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城村旁访白羊古城

 白羊文艺 2022-05-29 发布于辽宁

   








古城村旁访白羊古城


   郭宏旺 


好多事物,越是就在我们的身边,就越会不被重视不被珍惜。各地的景区景点更是如此。
外省的朋友说,哎呀,你们大同有个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好厉害。哦,云冈石窟的确是厉害得没边儿没沿儿,可我自己对它又有多少理解呢?活了五十大几,真正意义上拜访云冈石窟却不外乎三次。票价八毛七的时候去过一次,前些年景区推出建行龙卡服务时去过一回,还有一次是前年,景区做活动限量预约。
左云的边塞文化厚重,毫无疑问。人们随口一提就是镇宁箭楼,八台子大单巴教堂遗址,月花池,摩天岭长城,保安村避水塔,睡佛寺等等。的确是这样,可这些景点附近的人们曾经又拜访过它们几回呢?或许有人还会说:哎呀,有个啥看头嘛?不就是那个土坑坑,那一圪节土圪梁,那个破砖塔,那个外国人的烂大门楼子?人们也都知道,左云为古白羊地,就是我们为之骄傲的白羊大地。春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白羊部落的一支北狄族,南下逐水草生活后于此定居,便有了两千多年历史的白羊古城。左云作家马丙贵先生对此做过大量精彩的论述和演绎。可除了专业人士外,也不见得有多少人光临拜访过它。
白羊古城就在左云县城东一公里外,实际上已经与县城连为一体,109国道就从中穿过。南侧的那个村庄就叫古城村,村名与白羊古城是否有关系?应该是有的。



赫赫有名的白羊古城就在我的身边。我工作的地方,我居住的地方就在古城村边。要是说想去探访一下,你连不在远方都不好意思说,因为它就在你的脚边。也不知道有多少白羊儿女亲身去探访过它,应该有,但估计不会很多。包括本人在内,几十年来无数次从这里路过走过,今天却是第一次走近古城,走进白羊古城,多么惭愧。
之前多少次从古城村的身边走过,老远望见南边和北边的两道土圪梁,老杨孤立,杂草横生,总觉得它们破破烂烂土迷浑眼的,也很低矮,终究没有去登临考量的想法。今天,忙完手头的的事情已是下午5点多钟,突发人来疯,踱过来走窜察看。
南边的土城墙虽历千年,中间也被挖断几处,可当我走到土墙之下时才发现,它虽然破败不堪,却一点也不低矮,至少谁站在这里都务必仰视它的躯体和脸庞。其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感触,某些人、物或者事儿,说起来很平淡,但是当我们真正靠近它们熟悉它们的时候,却发觉我们之前的臆断是多么的随意和想当然。许多人和事都这样,非亲临不得其解。



土圪梁,远处看着好像很矮,可想攀爬上去却不太容易。我站在土圪梁的半腰时,正赶上村里的羊群回来了,那些羊儿们,身形矫健,轻车熟路,上上下下跟闹着玩儿似的。羊倌和羊们时不时地朝着我瞅几眼,莫明其妙,这个人是不是过于闲得慌?
土圪梁有几处断崖,识夯土的人一看就明了,可惜我对识夯土一窍不通。土圪梁的上下,时而还能发现几枚陶片瓦片,很小很破,并没有沾多少泥土,一搓一吹就干净。我不大懂这个却对这个特别感兴趣,陶片瓦片上有很特别的纹路,有长条形,有门钉形,有网格布纹形,这些特点至少不是现代的。也捡到几片陶罐底子,大钵碗的蓝条儿碗边,这应该与农人耕地,家人送饭到地畔有关系。只是有一个东西不透,细长圆筒形状,中心空管,是不是瓷窑里用来隔开烧件儿的陶钉?还是别的什么玩意,我不得其中要领。微信里请教,好友高海泉老师告知:那陶管是一种炊具的支腿,这种饮具叫鬲。哎呀,有文化真好呐。网名“孤游”的好友说这里有好的瓦片片哩,我就也想捡几枚。这并不是说想捡到什么宝贝玩意儿,只是想一边溜达,一边捡起一点点似曾熟悉的陈旧甚至古老。只是觉得当你把也许千年之久的一块陶片握在手中时,你的眼中,你的脑海中是否恍惚穿越了遥远的时空,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考量着什么。是苍天,是大地?是光阴,是芸芸众生?还是渺小的自己?


土圪梁的中断处,有两座砖窑的遗迹,应该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留存。这里的土质应该是相当好吧,不然怎会建砖窑?
站在南边的土圪梁上朝西北望去,109国道的北侧又是一道土圪梁,应该也是当年的土城墙,中间还有两处墩台遗存。刻有“白羊古城遗址”的那块鸡蛋形状的巨石就稳立在土墙的南端点,下边是一组宣传保护的石碑,上刻“武州故城”四字。左云县人民政府1988年12月29日宣布。
此时的我似乎恍然大悟,原来那个古城村的占地并不是白羊古城的原封地,只是它的旁边而已。109国道的南边有东西走向的土城墙,北边有南北走向的土城墙,国道穿过的这一片才有可能是真正的白羊古城吧。南城墙在,西城墙在,北侧如今好像看不到明显的墙体遗址,但儿时的记忆中好像有过那么一截儿角尺形状土墙存在,而再挪几十米就是十里河的南畔土崖,东侧不远处也看不到墙体遗存,而是人们常说的0903公路横亘处,也就是直通蒙疆的210国道。也就是说,古城的东墙有可能在修这条公路和葛家园大桥时被彻底推倒铲除了,再往东就是十里河(武州川水后称肖画)的河床。上面的这些留存共同圈起来的这一片大概就是白羊古城的所在吧。一个人边走边谛懂,孤陋寡闻主观臆断,或许早已南辕北辙了。
夏日天虽渐长,但此时西边已是残阳如血。拎着一袋瓦片陶片悻悻返回。不由想起伟人的一首词中所写: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