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营销管理》(4)什么是差异化的价值

 刘安伦先生 2022-05-29 发布于江苏

读《营销管理》(4)什么是差异化价值?

科特勒说:任何商业任务都是在获取一定利润的基础上向顾客提供价值,由于顾客的消息越来越灵通,一个公司想要取胜,就只能更好地调整价值传递过程,有选择地向顾客传播和提供卓越的价值。

市场定位模型。在《营销管理》这本书里也叫选择价值。老板不要先去做差异化的市场,切蛋糕,而是要先发现价值。

1、好的差异化价值至少有三个标准

第一,顾客有需求,即顾客的需求有隐性的,有显性的。

第二,竞争对手还没有发掘这个价值。

第三,对手的竞争活动也会强化你的差异化价值

怎么理解,宝马是驾驶的乐趣,奔驰是乘坐的舒适性!他们如果改变自己的价值理念,会让消费者对他们产生理解上的迷惑。而同样宝马攻击奔驰,只地强化奔驰车的高端性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宝马越打驾驶乐趣,奔驰的乘坐性能就越被强化。

王老吉打不了无糖,元气森林不能说自己的饮料适合怕上火的人!

所以差异化价值,不是拿支笔切蛋糕那样切市场,这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所以你在做差异化价值寻找时候,首先要问的问题,不是市场在哪里?

而是你是谁,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

这也是黄金三问里中心问题。

你们是一个什么价值观的公司,你们追求的是个性自由,还是思维创新,你们的优势是硬件研发,还是软件设计?还是渠道深度。

苹果的价值观是追求个性自由的创新型公司,所以他们的价值就是新潮时尚。

华为的价值观是值得信任并且低调的工程师群体,他们的产品就稳健型商务类的手机。

差异化的价值一旦被消费者认可,消费就自动接受了你的定价,他们不会觉得你贵,只会觉得自己不配,你去买保时捷,只会觉得自己的钱包里的钱不够,不会觉得这个车是贵的。

2、目标市场界定的模式

科特勒说,目标市场界定,公司要先学会陈述使命。

管理人员、员工与常客共同提出且相互分享,这个动作是为提供对目的、方向和机会的共同感知。

陈述使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提法,互联网时代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很多企业开始借助于自媒体与员工客户进行互动。然而这种互动,有很大程度上慢慢都变成一种单向的动作。

公司每天发一些自媒体的文章,到了节日给大家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者产品组合。

科特勒说,好的使命陈述,有5个特征:

第一是专注于几个有限的目标。谷歌说,他们要组织全世界的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且从中受益!

这样的目标既具体,又看上去与人人有关。

第二是强调公司的重大政策和价值观。

缩小个人自由裁量权的范围,让员工在重要问题上采取一致的行动。我们中国的标志性企业华为,有个文化,就是员工的概念思维的培养,然后走民主集中制。

第三,定义公司经营的主要竞争领域。也就是主攻方向。

第四,使命陈述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就是决策三个10的模型,即现在做这个决策,一个小时后会不会反悔,10天后会不会反悔,10年后会不会反悔?

第五,要精炼说得能让人懂。

比如,太平洋铁路说,我们经营铁路,使命即:我们是旅客和货物的运输者。

施乐公司,我们生产复印设备,我们的使命是帮助提高办公效率。

可口可乐,生产碳酸饮料,那么让每一个喝饮料的人有快乐的感受。在这个层面可乐的差异化市场是明确的,每一个喜欢喝碳酸饮料的人,而另外的呢?

王老吉的差异化价值也会因此而突显,即他们是去火类的饮料。生活不易,越是艰难越要靠辛辣食品来刺激我们的神经,所以王老吉和可乐明显是两种不同的路径!不同的使命!

解读:

很多人把科特勒的《营销管理》称为营销圣经,因为里面几乎包含营销的所有问题。差异化价值,这个战略理念是波特提出来的,但是波特的理论被很多人曲解成,就是你从东边走,我就走西边,你用红色的包装,我就用蓝色的包装,这么浅层次的。

人对一个事物的记忆,是通过表层感知的,如何通过表层感知让别人记住你,营销人想过非常多的办法,需要借助于差异化的工具。

市场上最简单的差异就是刘备的办法,凡操所作,备必反之!

