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梦楼 | 琐 忆

 昵称PLJiA86N 2022-05-29 发布于河南



琐   忆
文|刘梦楼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往事如一幕幕画卷,在我的面前铺展开来。
父亲出生于社会动荡的1944年,因为爷爷奶奶在旧社会都是老师,他在校园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解放后,父亲跟随爷爷和奶奶一起来到外婆家居住。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林头村的龙兴庵完全学校渡过了小学生涯,在张村街的邓县五初中渡过了初中生活,期间经历丧母之痛,影响了学业,1962年至1964年春他在内乡县二初中复读。1964年秋考入南阳农校植保专业学习,那时候,他作为风靡一时的红卫兵,也曾满怀壮志,意气风发地跟随同学们,到全国各地串联闹革命,1967年夏他毕业返乡。
 父亲的初中毕业证书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他作为生产队会计,在辛勤劳动的同时,还整日为群众记工分,做帐目。后来他在家乡的一所初中里当民办老师,教过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离开学校后,他又在裴营乡前郑村的农科所工作了三年,从事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研究,至今家里还留有一些他当时写的有关论文等,上面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凝聚了他多少的辛劳和汗水。后来他回乡务农,整天在田间辛勤地劳作,用微薄的收入支撑着家庭,供养子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他生不逢时,命运曲折,一直在社会基层艰难度日,虽然自己多灾多难,但从无怨言,总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默默无闻地渡过了平淡的一生。
南阳农校64届植保系学生毕业留念,第三排左二为父亲
或许受家庭的熏陶吧,父亲从小喜爱书画,幼时曾拜老家岑子村的书画家刘于一为师练习书法和绘画。他擅画花鸟,尤爱画竹,可能是竹子的性情和他相似吧,无人知晓他的书画造诣有多深。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建的都是青砖瓦房,谁家的新房建起后,都要请他在山墙顶部和前檐墀头上画一幅画,或题几个字。这正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刻,至今我清楚地记得,只见他登上梯子,一手托着墨盒,一手拿着毛笔,寥寥几下就完成了。画的内容主要有花鸟、飞禽等,展现出家庭祥和幸福的美景;题字的内容有发家致富、奋发图强等成语。他的书画,冷峻,挺拔,自成一格,激人奋进,鼓舞人心,始终漾溢着一种向上的情怀。
父亲画的竹子 
父亲爱好广泛,他还喜欢作诗填词和雕刻治印。前不久,我偶然从老家的一个旧皮箱里,翻出了一个厚厚的发黄的日记本,我仔细的看了看,原来是他上学时作的一本诗集,写的满满的,有旧体诗,也有新诗,还有词,具体是什么内容,有待我以后慢慢品读吧。这在以前,我是不曾知道的,只记得他会偶尔在孩子们的作业本上写几句而已。他也会雕刻印章,不但为自己刻印,也曾为亲戚和朋友刻印,当然,在以前的那个时代,这都是无偿的。他自己留下了大大小小十多枚印章,有石头的,也有木质的,这都是他自己精心雕刻的。在他的每一幅书画作品中,都留下了鲜红的的印记。我记得小时候,他也曾经为我雕刻了一枚木质的印章,我爱不释手,把家里的每一本书上都按上了我的印记。他还用一节红枣木,制作了一个十来厘米长的烟袋锅,在上面刻了一对麻雀,左右对称,精致极了,显示了他那不一般的雕刻艺术。
父亲雕刻的烟袋锅
由于父亲有学问,擅书画,他继承了爷爷留下的良好家风,常常为乡邻写对联、请柬等,来者有求必应,从不推辞。特别是每逢过年前那几天,他整日都在为乡亲写对联,有时候是别人请他到家里,有时是在自己家里为乡亲们写,而把自己家的对联总是放在最后面。有时候都大年三十了,家家户户的对联已经贴上了,他才坐在家里为我家写对联,等到把对联贴好,天已经快黑了。
父亲为我家楼门写的对联
父亲性情耿直,疾恶如仇,又热心助人,乐善好施。调解邻里纠纷,为乡亲做执客是他的拿手活。大半个村子里,谁家发生点矛盾,遇上点麻烦,都要把他找去,他总能公平处理,妥善解决。遇上红白喜事,那更少不了他,人们提前几天都要来我家给他交代,到时候请他去做执客。他把乡亲们的人生大事安排的井井有条,几乎不会出一点差错,每场事情办过去之后,乡亲们都很满意。他那风尘仆仆,早出晚归的身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总是在半夜里不时地想起他,久久不能入睡......
父亲的书法作品
大德无言,永驻心间。父爱如山,思念如潮。纸短情长,片语难尽。现在,父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优良品格,将时刻激励着我们传承家风,一直前行!
 

--End--

审稿:微子   图:网络  美编:May



作者简介:刘梦楼,70后,现在张村镇政府工作,少年时代,也曾有个"作家梦"。工作之余,偶记一些生活点滴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