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治皇帝为什么会染上花柳病?

 历史看兴衰 2022-05-29 发布于湖北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同治帝的病开始恶化,精神恍惚,头发尽落,全身多处红肿溃烂,湿毒流聚腰间,流脓不止,左右臀部溃孔,奇臭难闻,在饱经折磨以后,全身溃烂的同治帝带着满身的恶臭离开了人世,结束了他短暂而痛苦的人生旅途,这一年,他才十九岁。

同治皇帝在痛苦中死去,但是关于他的争议,才刚刚开始。关于他的死因,历来众说纷坛,流传最多的说法是同治帝流连风月场所,身染梅毒不治而亡。

梅毒,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花柳病,那同治帝为何会染上花柳病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一切根源离不开他的母亲慈禧太后。

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一声婴儿的长啼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居住的储秀宫传出,在外焦急等待的咸丰帝喜笑颜开,他26岁,终于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儿子,这位新出生的皇子取名载淳,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

载淳在出生后的几年里是幸福快乐的,咸丰帝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的母亲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也悉心照顾他的生活,但是命运把他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也将他推进了痛苦的深渊。

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逝,遗诏命载淳继位,当时的同治年仅六岁,生母慈禧太后二十八岁,作为咸丰帝唯一的儿子,载淳是清代帝王中登基即位最顺理成章、最没有争议的一位。

当时的同治皇帝只有六岁,根本无法独立处理政事,大权全部掌握在母亲慈禧太后手中,从慈禧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开始,同治帝失去了幸福的家庭生活,成了他母亲手中的一颗棋子。

对幼年丧父、六岁登基的同治帝来说,高处不胜寒,父爱缺失,不喜读书,没有知心朋友的幼年皇帝心灵唯一可以停靠的港湾就是家庭了。

但是他和母亲慈禧太后的关系却并不融洽,同治这位少年天子和母亲慈禧的母子亲情非常淡薄,两人关系非常紧张,并不是说慈禧对同治没有母子亲情,只是和她对权力的渴望和追求相比,母子之情是那么的无足轻重。

倒是在嫡母慈安太后那里,小皇帝获得了难得的母爱,但是未曾生育却又喜爱孩子的慈安太后对同治又过于纵容溺爱,走向两个极端的爱似乎都不利于同治皇帝的成长。

清代皇帝盛行早婚,一般到14岁就娶妻生子,但是同治皇帝到了17岁时才举行了大婚典礼,当时的皇后有两个人选。

一位是慈禧太后心中的皇后,刑部江西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此女妩媚多姿,出身正黄旗,性格柔顺,能够迎合和顺从自己的心意,慈禧对她非常满意。

另一位是慈安心目中的皇后,蒙古状元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德才兼备,年长于富察氏,相貌也不如富察氏美艳,但是端庄得体,深为慈安太后所喜。

在同治帝的选后问题上,慈禧再次充当了一个失败的母亲的角色,同治帝听从慈安安排,违背慈禧的心意,选择了端庄得体的阿鲁特氏为皇后,富察氏则入选为妃,称慧妃。

慈禧太后没有想到自己的亲儿子竟然不听从自己的安排,反而顺从慈安的意志,心中大为恼火,这也为后面的家庭和宫廷悲剧埋下了伏笔。

婚后,同治帝和皇后阿鲁特氏度过了一段美好的幸福时光,但是慈禧太后不喜欢这个儿媳妇,因为阿鲁特氏并不是她心中儿媳妇的最佳人选,而且阿鲁特氏为人端庄含蓄,不会谄媚讨好慈禧,也令慈禧厌恶。

在慈禧心里,儿子载淳没有按照自己的心意选择皇后,又和皇后浓情蜜意,慈禧的失落和嫉妒可以想见,这些不满和愤怒必然会转嫁到皇后阿鲁特氏身上。

慈禧时时冷语讥讽皇后阿鲁特氏,让阿鲁特氏终日惶恐不安,婆媳不合给同治的婚姻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强势的慈禧太后不仅刁难皇后,还干涉同治皇帝的后宫私生活,要求皇帝要疏远皇后而亲近慧妃,同治帝看不惯慈禧太后的做法,面对慈禧太后的专权,同治皇帝终日郁闷,索性谁也不召幸,独宿乾清宫。

同治帝独宿大殿,孤独寂寞、百般苦闷之际,有两个人闯进了他的生活,一个是恭亲王的儿子载澄,一个是翰林院侍讲王庆祺,正是这两个人把同治皇帝引向了邪道。

同治是在载澄和王庆祺以及近侍太监的诱导下,性嬉渔色的,他们最初在宫中看男女秘戏的春宫画,大量淫秽小说和秘戏图册被悄悄带进了同治皇帝的寝宫。同治皇帝和他的进侍太监刻意模仿,纵情淫乐,从此这位少年天子日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载澄是恭亲王最为宠爱的儿子,一生浪荡,别无所长,就好美色,是经常之中有名的采花高手,自称寻花问柳第一人。

