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随笔] 母亲与读书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2-05-29 发布于吉林

                                                                文/单佳

  有一天下午,我漫不经心地读着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这篇文章报道了50岁的农村妇女王柳云,为了心中的梦想,离开老家到北京打工的故事。她像棵浮萍一样,在北京漂浮着:做清洁工,捡破烂,住在六平米的房子里。所有这一切的承受,缘自于她对绘画的热爱。在穷乡僻壤,她的爱好在世人眼中就是罪过——没有办法,在历经生活的磨难之后,她只好逃离了老家。

虽然,她很有灵气,读书的时候也曾经是学霸,但仅仅因为是女孩,所有的梦想都被搁浅了。

  想想自己也出身农村,却能够读书,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因为我的母亲就爱读书,非常敬重读书人。想到母亲,我的脑海中冒出一个词:强悍,然后又不由自主地笑了。

  母亲的能干与强悍,在我心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年轻的时候,家里地里,没有她不会做的。小时候家里有一块菜园,春天母亲会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还会种上一些瓜果。等到夏天来临,菜园里郁郁葱葱,煞是好看。特别是西红柿,果子挂满枝丫,只好用树枝支撑一下,否则枝丫就被压断了。菜园也是我的乐园,我经常会悄悄地给甜瓜盖上树叶,等到它们熟透了再美美地享受。

  母亲爱憎分明,绝对不会忍受窝囊气的。在那样的年代里,恃强凌弱的事情时有发生,但因为母亲的庇护,没有人敢欺负我们。有一次,大姐在学校里被人骂了几句,哭着回家了。母亲立刻拉着她找到学生的家长,要求对方道歉才肯罢休。环境不同,人的行为方式也不一样。当我们身处恶劣的环境中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母亲也非常有爱。有一年的冬天,天气异常寒冷。雪下了一夜,屋檐下结着厚厚的冰溜子,天地灰蒙蒙的。母亲大清早就蒸了满满一锅包子,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时,有个老人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哆哆嗦嗦地站在门口,想要讨碗饭吃。那个小女孩穿着破衣烂衫,袄子里的棉花都露出来了,她的脸颊被冻得红红的,很是可怜。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没有什么感觉,甚至有点厌烦。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要饭的实在太多了。有时候,一天会碰见好几个。于是,孩子们就想把他们赶走。这时候,母亲拦住了我们。她从锅里拿出好几个包子,放进小女孩的手里,亲切地对她说:“孩子,好好吃吧,别饿坏了。”等到这爷孙俩走了以后,她对我们说:“你们看,这个女孩那么小,却要跟着大人要饭,多么可怜。”我永远记着母亲说这句话的神态和语气,她对穷人有着一种深深的悲悯之情。由此,在成年之后,看到那些急需帮助之人,会伸出援手。当我做了这样的事情以后,会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快乐。

  其实,读书才是母亲的最爱——尽管她不识字。就因为不识字,她觉得吃了很多苦,就发誓供我们读书。小时候写作业,母亲会在灯下做鞋子。偶尔,她会停下来,看看我的作业本,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样的陪伴很温馨,我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读师范的时候,在一次演讲比赛中,我获奖了。等到放假回家,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母亲。母亲正在和面,我就像在演讲台上一样,给母亲复述了一遍。母亲非常开心,那样子就像她获得了无上的荣誉。

  母亲常常告诉我们:一定要争气,将来做个有用的人。争气不敢说,但我真的替母亲把书读了。因为书,带给我无穷无尽的乐趣;因为书,我的生命才如此充实而美好。

  感谢我的母亲,是她给了我读书的机会。她是严母,也是慈母。今天的我,仍然要学习她——因为,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是一个成功者。

内容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