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口区,消失已28年!(续篇)

 青岛城市记忆 2022-05-29 发布于山东

1994年4月2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沧口区,设立李沧区。那一年,沧口区与台东区,这两个老青岛重要的建置成为了历史。

岁月流逝,28年转瞬即逝,而关于老沧口区的记忆,却从未停止。沧口区的昨天,承载着老青岛无限的的怀想;如今的沧口区虽已消失,但那些曾经的印迹与无数老沧口人的美好记忆,也将永远存留。

本月编辑发布的《沧口区,消失已28年!》上下篇回顾图文,再度受到了老青岛们的关注,一些读者朋友也在留言中询问,为什么没有北岭到胜利桥这一段的图文表述。今天编辑本篇,也算是一个特殊的记忆,虽然这里在沧口区建置撤销后,又分别归属于四方区以及如今的新市北区,但在很多老青岛的眼里,这里一直都叫做沧口区,后来好多年也没改过来叫法。


1994年5月,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沧口区其行政区域。将原沧口区李村河以北的8个街道办事处和楼山乡与原崂山区李村镇张村河以北区域合并,设立新的李沧区。将原沧口区的水清沟街道、郑州路街道、洛阳路街道、开平路街道及阎家山村、香里村、盐滩村划归四方区。

北岭以下直到胜利桥的这一段记忆,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沧口区、四方区、市北区三次区划调整。在新时代的青岛建设发展中也实属罕见。由于搜索收集到的图片不多,只能有限地进行了编辑整理,许多熟悉的街道、厂房也没有找到照片,很是遗憾。如果您有相关的图片,也希望能够提供支持,与大家一起分享那些难忘的城市记忆。


国营北岭蔬菜副食品商店,临近拆迁才重露出来的门头。

看到这处老碉堡就知道到了北岭了,也就到了人民路的尽头了。
因为我的姑姑家住在水清沟,所以我自童年起,从南仲走到台东坐30路电车就成了一种常事。人民路(我们还习惯称呼为小阳路)到了坡顶就是北岭,这里也是四方区和沧口区的分界线了。从这里一路下坡就到了水清沟。


1982年,四方电机厂在北岭山建新厂房时的照片。那时基本还是一片荒山。(杨艺提供)

位于四流南路9号的青岛第二食品厂


1981年,青岛东风糖果厂更名为青岛第二食品厂,从国外引进方便面、真空速冻干燥菜等项目的生产设备,调整产品结构,开始制造方便食品。1994年,改制更名为青岛大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从濒临破产发展成产品出口几十个国家的大二型自营进出口企业,成为国内最大的方便食品生产企业之一及理事长单位,主要产品有“FD”干燥菜、油炸花生仁、方便面等,80%出口。2004年,因经营不善宣布破产。

位于四流南路13号的青岛葡萄酒厂



青岛葡萄酒是中国最早的葡萄酒品牌之一,并成功生产出中国第一瓶大香槟、第一瓶威士忌、第一瓶白兰地,是与青岛啤酒、崂山矿泉水等著名品牌齐名的百年老字号之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青岛葡萄酒的鼎盛期,1985年的产量、产值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同行业首位,成为中国葡萄酒业的绝对龙头。

三十年代末“丰田式铁工厂”(纺机前身)外景
青岛纺机

位于四流南路22号的青岛纺织机械厂,从1920年的私营“华昌铁工厂”起步,企业已有百年历史,是我国纺织机械制造行业的大型骨干生产企业。


青岛纺机俱乐部,1979年6月建成,位于四流南路22号。是青岛纺织机械厂对社会开放的综合性俱乐部。1980年1月1日对社会开放。建筑面积为5 621平方米。其中,有面积1440平方米、座席2208位的剧场一个。