刘备把曹操定位成一个汉贼,然后曹操支持什么他就反对,曹操反对什么,他就支持。

MBA战略课程,有十个故事经典的故事,中国最有名的一些商学院,北大、清华、交大、复旦等名校教授最喜欢讲。

两条船比赛,一个是大船,各种条件都很强,他们比小船优势非常明显,小船有的,大船都有。另一个是小船,条件资源都无法与大船相比。两条船看谁先到大海的对岸,比赛有几个条件:

第一是起点是同一个起点,终点是同一个终点。

第二,这两条船出海前都对大海一无所知,

第三,大船任何方面都要比小船好。

第四,这两条船不能互相合作,比如说小船把自己挂到大船前面去,不可以,也不能互相搞破坏,小船派个美女把大船的船长搞晕,搞潜规则,拆墙,先把别人踩死,必须公平竞争。

现在每个人思考,请问小船比大船先到对岸的两个方法是什么?

有人说小船要先划,这是龟兔赛跑的理论?

先划是没有用的,因为大企业的资源比你多,他们往往就在等创业者先去创新,然后他们要么模仿,要么收购。龟兔赛跑在双方都是小船的情况管用。

大企业一天广告费是你一年的预算,你怎么竞争?腾讯搞微信的时候,小米也有一个米聊,你米聊出现什么新的功能,腾讯的实力第二天就出来了,你怎么打?

在今天仅凭勤奋和坚持能成功吗?

第二个选择,就是我不和大船走一条路,他走顺风,我就走逆风。

凡操所作,备必反之!

这是刘备的做法。京东和苏宁两家有多年的恩怨,京东准备卖空调的时候,苏宁和国美是线下的王者,京东没有办法选择了线上卖,因为刘强东发现,一个用户即使到线下看中了一个大电器,让他自己杠回去再装上,这个不现实,线下的门店所起的作用,就是展示介绍,真正发货,还是从仓库里发出的。

既然线下门店这么贵,我就把这部分钱去掉,做个网店,用网店的形式告诉用户,你买了我还是在同样的时间给你送到,同样的时间给安装。

京东这是进入阿里的领域。

然而京东的对手并不是苏宁,京东的对手是阿里,苏宁和京东不是一个赛道,不是两同时出发的船,京东和当当、天猫是同时出发的船。

请问这个时候苏宁能不能打败京东?苏宁这个时候把主要竞争的锋线放在国美身上,线上生意太火爆,他们没有时间考虑线上的事。直到阿里的快速发展和京东三年的光速上市,市值超过了苏宁,苏宁突然发现线上也不错。

苏宁把阿里当成了他的同行者,他作为一个小船想要绑在阿里这个大船上前进,阿里呢?对于有没有苏宁,影响其发展吗?

苏宁这是羊入虎口。

苏宁加入阿里,不管他和京东竞争是什么结果,他未来都一片黑暗,因为如果他们影响阿里的大战略,阿里灭了他们是分分钟的事。

我们看到苏宁在和京东竞争,却不知道,苏宁实际上早就没有了主动权。

京东搞第三方平台,阿里有没有把京东往死里打,天猫当时出了一个二择一的政策,就是在阿里做天猫的不允许去做京东,做京东,天猫就不给续签。

今天的商学院没有人研究阿里和京东的竞争,京东为什么要投奔腾讯,如果京东不投奔腾讯,京东的前景很难说,因为京东所面临的就是腾讯和阿里等两家大巨头的挤压。

京东卖身腾讯,保留了独立性,腾讯只分红,不参与决策。

因为看到苏宁不行了,所以大家都觉得是和京东竞争被淘汰的,竞争对手永远不是主要原因,企业的战略选择才是失败原因。南京这个地方缺少王气。

我们回到京东为什么还能存在?

因为京东有自己的物流,他们可以做到快和好,相对于淘宝的大而多,京东靠快和好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苏宁为什么消失不见了,因为他们没有差异化的价值,他和京东比快和好,没有优势,和淘宝比多,没有优势,和拼多多比省钱同样没有优势。

一个没有差异化价值的平台,就是逼着消费者找理由不选择他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