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倒虚无的幽灵——评毛姆《刀锋》

 阿年282 2022-05-29 发布于河南

看完这本书,我第一次生出了再也不想读小说的心情。并不是要说这本书差劲,说毛姆写的不好。相反,我承认他的笔法老到,塑造人物与讲述故事的技艺已然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多一分则太俗气,少一分则太轻浮。全书从一开始就引人入胜,对主人公的引出,与其余相关人物的刻画都十分精妙,结尾也是非常明智的方式,令读者自己遐想思考,不同人的人生选择与相应人生的画卷。

但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却陷入了一种非常痛苦的情绪当中。我扪心自问这是为什么?

书中的几个人物身上都有我和我身边认识的朋友的影子:无论是通过社交手腕取得体面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艾略特,还是认准自己是需要物质来供养需要及时行乐但并不虚伪别扭的伊莎贝尔,还是一心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拥有对他人普遍的爱和善良的拉里。

刀锋,于拉里而言,是在自己爱的女孩都不支持的时候,做出他人都不理解的选择;于伊莎贝尔而言,何尝不是在关键时刻认清自己,勇敢的怀着遗憾去过一种能让自己最大程度上满意的人生呢?于更多的其他人,或许是生命中的一些大起大落,艾略特不得不接受自己已然被全新的社交圈子所冷落,而去里维埃拉开辟新的舞台,继续经营生活,从中获得享受。

每一种人生都是一个人在充分了解自己之后的价值选择,因此对于书中的这几个人物,他们不存在可悲可恶的因素,甚至可以说,他们都是越过了刀锋的勇者,而非更多经典文学作品中因为愚蠢自私自我欺骗等等人性弱点而陷入人生悲剧的小人物。

这几种人或许并不能相互理解,但他们有着各自独立的灵魂。没有哪种比那一种优越。追求精神世界的拉里或许是大部分人所欣赏的,也为作者所喜爱,但这样的独特并不能说明拉里所选择的人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所以,每一种人生都是赌博,我们都投掷了相应的筹码。任何一种选择都有牺牲,都早已预定了与之相应的不可预测的风险,毕竟人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发展轨迹。

塑造了这么些取材于真实的人物,写了这样一部作品,我觉得作者的人生态度已然相当豁达,并且他也把自己的观察和想法用最巧妙的方式说尽了。

在此,我佩服毛姆,但这并不能使我爱上这部小说,或者爱上这个作者。毫不夸张,我在读完这本书的当天晚上甚至郁闷的哭了。

我的第一个感受是:我感觉这个故事杀死了一部分的我的热情,我感觉自己跃跃欲试的人生被用一种残酷的方式——小说——给过完了。

在此或许有人会反驳我,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怎么可能就被一部小说“过完”呢?你要想开一点,你不是书中的这些人,即使你和他们中的某些部分再相像,你最终的命运轨迹也一定是不同的。

我对此当然毫不怀疑,我不至于看了一部小说就感受到绝望。讽刺的是,这部小说的推荐语似乎都是给年轻人以激励和勇气的调子。

但,我确确实实的被抽掉了一部分热情。

我是我,然而我又是一千万个被时代思想和文化塑造的我。我曾为自己有坚定的精神追求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有审美与被喜爱的优势感到得意,我觉得自己独特而深刻,必然能在这样的精神世界遨游屹立,往来于尘世。

于是我是拉里,我也是伊莎贝尔,甚至我还会艳羡艾略特的长袖善舞。这样的我,多么苍白,多么痛苦,才会被作者洞察,才会生出一种自我被书写尽的彷徨和惭愧!

第一次,我生出了这样一种念头:多读书无益,至少,对于小说类的文体,我是再也不想读了。

说白了,我不想面对自己此前领悟的人生哲学是能够并且早已被复制的这个事实。

可见作者的功力和小说这种文体的可怕。从前我读这些经典小说以求精神慰藉和自我反思,如今我却只从中得到了一种“无意义”的警告。

曾经我每每感觉生活中的一切全都无意义的时侯,我会安慰自己“还有这么多书可以读,人生不是没乐趣的”,但如今我连这个安慰都没了,我开始厌倦现代小说的高超技艺给予的看似深刻实则狭隘的内涵了。

像是吃了一顿精心烹饪的法式大餐,吃的过程也很愉悦,吃完也不得不承认很不错,但我可能不想再吃第二次了。

因为它将食物以一种面目全非的姿态搬上来,让我感受不到属于那些食材的本色。烹调后的组合固然是前人费尽心思多次调整后钻研出来的能够使人感觉到享受的滋味,但这也抹杀了食材最本质的风味。

我必然还是想读书的,但我得找个出口,让自己缓过这阵子被仿佛被辣椒薰了眼睛后的痛苦。

于是我翻开了米尔顿的《失乐园》,撒旦被贬地狱的故事,众多堕天使的抗争…耳目一新的感受,从前也读,但从未耐心,从未如此刻这般像焦灼枯萎的老树被山间清泉浇灌的如饥似渴,我的心思终于脱离了太过“具体”的描述,脱离了这种“自我被诉说尽”的陷阱当中。

我虽是个热爱古典学的人,但曾经也有过这样一种务实的想法:或许多把时间花在近现代的经典作品上,更有助于自己的精神发展和现实应用。毕竟,近现代的文学也好,心理学也好,社会学也好,经过漫长而辉煌的积累与变革后,已然有了更为精致、细化、巧妙的学说理论。以与时俱进的态度看,这些书定然更能够帮助现代人需要的学识积累、处世方法以及自我反思。

但阅读完《刀锋》后的痛苦让我一下子真真正正的领悟到了回归古典学的必要性。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希腊悲喜剧,虽然讲述的题材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但如同呼吸天然的轻清之气,饮下山间的琼浆玉液,古代诗人的意象美,以及他们对人格精神的塑造是那么简单而有力,能够激发我们对自身最原始的禀赋的施展欲望,虽然这指引并不明晰——毕竟我们没法变成半神的阿喀琉斯,也没法像生活在人神共存的希腊人那样应对这个过于物质的世界——但,这指引给予了我们无穷广袤的天地,我们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是自己灵魂的主宰,我们充实的是内在,而迎接的是真实的不可预测的人生。多么令人振奋。

深度阅读古典著作,才得以挥发其深厚内蕴,施展才华和报复,去认定并实践自己人生的价值。

最早,人们以模仿的理论创作戏剧,虽粗糙却以打开人类心灵源质的魅力,历久弥新。

时至今日,多少作家们写了他们所能写的故事,却不曾留空间给读者,给后人,多少将人生与人性描画到极致的作品,反而令人感到精神的疲乏。那些作家固然顶顶有才,才可在满目繁盛的密林里开辟出一条小道,却也反而使人错失了本足以探险的更多道路。

语言发展的越是成熟,文学表达的手法越是具体,便容易使人陷入“无意义”的旋涡。因此,现代小说文体发生了不少变化,意识流横空出世,这也是那一代人的无奈之举。

怪乎文学艺术每经历过一段漫长的发展繁盛期,便会回归古典的挖掘中。我们身后是一条条前人开辟出来的已然铺满鲜花艺术品的道路,而我们的前路,似乎近在咫尺,却渺然不见踪迹。

在阅读《刀锋》之后,我感觉自己似乎登上了一座高阁,“望尽天涯路”,然而我知道天涯仍有无尽的道路,只是我要暂别这座高楼,回归古朴幽谧的森林里,那里或许雾气蓊郁,处处危机,处处迷障,然而自有新的勇气和力量能够生发。

我想明白了我的痛苦,于是我又快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