那时候,没有手机信息这么发达,经常会水清沟俱乐部和纺机俱乐部来回跑。


曾经的纺机子弟小学、技校,后来合为这样了……

1986年四流南路一小毕业留影

四流南路一小

四流南路第一小学创建于1933年,起初定名为“青岛市市立大水清沟初级小学”,1958年学校改名为“青岛四流南路第一小学”。

水清沟桥

水清沟桥跨越水清沟河,为钢筋混凝土板桥。原桥建于德国侵占时期,石砌路面毁于1961年9月7日暴雨,1965年复建,1985年重建至今。



没找到大华商场的照片,记得前几年一位读者朋友曾发给我一张图片,可惜没有储存好,找不到了,只能搜到一张酬宾奖券权且展示。位于四流南路101号的大华商场和第六百货商店是这一段区域地标性商业建筑。如今该建筑仍在,分别是一家饭店和超市在经营。

清沟村旧影(源自青岛新闻网)

大水清沟赵氏祠堂(赵杰摄影)


小水清沟村旧影(源自青岛新闻网)


说起水清沟,不自觉就会想起那句曾经洗脑式的广告语,“婚后无子莫发愁,寻子得福水清沟”。


消失前的水清沟市场(王挺摄影)

水清沟邮局

在我的儿时记忆里,这座老建筑就默默地立在这里,为周边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随着老邮局的不断消失,真希望她还能继续保留下来。前日再次路过,邮局已换到了旁边的小门头,主门面成了一家家常菜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水清沟村(王挺摄影)


1958年,水清沟工人俱乐部

水清沟工人俱乐部位于四流南路与开平路路口,也叫“二宫”。1953年破土动工,1954年7月1日建成,苏式设计,有3层楼2000平方米的室内文化活动场地,可容纳780人。原名“纺织工人水清沟俱乐部”,1967年改名为水清沟工人俱乐部。


拆迁改造前的第二工人文化宫 

曾经的第二工人文化宫,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如今旧貌换新颜,新的第二工人文化宫已转型为以健身、休闲为主的文体活动中心,周边市民又添一处文化休闲好去处。


水清沟公园

水清沟公园的门牌号是四流南路109号,园址原为林地。1956年始建小游园,种植树木花草,安装石桌石凳,归属四方区管理。1962年,改造林地地形,扩大绿地面积,修建游览路,增植雪松、樱花、碧桃等树木,增设石桌、石凳,建厕所。1963年,移交沧口区管理,隶属沧口公园。随后逐年完善。扩挖水面,铺装水泥块游览路,增植乔灌木,建长廊、围墙,立门垛。称水清沟公园,是建国后早期形成的公园之一。


曾经位于四流南路64号的德风堡大酒店,估计如今也已变了模样了吧~

原来的大沙支路小学就在大门的左侧

1963年小水清沟小学毕业留影,那时还属于崂山县。

1985年青岛二十一中春季田径运动大会


1934年,航拍丰田纱厂车间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丰田纱厂(国棉四厂前身)

1958年青岛国棉四厂先进工作者留念(张冠英提供)

国棉四厂位于四流南路62号,1934年由日商丰田纺织株式会社上海工场创建,1935年4月竣工投产,定名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青岛工场,(通称丰田纱厂)。1937年日商又建设第二工场。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同年12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当局下令炸毁日商在青岛开设的9个纱厂,丰田纱厂亦遭破坏。1938年1月,日军占领青岛,丰田纱厂于1939年1月复建开工。1946年1月25日,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派员接管丰田纱厂,更名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第四棉纺织厂(通称中纺四厂)。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的军管组接管了中纺四厂。6月16日,工厂举行了复工典礼,1951年1月1日,中纺四厂更名为国营青岛第四棉纺织厂。


国棉四厂消失得非常彻底,旧址处一点痕迹没有留下......

青岛四流南路百货商店


很遗憾,作为北岭到胜利桥这一路段最大的两家百货商场都没搜集到老照片,四流南路131号,曾经的四流南路百货商店,后来的青岛第六百货商店,也只能暂时以一张钟表保修单代替,希望能得到读者朋友们的帮助。


青岛开平路小学

青岛开平路小学始建于1946年,是原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第四棉纺织厂职工子弟小学。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学校改名为华东纺织管理局青岛分局第四员工子弟小学,简称"纺管四小"。1956年青岛市教育局接管了工厂办的小学,学校改名为"青岛开平路小学"。

