要是通过活动来吸引部分用户进入体验,先做好技术升级后再大规模开放。目前我们的研发团队大概在30人左右,基本能够满足开发的需求。

Q:我们的产品未来有VR/AR方面的扩展计划吗?

李祖希:我们目前是规划了VR方向基于头盔的沉浸式体验,AR这部分还不太清晰,等6月搭建好我们产品的功能后会尝试VR。

Q:您认为企业来找清博智能合作,对比外界类似的竞品有什么优势?

李祖希:我觉得分为几个阶段吧,目前我们做的时间还是太短了,比如说网易瑶台,他那个是降维打击,把游戏方面的技术放到这里来做是很精细的,所以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主要是追赶功能体验这方面。

不过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做出来差异化,比如前面提到的,我们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元宇宙化,他们可以宣布自己完成了转型,而不是简单入驻。另外我们说的“物业管理服务”方面,我觉得是其他竞品做不到的,因为他们要维护大厂本身中心化,而我们的定位是赋能者。

另外我们的定位也具有优势,比如科技城的构想更容易得到政策支持,投资界也会对我们和无尽之塔的企业感兴趣。企业也会希望进入类似“中关村”一样的集群元宇宙空间,最后用户也会愿意去看这样的集中型高科技空间展示。这是垂直定位带来的好处。

无尽之塔内的虚拟办公室

对于元宇宙领域趋势的观点

Q:您怎么理解元宇宙当下的定义,外界对它的理解有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

李祖希:一开始大家都认为元宇宙是全虚拟的,不过现在大家更倾向于脱虚向实,作为实际改变生活/产品的一种思路。

Q:目前外界存在很多“元宇宙是蹭概念”的质疑,您怎么看这种现状?多久会改变?

李祖希:这种客观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新技术或者方向首当其冲要经历的就是泡沫期,因为大家会对其有过高的预期,另外还有人针对这种过高的预期去炒作,我之前的硕士论文就是分析的人工智能发展与传播的突破,一样也是存在泡沫期,这个是必经阶段。

至于变化,一种情况是自然的冷却,大家觉得没什么意思了,炒作概念的也就不那么积极了,另一种就是外界逐渐理性,通过前面咱们提到的虚拟人、数字藏品代替门票等等,清晰理解了当下元宇宙能做什么,就会理解到不是纯概念而有一定的实际应用。

无尽之塔外部空间

Q:您觉得转型元宇宙目前对哪些行业比较重要,就是能带来实际效果的?

李祖希:元宇宙是一个方向和未来,不过我们也知道元宇宙对部分企业来说就是营销事件而不是发展刚需,也就偶尔尝试一两次。目前来说对营销和会展比较重要,因为疫情环境下他们的业务很多都归零了,所以迫切需要进行转型。

Q:您觉得对于企业而言,入场元宇宙有没有什么风险?

李祖希:大多数企业应该没什么风险,风险主要在我们这些做元宇宙产品平台的企业身上,刚刚我也提到了对很多企业来说不是刚需,那我们就需要承担一个对未来判断的风险,以后还有没有那么多的市场需求,这还是要看外部环境的变化。

Q:我在前面和区块链游戏从业者聊的时候,他提出一个“区块链游戏不是游戏而是区块链产品的观点”,您怎么看?

李祖希:这个理解我觉得没问题,因为它没有太多的可玩性,目前海外一些区块链游戏都是在利用区块链的属性,实现经济增值,就是在玩中获利。所以它核心还是币圈、链圈的人在玩,变成了游戏形态的金融工具。

Q:区块链游戏的这种情况会出现在区块链+领域吗?比如说教育这些?

李祖希:我认为不会,因为教育它其实是平台端,学员的目标是讲究实际效果的。区块链游戏它可以不好玩,用挣钱来吸引用户,但是区块链教育必须有教育的实效,脱离不开这个本质,如果出现了质的变化,那它就是打着教育的幌子在做一些不合规的事情了。

Q:前面我采访了《元宇宙:人类空间移民想象革命》这本书的作者裴培老师,您怎么看这些在剖析元宇宙概念和发展历程的作品,它们对领域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李祖希:我把这一类定义为启发式的,包括科幻作品,对于从业者都是认知扩展的一种思维引导,它不一定能够提供具体的实践指导,但是对从业者是有帮助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