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成金:法家智慧-宋太宗登基之谜

 平头哥68 2022-05-28 发布于北京
书虫子 2016-06-20 09:49

中国历史上的“谜”实在太多,尤其是由帝王将相导演,发生在宫廷里的谜,这些谜与其说是谜,倒不如说是阴谋。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的政治,就是阴谋政治。

世界上有两个最不讲道德的地方,一是妓院,一是宫廷。妓院在社会的最下层,惟钱是图,连皮肉都出卖了,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宫廷在社会的最上层,惟权是从,连灵魂都不要了,还有什么道德信义可汫?宫廷与妓院,虽处社会的两极,实有异曲同工之处啊!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在一定意义上讲是阴谋政治,如果能把这些阴谋“曝光”放在光天化日之下,置于大众眼前,也许会使今人清醒一些,起码少一些所谓的神圣感!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个诸侯纷争、胜者为王的时代,也是一个阳谋与阴谋混杂不分的时期。这时候的观念是:不管阴谋还是阳谋,只要胜了就是好谋。

齐国的晏子是大名鼎鼎的,这个人其貌不扬、身材短小,却才智非凡,他不仅留下了一部《晏子春秋》,还因善于劝谏齐王而名垂千古,他屡次出使,能够不辱使命,为国扬威,也算难得。但就是这么一位“正人君子”也少不了要搞阴谋。

一次,鲁昭公到齐国访问,齐景公想趁此机会发动外交攻势,让鲁国脱离和晋国的联盟而加盟齐国,所以,齐景公隆重地接待了鲁昭公。在宴会上,鲁昭公让叔孙舍做相礼,齐景公就让晏子做相礼。在齐景公的下边,站着三个铁塔般的勇士,他们是齐景公平时最宠爱的人。但平时自恃有功,蛮横无礼,已构成对齐国政局稳定的威胁。晏子早就想除掉此三人。

晏子眼珠一转,就有了主意。他对景公说:“主公种了几棵稀有的桃树,今年该结桃子了,我想去看看,摘几个桃来给二位君主尝尝鲜、不知可否?”景公同意了,晏子就自己请求去摘桃子。晏子只摘来了六个桃子,对景公说:“桃子未熟,只此几个。”并行酒令,把桃子献到鲁昭公和齐景公的面前说:“桃大如斗,天下稀有,君王吃了,千秋同寿。”鲁昭公和齐景公一人吃了一个。晏子和叔孙舍相互推赞,都说对方辅佐君主有功,也各吃了一个。这样,就只剩下了两个桃子。

晏子对齐景公说:“现在还剩下两个桃子,我想不如让下面的大臣各说自己的功劳,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子。”齐景公同意了,晏子就传下令去,让下面侍立的大臣各表功劳。

站在齐景公近处的三勇士性子最急,其中一个叫公孙捷的走出一步说:“在桐山打猎时冲出了一只老虎,直向主公扑夹,是我打死了老虎。救了主公的命,应该说功劳不小吧!”晏子说:“你救了主公的命,确实功劳不小,应该吃一个桃子。”晏子请景公赏了他一个桃子。公孙挗使拜谢退下。

另一名叫古冶子的大力士上前说:“打死老虎算什么,我跟主公过黄河的时候,一头大鳄鱼咬住了主公的马,是我和那鳄鱼拚死搏斗,杀死了鳄鱼,才救了主公的马。”

齐景公插言说:“要不是古冶子,别说我的马,就是我的命也保不住了。”晏子一听忙让齐景公赏给古冶子一个桃子和一标酒。古冶子吃了酒,吃了桃子,拜谢而退。

最后一个大力士叫田开疆.他一看两个桃子被两个人吃光,气得大声嚷嚷:“打死老虎、杀掉鳄鱼算什么,主公让我去打徐国。我杀死了徐国的太将,俘虏了五百敌人,连综国和莒国都归附了我们,这样的的功劳算不算大呢?与他们相比如何?凭我的功劳能否吃到一个桃子呢?晏子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说:“开疆拓土,比杀虎斩鳄的功劳要大.只是桃子吃完,就让主公赏你一杯酒吧!”齐景公也说:“要论功劳,数你最大,可惜说得晚了!”

田开疆十分生气地说“我为国争光,帮主公打败敌人,反倒不如一个杀虎斩鳄的人,还站在这里丟什么么脸哪!”说完,拔剑自刎。

公外捷说.“我凭这么点功劳,竟也抢桃子吃,想想真是脸红,我也不活了。说完,也拔剑自刎。古冶子大叫道:“我们三个人是生死兄弟,你们俩死了,我还能活吗?”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这就是中园历史上有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两个桃子杀了三个盖世英雄,非桃之力,乃阴谋之功也。

宋太宗继宋太祖而立,也是一个有为的皇帝,然而在他的即位问题上,却留下千古悬案。在今天看末,这已成不解之迷,但根据当时的许多蛛丝马迹来推测,这恐怕是一场阴谋。

当时,宋太袓赵匡胤的中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他自己也正年富力强,还大有作为,却于50岁时突然去世,由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史书这件事的记载,多有征引猜测。赵光义是赵匡胤的胞弟,与赵匡胤不同。赵光义因为有哥哥的经济支持而读了好多年的书,所以,他比哥哥少了许多武功。但在文釆学识方面,却明显地优于他的哥哥。赵匡胤当后周禁军首领时,赵光义就已进入核心,成为赵匡胤的得力助手。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做皇帝的事件中,赵光义是主谋之一。因为拥立有功,赵匡胤也就十分重视他这个胞弟,有意栽培提拔,先把他任命为殿前都虞侯,领睦州防御使。后来又任命他为开封府尹。