六十年代的青纺医院

青岛纺织医院始建于1953年,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并称青岛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1年整建制划归青岛市卫生局直属,是一所集医疗、教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2003年,更名为青岛市中心医院。


1956年,青岛东盐滩小学毕业留念(洛阳路第一小学前身)

洛阳路第一小学


洛阳路第一小学现位于四流南路199号(原洛阳路45号)、盐滩村西南角。该校始建于1928年,1934年更名为市立闫家山初级小学校。1947年与闫家山初级小学分开,独立为“东盐滩村国民中心小学”,1949年改为青岛东盐滩村小学,1963年校名改为青岛市洛阳路第一小学。

国营青岛益青机械厂

青岛益青机械有限公司(原青岛轻工机械厂、黄海锅炉厂),于一九六五年建厂,是国家原轻工业部定点生产食品机械和啤酒机械的重点企业,也是国家劳动部和机械部首批颁发B级锅炉制造许可证和BR1级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的厂家。

1976年,青岛四十一中高二·二班团员留影。

青岛第四十一中学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荒芜的洛阳路两侧兴建起了当时青岛市最大的居民小区,为了配套工程,1985年1月,由青岛二轻工业局设计院设计,于1986年建成了一所“洛阳路四小区中学”。后来青岛市教育局将空缺的四十一中学的番号套给了洛阳路四小区中学,即现在坐落于环境静谧优美的新市北区洛阳路居民小区汝阳路25号(利群海琴广场西侧,安阳路东侧)的青岛市唯一一所初中义务教育美术特色学校——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一中学。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纱厂(国棉五厂)厂区老照片


国棉五厂压锭现场


 位于四流南路80号的青岛国棉五厂原名上海纱厂,1934年3月,由日商福昌公司建设,1935年5月1日正式建成投产。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1月,中国纺织建设总公司青岛分公司接收“上海纱厂”,并改名“青岛第五纺织厂”。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中纺五厂由山东省政府生产部接收,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1951年5月更名为国营青岛第五棉纺织厂。

由青岛国棉五厂旧厂房改建而成的纺织谷,已成为一个网红拍摄基地。

1946年的沙岭庄村村民
沙岭庄位于青岛市区北部、原青岛海晶化工厂厂内,东北侧是原青岛国棉五厂,西南临开封路,是解放后青岛市消失的第一个村庄。

1990年的沙岭庄火车站(王挺摄影)
1958年经市政府批准,由征用地单位青岛化工厂负责在闫家山西岭(现郑州路)和盐滩南山(现幸福花园)建起了新房,称为沙岭庄新村,迁移安置住户。1963年,沙岭庄正式淡出人们的视野。

青岛化工厂

青岛化工厂,位于四流南路66号,成立于1947年,时为青岛第一化工厂,专门为青岛较为发达的纺织、印染业配套生产烧碱。1999年改制后称青岛海晶化工集团。2010年启动了企业整体搬迁工作,2013年9月实现老厂区全面停产。

拆迁中的海晶化工集团,如今已是一片高档居民小区。

1956年闫家山小学毕业班师生留念


青岛郑州路小学

郑州路小学前身是闫家山小学,始建于1928年,解放前归属盐滩小学(现洛阳路小学)管理。1975年闫家山小学一个大门两个学校,东2排教室是闫家山小学,西2排教室是洛阳路小学分校。1982年闫家山小学改为郑州路小学。

拆迁前的香里村


1959年,为了修建崂山水库,香里村全体村民无偿献出自己赖以生存的良田,迁移到了阎家山的山岭薄地。时称河西人民公社香里生产大队;后隶属崂山李村人民公社。1981年香里生产大队划归沧口区西流庄公社。


闫家山村
闫家山是青岛市区一个古老的大村,明朝永乐年间即迁徙于此。村子位于重庆路西侧,村南为郑州路,村西为周口路,村东为张村河、村北为李村河。

镇水庵


清乾隆年间,闫家山村民在村头建了一座镇水庵,祈求神灵降服灾害。每年大年初四到正月十五,镇水庵前都会举行庙会,村民搭起戏台,表演武术、柳腔、高跷,当然也少不了闫家山人最爱的地秧歌。“文革”期间,镇水庵和石碑都被拆毁。

