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件盛放少女头骨的青铜甗,揭露了商朝最血腥的一幕

 大俗人精舍 2022-05-29 发布于四川

1999年,安阳刘家庄墓地1046号墓的考古现场,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突然,一位考古人员惊声尖叫起来:

“这件青铜器里有颗人头!”

众人循声看去,只见一个叫甗(yǎn)的青铜器中,赫然盛放着一颗人头。

甗是古代的一种炊具,上半部分被称为甑(zèng),用以盛放食物;下半部分被称为鬲(lì),用以装水,中间则是箅(bì)子,家里有蒸锅的朋友对这玩意应该不陌生。

大家的第一反应,这颗人头被蒸煮了,难道商人要吃人不成?当然,考古是比较严谨的事情,要揭开这件青铜甗其中的秘密,还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第一,专家们拿部分头骨碎片去化验,发现钙流失严重,这说明这颗头颅的确被人刻意蒸煮过。

第二,根据头颅颅骨形状,以及牙齿磨损度和发育程度,专家们确定这颗头颅是一位十五岁少女的。

第三,根据锶同位素分析,专家确定该少女并不是安阳本地的,而是来自于安阳偏东偏南方向。同时,根据牙齿特征分析,可以确定该少女属于吃肉的贵族阶级。

分析到第三层,事情越来越明晰了。不过,这距离真相还有不小的距离。

专家们又分析,青铜甗属于商朝晚期的器物。根据甲骨文记载,在商朝晚期,商王帝乙和商纣王曾对东南方向人方进行两次征讨,并擒获了大量的战俘。

由以上分析推断,该女子很有可能就是被俘虏的战俘。如果上述推断无误,那么问题就又出现了。

商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俘虏呢?

自然是斩首祭祀习俗。根据甲骨文等文字资料记载,商人的确有用敌对部落首领来祭祀祖先神灵及死去的祖辈父辈亲人的传统。

具体祭祀的方式,就是砍下头颅,进行蒸煮。从这件青铜甗来分析,她大概率就是部落首领的女儿。

以上的方式是对待贵族的,普通俘虏呢?通常要集体斩首挖坑埋了或者做成肉酱祭天。这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推断。

同样是在安阳殷墟,考古发现西北岗头躯分离坑、无头躯体坑及人头坑等三类殉葬坑,以无头躯体坑最多。

而在无头躯体坑中,无头躯体骨架的头都是用刀砍下的,颈椎上有明显的刀痕,有的颈椎旁还带有下颚骨。其中的残忍景象可想而知。

无独有偶。在1974 年发掘的郑州商城遗址中,人们也发现了大量的人头骨遗存。其中,不少头骨上有明显的锯痕。我们再回到青铜甗上。殷墟发现带人头的青铜甗,在商代考古上并不是孤例。早在 1984 年,殷墟王陵区的西北冈祭祀坑也出土了一件名为“铜甗与人头”的青铜器。

这件青铜甗被挤压变形严重,里面的人头也模糊不清,所以科学家并未进行深入调查。不过,从1999年发掘的青铜甗来看,“铜甗与人头”背后的历史应该没有本质区别。

斩首祭祀在人类社会发源较早而且普遍存在,在我国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商朝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习俗,并将其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在社会上非常盛行。文中提到的青铜甗、无头躯体坑等无疑不是商人崇尚斩首祭祀的一种表现。

关注“史趣”,我们一起畅聊更多有趣、有料的历史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