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感悟】北门桥上四节课||章侠

 一犁_书馆 2022-05-29 发布于江苏

作者:章侠


一座城市的文化其实是随处可见的,在清江浦,只要从北门桥上走一遭,就可以给你上四节课。
第一节:历史课
浮桥开序章,与城同发展
北门桥,最早可追溯至清康熙九年(1670年)。时任工部分司驻淮官员的王士祯为了收验船税,首次在现北门桥处,用数只长方形木船首尾相接成浮桥。当有上下水船只通过时,随时启闭,后来船税划归“淮关”,浮桥废弃。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运河北岸建立了消防机构水龙局,为了方便水龙过河,用五只桥船,以铁索相连,船舷有木栏,每日定时开放让船只通过。清同治四年(1865年)秋,吴棠主持修筑的清江浦城竣工,北门(拱宸门)正对浮船,所以称桥为“北门浮桥”,渡口称“北门渡口”。

 
1932年,国民政府在北门浮桥处开建”拉桥”——较大船只准备经过前,需以绞索将活动桥面拖拉开,故称拉桥或拖拉桥。全桥长50米,宽5米,桥面分三部分,南北为固定桥面,中间为活动桥面。桥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面和两侧栏杆均为木结构。到了1939年春,日寇从清江浦城南门入侵。国民党部队撤退时,为了延缓敌人进攻,在北门大桥的活动桥面上浇了汽油煤油,将桥面烧毁。 
 1945年9月至1948年12月,淮阴城历经国共双方争战,北门桥也数遭战火。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7月,动工修复北门桥,拉桥结构未变,桥高桥宽也未变。 只用了51个工作日,在北门桥原有基础上整修完成。 

大跃进的1958年,随着淮阴经济发展,市政府拓宽了北门大街,改名为人民南路,同时填汪平圩新造了一条人民北路,于是北门大桥改名为“人民桥”。 
1963年2月,至1963年10月,仅用8个月时间,将桥面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的永久性桥面,桥宽为八米,桥长仍为五十米,一座崭新的北门大桥飞架里运河上。至此,历经三十年时光的旧式拉桥退出了历史舞台。 
1979年,淮阴市政府又拨款30万元扩建北门大桥。在原钢筋混凝土桩柱东侧,增加了桥桩,将大桥桥面由原8米扩建成宽15米,其中车行道宽12米,两旁人行道各宽1.5米。人民桥又改称北门大桥。 接着,1981年,北门大桥进行了抗震加固,2007年桥面进行维修。
 最近的一次是2014年6月,市政府用了一年半时间对北门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升级改造。桥面道路比老桥拓宽了10米,为25米。2016年元旦,新的北门大桥以双向四车道的豪华,展示在里运河上。

北门桥从浮桥、拉桥,到钢筋混凝土固定桥面,宽度也从8米、15米,到现在的25米,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也发生着变化。由一座桥的改变,见证着我们这座城市的变化。不由感叹,三百年光阴不过是转瞬之间。我辈有幸,生于和平年代,岁月静好。

 
第二节:科普课
 老桥新使命,一专且多能 
  现在的北门桥,其实并不只是“一桥横架南北”便捷通行的简单桥梁定义,它所承载更多的是里运河水位控制工程重任,具有城区防洪、排涝、补水、通航、亲水景观等诸多综合功能。
  随着北门桥控制工程节制闸功能的实现,淮安区的堂子巷和清江浦北门桥两闸之间的里运河也属“围堰成河”,其间16.8公里长的里运河已形成一条“文化长廊景观河”,这条“河”里适合多少水、需要多少水,都是通过这两座工程中的闸站调度功能来实现的,达到调节里运河水位以及防洪排涝和水运等目标。  

北门桥控制工程节制闸是淮安城市防洪重点工程,工程包含1座孔径30m宽的节制闸,闸门采用1扇底轴驱动平面翻板钢闸门,深基坑南岸采用双排格构式地下连续墙支护,北岸采用预应力锚索地下连续墙支护,南北岸之间还要浇灌一道水闸底板,整体就相当于一个“U型槽”,以满足水闸和桥梁整体稳定要求。“水闸底板起到的作用是承担闸体和桥梁的重量,尤其是桥梁对地基沉降变形要求极高,地基稳定至关重要”,水闸底板要求很高,当时特请河海大学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进行了专题研究。应该说现在的北门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板闸”。

