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去世后,他恨了父亲17年:一场车祸,撕开背后真相!

 张德芬空间 2022-05-29 发布于北京

本期主播丨山茗

“他不等你,已来不及;他等过你,已来不及。”

这是李宗盛《新写的旧歌》里的一句歌词。

每一个字,都仿佛是灵魂深处的轻喊,哽咽地呼唤着:“爸,我想你了。”

他的歌里写满了遗憾和悔恨,无数听众为此潸然落泪。

早该与自己的父亲和解。但是人到中年,父亲早已离世,偶然间,才突然顿悟自己失去了什么。

父亲等过你,可是来不及了。

比起李宗盛“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惋惜,电影《乘风破浪》中的徐太浪,却幸运很多。

他也曾对自己的父亲充满怨念。

在一次偶然的车祸事故中,他穿越回到了父亲的少年时期。

用成年人的视角重新回顾父亲的前半生,阿浪终于理解了父亲。

回到自己的时代,发现年迈的父亲正守在自己的病床前。

真好,我想与你和解,而你还在我身边……

对父亲的怨恨,其实是对爱的向往 

阿浪和自己的父亲,关系一直不太好。

母亲在生下他之后没多久,就因为产后抑郁,跳楼自杀了。

而他的父亲,在母亲怀孕时,因为打架伤人进了监狱,坐了6年的牢。

在阿浪的记忆中,父亲出狱以后,对待自己总是很粗鲁。

玩玩具赛车,父亲会说,整天只知道玩这些东西,能有什么出息;

考试不理想,被老师请家长,父亲会当着外人的面动“脚”踹他;

父亲不支持他的赛车梦,甚至给他找了一份开医院救护车的工作“羞辱”他。

阿浪在怨恨中长大,同样经历了迷茫和叛逆,但还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赛车手。

在拿到年度总冠军的这一天,他载着父亲在小路上飞驰,看着父亲满脸惊恐,他感受到了一丝报复的快感。

一不小心,赛车飞到疾驰的火车前方,被装撞得七零八落。

车祸之后醒来,阿浪发现自己穿越到了父亲少年的时代。

年轻的父亲,竟然是一个“现代侠客”。

表面上不修边幅,吊儿郎当,实则慷慨正义,憨厚老实。

他帮助弱小、见义勇为。

邻居家的灯泡坏了、水管锈了,他都会第一时间帮忙处理,面对他们的重谢,只收取很少的费用,美其名曰“保护费”。

与父亲相处的过程中,阿浪渐渐少了一些抵触,不再将父亲看作是敌人。

最令阿浪感到欣喜的是,他再一次见到了自己的母亲。

抱住母亲的那一刻,阿浪的眼泪止不住的流。

他好像突然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会怨恨父亲。

母亲的缺席,更令他渴望父亲加倍的温暖和关怀。

但是父亲给予自己的,却总是拒绝和否定。

在他的记忆里,自己被父亲关注的,只有错的地方。

一个人被看到的若是只有错误,他的内在就会产生一种不平衡感。

不平衡感淤积太久,会以愤怒的方式进行释放。

如果愤怒的对象是自己,就会产生“自厌”情绪,觉得自己无能,感到自卑;

如果愤怒的对象是他人,就会产生“自证”情绪,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以达到报复他人的目的。

阿浪是后者,他想用自己的成功,证明自己存在。

看似是为了报复父亲,实则是寻求父亲的关注,从而找到机会收获失去的爱。

执着于爱而不得,束缚了自我的成长

德芬空间有一位女性来访者,她的情况和阿浪正好相反。

她的愤怒是向内的。

她的母亲是一位大学教授,记忆中,母亲总是很严苛。

考试考了98分,已经是班级第一名,母亲也不会表扬她,而是会问她:“为什么没有考100分?”