开封府尹是个十分重要的官职,在这一位置上,既可通上又可达下,对于经营自己的势力,十分有利。赵光义在这一位置上培植大批私人势力,这在他即位以后所任用的官吏中即可看出,而这些人也确实为巩固他的地位发挥了巨大作用。

关于赵匡胤之死,官修的《宋史》均是语焉不详,原因恐怕是自宋太宗赵光义以后北宋皇帝均是由太宗一支继承有关。这些人既不愿说清事实,又不好胡编历史,最妙的办法就是绕过去。但一些非官方的记载和传说却很丰富。宋代有个叫文莹的山林老僧写了一本书,叫做《湘山野录》,其中记载了赵匡胤之死。说赵匡胤听信了一个术士的话,知道自己气数已尽,便召胞弟赵光义入宫安排后事。当时,赵匡胤患病在身,他把宦官和宫人赶得远远地,自己和赵光义对酌饮酒。宦官和宫人远远地看去,只见烛光之下,赵光义时时避席而走,似有激动难忍之状,又像是推辞不受的样子,后来又听见柱斧砍在雪地之上的声音,赵匡胤大声对赵光义说:“好做,好做。”最后,赵匡胤入内就寝,当夜留赵光义在宫内住宿。刚入睡时,赵匡胤鼾声如雷,天还未明,便无声息。内待急忙入内查看,只见赵匡胤已死去多时。

还有的传说赵匡胤十分宠爱原后蜀主的花蕊夫人费氏,在赵匡胤死前的那天晚上,赵匡胤召赵光义进宫问事,并留宫侍侯。赵光义见哥哥睡熟,就乘机调戏花蕊夫人。赵匡胤被惊醒,就用柱斧去砍赵光义。

皇后和太子闻声赶到,赵匡胤已气息奄奄,第二天清晨就去世了。

关于赵光义即位,也是众说不一。有人说他在灵前即位。有人说赵匡胤病危之时,派宦官王继隆召他的儿子秦王赵德芳来见,王继隆却跑到开封府,找来了赵光义。皇后见王继隆回来,忙问:“德芳来了吗?”王继隆却说:“晋王(赵光义)到了。”赵匡胤和皇后部大吃一惊,皇后哭着对赵光义说:“我们母子的性命,都交给官家(皇上)了。”赵光义安慰皇后说:“共保富贵,不必担忧。”

还有一个“金匮之盟“的传说企图为赵光义继承皇位作“合理”的注解,把子承父业变成兄终弟及的转化说成是维持赵宋王朝的要求。赵普是宋朝的开国功臣,深受宋太祖赵匡胤的宠信,但他利用职权,做了许多违法的事,赵匡胤知道后,就撤了他宰相的职务。到太宗赵光义即位后,他仍郁郁不得志。于是他说出了一个“金匮之盟”的故事来,赵光义按他说的地方去找,果真找到了这个“金匮”,发匮得书,果如赵普所言。据赵普说,早在太祖建隆二年之时,皇太后杜氏病危,曾召入赵匡胤和赵普,问赵匡胤说:你知道这宋朝的天下是怎么得来的吗?”赵匡胤说:“自然都是靠祖宗和太后的功德了。”皇太后说:“不是这祥,这是因为柴氏让幼儿寡母执政的缘故。如果后周立的是一位年长的君主,你能把后周的天下得到手吗?你百年之后,应该传位给光义(赵光义),光义再传位给光美,光美再传给德昭。你如果能如此传位,使北宋不至有年幼的君主,那是天下的大福了。”

赵匡胤表示一定不违反母亲的指教。百年之后一定传位给弟弟。太后就让赵普当场记下这些话,作为誓书,并藏在一个金匣子里,交給一位可靠的宫人保管。

但宋人已不相信这个传说,是否赵普想靠假造“金匮之盟”献上一功,博得赵光义的重用,也未可知。但无论如何,赵光义能在舆论上取得自己即位的合理支持,是十分高兴的。

由此,烛影斧声中,“金匮之盟”内,宋太宗赵光义即位遂成千古之谜。

其实,从常理度知,就知这是一个阴谋。首先,如果太祖赵匡胤想传位给弟弟,在当时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公诸朝堂,没有任何阻碍,何必弄得这样鬼鬼祟祟,又是烛光,又是斧声,绝无必要。其次,那“金匮之盟”早就订好,何必要等赵光义即位五六年后才弄出来,赵普一直好好地在开封呆着,又不健忘,为什么不在赵光义即位之时就公布出来,也好免去许多议论?

赵光义篡夺哥哥的位子,即便不是蓄谋将他害死,也是趁他生病之时伺机篡位,只是不像其他人那样笨拙。搞得血淋淋的罢了!由此看来,赵光义应该是个篡权的高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