 站在桥上,我们当然看不见,它们在水底保护着这座城市旱涝无灾。若没有这闸,运河大堤是万万不能似现在这样悠闲躺平的,也就没有现在的里运河风光带的“亲水平台”了。

   
 第三节:文物课
工程遇文物 ,同兴创新篇
2014年7月16日,北门桥控制工程刚进入到全面施工且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清江浦北城门及城墙遗址“浮出水面”。在这文物保护与工程推进两难之际,市主要领导作出了“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统筹推进”的决策,市水利部门与文物部门联手编制并采取了文物原址保护的两全方案。随后又挖掘到战争年代遗留的炮弹、航弹等爆炸危险品,更有来自洪泽湖大堤上的一些大条石“出土”。物性证实了吴棠当年拆堤建城的史事:


洪泽湖大堤全长67公里,北起淮阴区码头镇,南达洪泽县的蒋坝镇,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前后经历171年,临湖一面全用18层条石垒成,使用的是江南运来的大青石,石块之间则以铁锭连结。清同治三年春(1864年),为了防备捻军的骚扰和进攻,时任清河县知事的吴棠开工修筑清江浦城,将洪泽湖高家堰北端的一段,即淮阴区码关镇仲弓村至高堰乡武家墩一段的石堤大条石拆下,作为砌城的材料,翌年秋即告竣工,花费白银12万两。

 保留南岸留下的老城墙,利用桥下通道建博物馆。让市民行之可见,为无声的教育,不忘过去,珍惜当下。可以说这是建设工程遇到文物完美处理的成功范例。

 
第四节:文学课
 潮音诵联语,胜迹留千秋
  清江浦老城,东南西北各有一道城门,安澜门、迎薰门、登稼门、拱宸门,其中北门“拱宸门”位置就在现今的北门桥南端。2014年的改造提升,在北门桥桥头增加了四座桥亭,并设置了楹联、亭名匾额和桥记,其样式和风格都努力还原清江浦“拱宸门”历史风貌。还增加了观景台,供市民近距离感受老城风貌。此外,桥栏杆也做了精心设计,栏杆的材质选用的是“福建青”花岗岩,栏板两侧均雕刻精美图案,图案选自道光年间江南河道总督完颜麟庆(1791-1846)所著《鸿雪因缘图记》,
 四座桥亭的亭名与楹联的编制,均独居匠心。

 南东侧:拱宸亭,以“拱宸”为名,显然是为了追忆老北门,传说这是拱卫君王居住的地方,因帝京在北,所以过去很多城堡北门,都以“拱宸”为名。

 亭联(1)四维张五德,一阙映群星。
           (2)北上樯悬吴楚月,南驰轮卷燕云尘。
南西侧:会漕亭 
 亭联:(1)云帆怀水邑,河汉扼星枢。
             (2)天庾桥易明清迹,古浦波兴昭代风。
 这里的枢,即天枢星,北斗七星之一,又可为枢纽,暗指已历四朝之清口水利枢纽,而众支派环抱之。
北东侧:瞻斗亭。取意瞻仰北斗星,具有导航辨向之功,亦暗指北方。
 亭联:(1)观星朝北勺,击楫济中流。
        (2)潮音传玉宇,鷁首叩天河。
北西侧:怀恩亭。这好理解,心怀圣恩;西向正是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故含常怀周公之意。读书处有周恩来手植梅,为一方胜景。
 亭联:(1)千秋绍圣迹,万里探梅舟。
           (2)袁浦书声远,河街胜迹长。
北门桥下通道也置了横额与楹联:
南面东侧,横额:清江弄影。联:舟行夹岸楼台上,星沐连宵波浪中。
南面西侧,横额:鸟啼烟柳。联:日照残垣遗础固,锸呈折戟涤沙斑。
北面东侧,横额:名邑舒襟。联:运都潮涨三篙水,古浦帆开万里风。
北面西侧,横额:气吞河汉。联:龙喷雪簸晴云动,闸启雷奔烟雨飞。
我这样未作取舍地罗列,是因为这每座亭名取的、各联作的都是那么适时、适地、适景。这些都出自著名的史学家、词赋大家荀德麟先生之手,他的《美好江苏赋》可是入选大学语文教材的呀。现在,在这北门桥上他又为我们上了一堂高水平的文学课。哦,还有还有,无论亭名、横额、楹联都是淮安顶尖级的书法家所书,正草隶篆,各领风騒。难怪有人说,要想知道淮安书法水平,到北门桥上看看,就会了解几分了。 

瞧,北门桥上的这四节课多精彩,文理兼并,内容丰富,耐人寻味。所以每有外地朋友来淮,我总要带他们到北门桥上走走,不无自豪地给他们上这四节课。当然,若站在桥上,看夕辉洒满里运河,那可又是别有一番风情呵。


作者简介


章侠:退休老妪。爱生活、爱艺术、爱运动、爱旅游。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淮安市诗词协会副会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