母亲总是以批判的语气和她交流,从不过问她的内心感受。

在过度的指责中长大,她开始厌弃自己,而为了回避这种厌弃,她又开始屏蔽自己的感受,将自我埋进了尘埃里。

许多和她一样在批判中长大的孩子,会在对自我的愤怒中降低生命力。

他们可能会谨小慎微、回避错误甚至过度自省,严重影响了个人正常的生活和人际交往。

往往,这些影响会通过更隐蔽的方式表现出来,

比如,在事业上不求发展,不愿意结婚,缺乏自信,无法拒绝他人、过度讨好……等等。

那位女性来访者也非常清楚自己的状态不好,但是她无法控制自己。

她不断努力想要达成母亲的期待,也曾在无数个咬牙坚持的夜晚泣不成声。

为自己的卑微哭泣,为自己的爱而不得哭泣。

越是渴望母亲的爱,越是会产生怨恨,不敢恨对方,就转而恨自己。

一个人若是困在了对父母爱的渴求中,就是把自己的痛苦责任转嫁给了父母。

只要我们心中还有怨恨,就可以给自己一个不去改变的理由。

我们应该与父母和解,不是为了“原谅”,因为也许我们的心中永远都会有冲突和痛苦,永远会对父母产生复杂的情绪;

和解的目的在于“接纳”,在于将自己从“寻求认可”的漩涡中拉出来,走向自我负责之路,重新学会好好爱自己,爱内在的孩子,让疗愈从自己身上长出来。

与父母和解,找回自爱的能力

但是,要与父母和解,谈何容易呢?

有的家庭比较幸运,父母在年迈的时候逐渐意识到自己曾经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也许他们的行动各不相同,有的直接,有的隐忍,但是他们会有所尝试,愿意给孩子弥补。

我们前面提到的这位女性来访者,在几次咨询之后,带来了她的母亲。

在治疗过程中,她爆发了许多压抑的情绪和童年的记忆和母亲对峙。

母亲没有太大的情绪反应,但是眉头紧锁,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后来,这位女性来访者说,自己的母亲开始在一些细小的地方表达自己的内疚。

她有时候会早起买菜,到女儿家里,做一点营养的早餐,不叫醒女儿,又悄悄离开;

她还拿出了女儿小时候得过的奖,做成纪念册,放在自己卧室的床头。

女儿那一刻才感觉到,母亲是真的看到了自己。

真正的和解还很漫长,过去的情绪也还是会偶尔在她们的关系里徘徊。

但是她的心安了,想到母亲的时候,不再只有痛苦和紧张,还会有一丝温暖和释怀。

关系里的爱恨能够坦然释放,情绪就能够流动,逐渐滋养彼此的内心。

当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像这位来访者的母亲一样,愿意主动和解。

有的父母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理解,自己究竟如何伤害了孩子。

但我们自己可以尝试解脱,不再强求父母的改变,转而用成年人的视角,去正视父母的局限。

在电影《乘风破浪》中,阿浪的父亲,为了保护兄弟,失手杀了人,所以才坐了牢。

离开前,他叮嘱妻子,在床头留下了一箱“宝贝”,可以用它照顾自己和儿子。

阿浪找到那个箱子,打开一看,竟然是一箱在未来毫无用处的BB机。

但是那一刻,阿浪沉默了。

因为他知道,父亲将他认为最好的东西,努力留给了家人。

父母就是这样的,他们不是完美的,甚至心智也不是成熟的,但是他们可能已经在自己的认知内,努力做到了最好。

我们未必可以“原谅”,但请尝试“放过”。

如果你依旧觉得很难,尝试这2个方法,从解脱情绪开始做起:

1、对父母说出你的感受

如果面对父母说不出口,就写信吧。承认自己的感受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只有承认了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之后,我们才可以对自己、对世界,有一个确认感,而这种确认感,是自体稳定的基础,能够推着我们向前走。

父母也许会有回应,也许不会有,但是那不重要。

记住,你只是需要说出自己的感受而已,与父母的反应无关。

2、做你所想,学会拒绝

我们说过,从小被否定长大的孩子,容易隐藏自我,谨小慎微。

从这种压力中解放最好的办法,就是合理释放自己的攻击性。

不要在人际关系中一味迎合和讨好,多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不想要什么,不想做什么。

对于那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大胆地说:“不”。

回归自我是疗愈的开始。

与父母和解的和解之路道阻且长,需要我们及时内观,时时警醒。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对待自己和孩子,不再延续父母当年对你的方式,而是及时地回应,痛快地满足。

你对待父母的态度,是充分尊重父母的自由,无论他们的选择是你认为的好还是坏。

那么你就彻底完成了和解,你将获得的,是内在的充盈。

关于父母,有人曾写道:

“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算一算,我们能陪伴彼此的时间还有多少?又要留下多少遗憾才能幡然醒悟?

亲爱的,愿我们都能在和解中,寻找到爱本来的样子,让它在生命中顺畅地流淌。

策划 | 秋秋

编辑 | 鱼甜

主播 | 山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