1925年6月25日胶澳商埠水道局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纪念(韩绍江提供)


1925年6月25日,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在闫家山(闫家山村577号)召开了胶澳商埠水道局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中国共产党在青岛闫家山水源地燃起了“第二把火种”。

盐滩村的居民们(宋立嘉提供)

盐滩村西北邻四流南路,东南是海琴广场,洛阳路以北,郑州路以西,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老大村。


曾经繁闹过的盐滩菜店(宋立嘉提供)

  1985年,青岛木工机械厂大门前(于树人提供)

青岛木工机械厂的前身是1956年国家公私合营时的青岛第一缝纫机合作社和青岛第一锻铁生产合作社等个体手工业主于1958年11月合并,在台东六路129号成立了青岛市手工业管理局第七机械厂。1961年正式改名为青岛木工机械厂,专业生产木工机械。1971年搬迁至后来的郑州路43号。

洛阳路9号前哨机械厂宿舍

前哨机械厂


青岛前哨机械厂位于洛阳路11号(周口路97号),前身是1961年设立的青岛航空工业学校(简称青岛航校),1969年改为专门生产飞机制造工业专用的气动工具厂,初成立时,因是中国航空工业下属企业,属于保密军工企业01级单位,故内部称为3337厂,对外就是青岛国营前哨机械厂。

青岛四十六中学八一届毕业留念

青岛第四十六中学,位于洛阳路37号,1998年改制成为青岛宏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洛阳路35号旧貌


多年前拍下的洛阳路老路牌,去年路过时也消失了。


青岛化工学院旧影

青岛化工学院位于郑州路53号,青岛科技大学前身,1950年9月16日,国家工业部轻工管理局正式接办前“私立文会中学”,改名为轻工业管理局工科高级职业学校,这是青岛科技大学的建校之始。1956年7月学校迁至青岛,学校几经变迁,经过7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特色大学。


青岛捷能汽轮机(原青岛汽轮机厂)

青岛捷能汽轮机厂位于四流南路72号,至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是我国汽轮机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全国仅有的三大汽轮机厂之一,七十年代末全国电站汽轮机制造业十大企业之一,是国内发电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国内中小型汽轮机最知名的制造商,中小型汽轮机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青岛造纸厂(华龙提供)
青岛造纸厂座落于胜利桥头的四流南路245号,曾经一直是我市轻工业行业最大的国营企业之一,是山东省有名的重点造纸企业之一,由于受环境污染、场地及市场等因素的限制,一度衰退,1993年前后经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换代、开发新产品,再度复兴,跨入二十一世纪后,因历史沿革问题,资不抵债而破产,并于2013年4月1日从原厂址正式消失。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国庆节,二航校的学员们在胜利桥公交总站维持秩序。(刘嘉磊收藏提供)
怀念曾经的沧口区,怀念这里那些曾经熟悉的东西,怀念那些不再存在的东西,是因为我们曾在这里留下童年的欢笑,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转眼间,沧口区已经离开我们28年了。看着这些熟悉的旧影,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默默怀念,回忆那些永不会重来的岁月。

行驶在四流南路上的5路电车

本期编辑发布的《沧口区,消失已28年》续篇图文,介绍的是北岭到胜利桥这一段特别的记忆,因个人能力及精力有限,搜集不易,主要也是局限围绕于四流南路这一主干道及周边,这片从沧口区划到四方区、最后又划归市北区的地域,也曾经有我许多难忘的回忆。

谨以此组图文纪念逝去的老沧口区,老沧口的记忆有着太多太多,虽然搜集到的图片不是很多,看到这些熟悉的旧影,我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默默怀念,回忆那些永不会重来的岁月。许多没有搜集到的老建筑、老工厂、老院校旧影,唯有留待后期展示了......
1994年,沧口区这一名字从此消失,但那些曾经的印迹与无数老沧口人的美好记忆,将永远存留。转眼间,沧口区已经离开我们整整28年了,谨以此组图文纪念逝去的老沧口区......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独家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