根据《清朝野史大观》所记载,在载澄等人的鼓动下,同治帝微服私访偷偷溜出紫禁城,他们经常游荡在前门一带的八大胡同,以贵胄公子的身份出入于花街柳巷,纵淫取乐,寻花问柳。

他们不仅贪恋美色,而且也不放过俊秀的太监和伶人,同治皇帝甚至和翰林侍读王庆祺关系暧昧,两人同看秘戏图和春宫画,纵情声色,奢靡淫乐。

同治帝在宫廷之外麻醉自己,以此来发泄自己的苦闷情绪,从而放纵了自己,也种下了后来的恶毒之果。

同治帝微服私访出宫流连于烟花之地,是完全有可能的,虽然清朝祖制极为严格,但是作为皇帝还是有空隙可钻的,试想下,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精力旺盛无处发泄,只能另寻他途,逍遥取乐。

当时北京城的花柳巷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是八大胡同的高端场所,第二等是相对偏僻的街巷子,第三等就是见不得人的犄角旮旯。

而同治身为皇帝,因为自己的身份,怕遇见熟人,所以不敢去京城有名的青楼妓院,怕撞着正在狎妓取乐的大臣们,这样丢了皇家颜面,只能去找暗娼或者下三滥的去处寻欢作乐,因为这些地方都是一些有身份的大臣们不屑一顾的地方,可以不被发觉。

起初,花柳巷里面的暗娼们对他的身份毫无所知,后来知道了也佯装不知,一些王公大臣也注意到了同治帝的种种出格的行为,屡次劝谏毫无成效。

同治帝染上花柳病以后,开始时毫无察觉,后来脸面、背部显露出斑点,才深感大事不妙,此时已经是无能为力了。

同治十三年冬,十九岁的同治皇帝突然昏倒了!慈禧太后闻讯大惊,她立即传谕御医会诊,同治皇帝昏死以后,被抬到了养心殿东暖阁。

太医院使李德立等人一头大汗,正在给同治皇帝诊视,不久,同治皇帝逐渐苏醒,安静躺在床上,脸上微微有几颗红色的痘痘。

慈禧太后看见眼前的一幕,单独召见了太医院使李德立,直截了当地询问了同治皇帝的病情,当李德立告诉慈禧太后同治所患的是花柳病的时候,慈禧自知难医,为了保全皇家颜面,嘱咐李德立对外声称按照天化治疗。

就这样,宫中很快传出了消息:皇帝患了天花。御医们畏惧慈禧,花柳病在当时是绝症,但是为了掩盖同治帝的丑闻,以免丢了皇家脸面,只能按照出天花的医法开药,导致一直没有任何效果,所以同治帝日益病重,下部溃烂而死。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下午六时左右,同治皇帝离开人世,时年十九岁,在位十三年,虽然朝廷对外宣称同治是感染天花而亡,但是民间依然广为传闻的说法是同治皇帝寻花问柳,结果得了花柳病,一命呜呼。

好事者为此还写了一副对联:“不爱家鸡爱野鹜,可怜天子出天花”这幅对联嘲讽的正是同治帝因为寻花问柳而得花柳病一事。

同治帝死后,慈禧便下旨:“王庆祺著行革职,永不叙用,以肃官方。”慈禧对那个曾经向皇帝“进诸小说淫词、秘戏图册”的王庆祺的处分反证了民间传闻是事出有因的,也说明了王庆祺确实和同治帝有染。

《清史稿》记录王庆祺被革职这件事时,只写“有罪、褫职”,没有写明什么罪,原因就是为尊者讳。朝野乃至慈禧都心知肚明,只是碍于皇家颜面,谁都不敢捅破这层窗户纸罢了。

《清代通史》也曾再三强调同治皇帝是死于梅毒,曾经给同治诊治的太医李德立的曾孙李镇在《文史哲》撰文《同治究竟死于何病》,认为同治皇帝死于梅毒,也就是花柳病。

他说他曾经问过自己的祖父,他的祖父回答道:“同治帝确是死于梅毒”。这是御医李德立传下的口碑资料,同治帝死于花柳病的可信度较高。

同治帝到底是死于天花还是花柳病,恐怕没有人能说清楚,而毫无疑问的是,十九岁的同治帝,短暂一生却遭遇种种不幸,实在令人可悲可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